赵元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246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11日

赵元浩教授和广东侨务

发布时间:2010-06-11 14:21:2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07-9-4 15:30:00 作者:吴淡初

    南国奇男子,昂藏孰与伦。

    照人足肝胆,摩顶见精神。

    岂惮风波恶,常怀日月新。

    八旬对卮酒,珍重百年身。

    以上是1996年赵元浩教授80寿诞时,曾受赵老救援、绝路逢生的著名教授、暨南大学副校长王越曾写的贺诗,由国画大师关山月亲笔书赠。从诗中可以领略到赵元浩教授的辉煌人生和高贵的品德。

    赵元浩教授是台山浮石人,1916年生,现年91岁。他那传奇式的革命经历、知名新闻界老前辈、政界要官和经济界、教育界著名教授,其事迹早已传扬遐迩。然而他对侨务工作也作出宝贵贡献,却鲜为人知。笔者有幸,早年读过他在香港《经济导报》发表的一些文章,后来,又因我当过赵教授的朋友吴济生(原名吴丞华·吴华,北平“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中侨委和国务院侨办的国外司司长)和曹兴宁(原广东省侨办主任)的部下偶而听到他们谈到赵教授的片断事迹,从而对他仰慕有加;近年又陪同美国洛杉矶曾伦赞教授多次到暨南大学拜访赵元浩教授,因而对赵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才知道他对侨务工作也作出过重要贡献。

    台山是我国的著名侨乡,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就有台山籍华侨、华人四、五十万。而赵元浩教授的家乡斗山镇浮石乡更是重点侨乡,他有不少亲友在国外。加上他曾在香港工作和长时间在暨南大学执教,接触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及其子女很多,因而他熟悉侨情,关心侨务;出国考察时,不仅多方了解专业需要的外国经济、金融、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写成文章、报告,以供我国借鉴;同时还拜访许多华侨、华人领袖、专业人士,了解侨情,倾听呼声,发现侨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回来写成专门报告向省委和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建议,使中央和省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侨务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制定了一整套的侨务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总的方面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左”的思潮一再泛滥,也发生不少偏差,尤其在土改和私房改造中,损害相当一部分侨户的利益,“文革”中侨界更成重灾区。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廖承志重新主持侨务工作,党中央重申各项侨务政策,大力进行拨乱反正,彻底纠正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各种冤错假案,全面落实各项侨务政策,使侨务工作出现新的转机;但积重难返,与当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很不适应。就在这个时候,赵元浩教授利用多次出国考察的机会,广泛接触华侨、华人,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每次回来都写出书面报告向省委和有关部门反映。由于赵元浩教授革命资历老、德高望重,其报告得到省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80年5月25日至10月30日,赵元浩教授应泰国、美国和加拿大华人私人机构的邀请,到泰国访问14天,到美国2个半月,到加拿大半个月,着重考察经济和教育事业及侨情,与华侨接触超过上千人,还有不少外国教育界和经济界人士。赵教授回来后,于1981年3月17日写了题为《关于美国华侨状况及侨务工作的报告——考察美、加侨情三个月的重要见闻和建议》。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于8月3日把该报告批示给刘田夫省长和梁灵光、叶选平同志:“赵元浩教授的报告反映了许多重要情况,对侨务工作和侨务政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值得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建议采取适当形式,把他的报告印发省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市负责同志阅。我们应当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和加强侨务工作。”省委遵照任仲夷书记的批示,把报告印发,除下发各地、市、县以外,还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国务院侨办等单位。国务院侨办还把报告连同任仲夷书记的批示用《侨务简报》的形式下发全国各地侨务部门,引起全国都十分重视,对照赵教授反映的问题和建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

    赵元浩教授第二次访问美国是在1983年7月至9月。第三次访问美国是在1986年8月3日至8月28日。这两次访问归来他都写了报告,第3次则比较集中地反映华侨对侨房问题,尤其对当时难度最大的广州侨房问题,逐户列举,对推动落实侨房政策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由于本人毕生都从事侨务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又在佛山地区和江门市担任侨务部门的领导,因此对赵元浩教授对侨务工作的报告所产生的作用,有亲历的体会。尤其是第一份报告,感受最深。在我看来,赵教授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后来都得到解决。例如:

    赵元浩教授反映我国驻美、加使领馆的人员都是讲普通话的,与华侨、华人多讲广东话,很难沟通。国务院侨办与外交部马上采取措施加以改进。1983后6月,本人调任江门市侨办主任不久,国务院侨办即派人前来江门五邑物色外派干部,在本人陪同下,到台山选调李新栋到美国三藩市总领馆,陈瑞强到纽约总领馆;江门选调张耀光到法国大使馆。他们到任后,很受华侨、华人欢迎,反映很好。三藩市李磐石先生捐建台山电视大学就是李新栋任内办成的。陈瑞强在纽约一干8年,争取了许多原来对我疏远的侨领,交了许多朋友。

    赵元浩教授反映的侨房问题,难度最大。因为数量太多,仅江门五邑要落实产权和使用权的城乡侨房就有519万平方米。记得我当时看到赵教授反映原台山一中校长黄铁铮的侨房问题后,即找到当时主管侨务工作的台山县某副县长商量,建议优先给予清退;但他当时认为类似情况很多,怕落实了引起连馈反应,使县府难以应付。几年后,最终还是把黄铁铮的侨房退还了,但此时黄铁铮已离开人世,本人甚感惋惜。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对侨务工作作出三项重大决策,影响很大。一是决定中央财政拿出5个亿,一年1亿,用于落实侨房政策;二是给予所有华侨农场5年免税;三是大批起用归侨干部到侨务部门工作、加强侨务部门。胡总书记的果断措施,有力地改善侨务工作,国内外反映强烈。广东的侨房问题,在中央、省、市、县都拨出专款有力支持下,在分得户、占用户和广大业主的配合下,在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经过20年的奋战,终于在2000年之前全面解决了,从而赢得了侨心,使侨务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在广东,1979——2000年,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兴办企业56570家,投资总额634.12亿美元,占同期广东吸引外资的63%;捐资办公益事业累计达310.8亿人民币。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祖国和家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侨务工作有今天的辉煌成果,赵元浩教授也有一分功劳,我们应当不会忘记。

    赵元浩教授之所以能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贡献,与他的革命资历和威望分不开。早在上世纪1938年以前,赵元浩教授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以广州青年抗敌同志会的代表与陈超(中大学生)一起应邀参加武汉举行的“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与北平“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吴华、任仲夷先后相识。广州被日寇占领后,赵老先生到四会找到中共西江特委,在刘田夫、梁威林等同志领导下,在粤西北从事抗日斗争。1943年以后,先后创办《晨报》、香港《华商报》、香港《经济导报》、创办香港新闻学院。1949年初,全国解放前夕,奉调到东江游击区创办南方人民银行。1949年5月,随华南分局书记方方北上赣州,与南下大军会合。广州解放后,任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任局长。赵老参加广州市三大改造的领导工作,并曾任广州市机电工业局局长。1960年以后调入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任教,从而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专家。赵老不仅与教育界、政界的许多领导稔熟,而且有的省部级领导还是他的学生,与侨务界领导廖承志也熟悉。正因为如此,他写的报告,就很有份量,能引起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视,从而产生很好的效果。

    赵元浩教授今年91岁了,但身体十分健康,精神很好。询其养生之道,有四个要领:一精神状态好:“天掉下来当被盖”。二是科学饮食:“三个三分之一。即胃中食物占1/3,水份占1/3,空间占1/3。”三是注意体育锻炼,他每天坚持做“八段锦”运动。赵老虽已退休多年,但他仍积极从事公益性社会活动。退休后他还做两件大事:一是领头成立“广东优秀科技专著出版基金会”,他靠“脸皮厚”、“嘴皮厚”、“脚皮厚”,筹得基金近千万元,帮助老科学家出版专业书籍七、八十套,包括蒲蛰龙院士、刘颂豪院士、王将克教授、谭浩邦教授等的专著,而唯独没有赵老自己的著作。二是积极支持办好“广东老教授协会”,现有会员近2000人,多次组织老教授到地方指导科技攻关,很受欢迎;同时办好会刊,赵老亲任编委主任。赵老真个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吴淡初)

    (作者注:本文参考2006年《广东老教授协会会讯》第3期《南国奇男子,昂藏孰与伦》一文)

    (江门市侨联/2007年9月3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