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泣血义举感动荆楚大地
何蕾救人却不幸牺牲后,引起湖北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荆门日报》、《荆门晚报》、荆门电视台、《孝感日报》、《孝感晚报》等媒体都作了大量的连续报道。这在荆楚大地上引起强烈反响,在追思会上,荆门市殡仪馆拉来一大卡车鲜花供人们自发吊唁之用;在送别路上,100多辆轿车自发尾随英雄的灵柩,排成十里长的车龙……人们在为之悲泣、敬佩、惋惜、震撼的同时,纷纷对何蕾的英勇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真可惜,看到这样的事,我觉得揪心,心里发堵,堵得难受!”2009年12月28日早晨,在湖北荆门市象山二路一家早点铺,市民秦女士和几个朋友在吃早点时说。“是啊!为这么优秀的女子逝去感到惋惜!”彭先生随声附和。这是当地媒体记者随机抓取的一幕小特写。
当地市民在为何蕾感到惋惜的同时,也认为何蕾是荆门人的骄傲。该市教师杨女士提起何蕾时动情地说:“2009年12月27日,来自北京、海口、南京、武汉、荆门等地的人们,含泪送走了英雄。这半年来,一首首英雄的赞歌时而在荆楚大地上唱响,不断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先是有‘10.24’荆州‘18人梯’的英雄壮举,再有京山青年易善涛在惠亭水库勇救两名落水小学生后悄然离开的动人事迹……而现在,荆门姑娘何蕾再行义举,用她那如花的生命,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这让我们叹惜,让我们感动!”
何蕾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事迹首先被当地报纸报道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千龙网、东方网、大洋网、新民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齐鲁网、四川新闻网、广西新闻网、奥一网、华商网、西部网、东北网、大众网等全国各大新闻网站和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中华网、天涯等商业门户网站都纷纷转载,也引起广大网民的深切哀悼和热情赞扬。网友“巧逢路人”和“城市记号”分别跟贴说:“她用生命诠释了善良的含义!”“真希望结果不是这样,为何蕾的事迹深深感动、深深惋惜,并表示沉痛哀悼!”
“面对险情,挺身而出,临危不惧,隐藏在她心灵深处的人性光辉骤然闪耀,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之光照亮了这个寒冷的夜空,温暖和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何等的不平凡!”网友“官庄土大碗”评价何蕾说,何蕾这样的大爱时刻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互相帮助、相互搀扶”?英雄离我们而去,她带走了所有人的牵挂,但带不走的是她人性的美丽和善良,这如同寒夜里的启明星,熠熠生辉,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行。
网友“晴天雨天”还认为,何蕾的事迹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人们对此的反应远不止感动那么简单,还反应了一种渴望,那就是大家都希望身边涌现出更多这样的人。在这个道德冷漠、价值理性的时代,人们对血性、道义的追求并没有淡漠。
车祸事发当地的湖北孝感市综治委也对何蕾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他人遭遇危难时,何蕾“主动停车救死扶伤的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由此,孝感市综治委于2010年1月20日正式追授何蕾“孝感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还会同荆门市综治委同时号召两市干部群众向何蕾学习,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2009年12月27日,荆门市千余市民自发前来荆门殡仪馆吊唁何蕾
2010年1月20日,孝感市综治委追授何蕾“孝感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2010年2月6日,共青团孝感市委发出《关于向何蕾同志学习的通知》,认为何蕾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人生的壮丽凯歌,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她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关爱他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体现了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在危机面前把他人的生命安全考虑在前、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践行互帮互助、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此,共青团孝感市委号召全市广大青年朋友学习何蕾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英雄精神,学习她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习她勇担使命、服务社会的可贵品格。截至发稿前夕,共青团孝感市委已经上报共青团湖北省委,建议共青团湖北省委号召全省广大青年向何蕾学习。
在英雄的家乡,湖北钟祥市委、市政府也号召全市人民向何蕾学习;在英雄的母校,钟祥二中还开展了学习师姐何蕾的活动……“我们要继承何蕾大姐姐的这种精神。”钟祥二中一名中学生向媒体记者表示,他将在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她走了。她走时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没有叮嘱,没有道别。我们失去了唯一最心爱的女儿,人间失去了一个好人。她是我的女儿,但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大家。”身在荆门市的何蕾的父亲认为,何蕾她是钟祥人,但不仅仅属于钟祥,因为她留下的这一笔精神遗产更应为天下人所共有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