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鸿之死敲响中国软件行业警钟
2007年12月19日 21:31 新浪科技
今年8月,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港商张树鸿在自己的工厂仓库内自杀;事件的起因是8月2日美泰以金属铅超标为由,突然宣布召回约98.7万件由利达生产的玩具,利达面临着3000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暂停利达产品出口,责令该厂整改;8月11日,张树鸿在确认员工工资全部发放完毕后自杀身亡;8月14日,美泰宣布召回的中国产玩具数量增加到1820万件。
张树鸿这位员工眼里“最好的老板”,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回应了此次大规模产品召回事件,也让“中国制造”的话题再度登上了国内外重要财经媒体的头版;在张树鸿死后,事件的责任确定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中国商务部在调查中发现,在2100万件被召回的玩具中,只有14%存在所用的涂料和油漆含铅超标的问题,而剩下的86%则是美方为应对突然改变的检测标准而进行的风险转嫁;这一调查结果的公布使得举国上下一片哗然,也让中国制造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被动和受欺压现状暴露无遗。
国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要承受国内人工大幅提升、原材料上涨以及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忍受国际贸易壁垒的打压并承担所有质量风险,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丧失了成本优势、又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中国制造业,要么纷纷倒闭,要么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然而,对于十分依赖配套产业链的传统制造业来说,转移是否就能解决生存危机,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制造业不仅前途堪忧,就连最基本的生存也无法得到保障。
事实上,国际市场中针对“中国制造”的攻击从未停止过,部分国家和地区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势头,一直通过舆论不遗余力地夸大甚至妖魔化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在今年的含三聚氰胺宠物食品,含二甘醇牙膏、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轮胎、受药物和不安全食品添加剂污染的水产品以及含铅量超标的儿童玩具等事件中,美国舆论界普遍是在尚未确认事故责任方的情况下,就大肆展开关于中国制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报道,让整个中国制业造饱受各界质疑。
传统制造业的这种危机,也敲响了中国软件行业的警钟;软件行业的先天特点,以及我国在人力资源、人工成本以及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我国近几年的软件外包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在许多人眼里,软件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技术含量高,与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的制造业相比,除了收益更高,风险也相对较小,其实不然。
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外包出口国,其外包软件行业在06—07财年的出口额为310亿美元,而在诸多发包商中,仅微软一家公司在06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454.5亿美元;印度软件开发业务每小时的收费为18-26美元,欧美为55-65美元;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并不是人员素质上的差距,也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而是由于相对软件产业链来说,微软属于上游,而印度属于下游;外包公司看似收入丰厚,其实同微软这些品牌公司的收入比起来,它们只得到了少得可怜的一点手工费;更可悲的是,外包公司在产品质量上所做的努力最终都是在巩固别人的品牌,而正是这种品牌上的优势,导致了软件外包企业更加无力与上游的发包商相抗衡;即使是软件行业发展十分完善的印度,在品牌影响力的作用下也只能处在十分被动的地位,不难想象国内软件外包产业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境况中。
重复印度的老路,只会让中国的软件企业继续局限在竞争惨烈、风险大、利润薄的外包市场,国内软件行业起步晚、规模小,很多企业都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在整个互联网产业链中处于纯粹的接包方地位,很少能够触及需求研究、框架设计等高端领域,只能从事低端的编码及测试业务,也就无法获得软件行业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这使得软件外包行业同附加值较低、行业利润不高的传统来样加工行业并无本质的区别。
品牌究竟值多少钱?在跨国品牌调研及咨询公司Millward Brown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最强势品牌排行榜上,Google、通用电气和微软位列前三名,其品牌价值分别为664.34亿美元、618.8亿美元和549.51亿美元;从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看,一个好的品牌往往使用户对该企业产生好感,最终对该企业的其他产品也产生认同感;因而品牌在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用户忠诚度、抵御来自竞争者的冲击、提升利润率和企业整体形象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的价值已经无法再通过具体数字进行衡量了;事实上,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将品牌建设作为自己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突破口,诺基亚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它的产品技术含量,而是在于它定位精准的品牌形象;可口可乐、麦当劳这些传统行业中的巨头,也都是通过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而最终占领市场的。
然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一个品牌的树立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对于根基尚浅的国内软件企业来说,选择外包道路要比自主设计、开发和推广要容易得多,收益也来得更快;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这种做法是十分短视的,外包企业往往前期发展得颇为红火,而后期则会难以为继最终走向没落。
当然,国内互联网行业中也有着一批怀抱着打造长久企业理念的公司,他们没有以浮躁的心态去追逐短期利益,而是沉下心来选择了打造自主品牌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软件业在国际上逐渐拥有一定知名度;其中,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不仅是打造自主品牌这一理念的倡导者,也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万兴软件是一家致力于图形图像、音视频处理等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专业数码软件提供商,从创业之初就大胆地提出了把万兴软件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数码软件提供商的宏伟构想,采用“在线研发、在线营销、在线服务、在线工作”运营模式,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一系列高质量数码软件;在销售方面,万兴软件采用代理加直销的模式,用户涵盖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个人,其中不乏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IBM、富士、三星等世界知名的大企业。
软件业既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行业,同时也是最适合自主创新,最容易发挥后发优势的行业;然而,面对已经形成垄断规模的国际软件巨头,后来者必须首先解决生存问题,中国的软件企业也不例外;软件外包行业的兴起为起步晚、发展慢的中国软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但这种机会同时也让软件外包企业处在了非常被动和落后的地位;对软件行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就一定能够挤占市场,和传统行业一样,它也要借助于品牌的巨大影响力;没有自主品牌,只能在幕后的软件企业是否会产生下一个“张树鸿”,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以万兴为代表的自主创业型软件公司的带领下,中国的软件行业肯定会迎来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