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杂 莆 田
2006年8月2日上午,即张国胜调任莆田的第二天,张出席了他任莆田市代市长后的首个活动——新市委领导班子的集体学习。主题很明确:廉政建设。
会上,张和新同事们共同观看了一部名为《忏悔录》的电教片,同时还学习了南开大学教授程宝库所做的《反商业贿赂形势与对策》视频讲座。
这一看似干部履新的必要程序,在莆田官场却有着别样的意味:莆田自1983年10月建市以来,已有五任市委书记和七任市长。其中,第三任市委书记许开瑞,从1993年初到1997年6月18日,就任市委书记时间为4年,因自身腐败问题被中纪委查处而免职。
此外,第五任市长陈少勇,任职近10年,后转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亦于2009年1月被中纪委立案调查。2010年1月18日,陈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除了民间普遍认为“莆田官场黑”,在福建官场也流传着“莆田官难当”的共识。从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莆田市就成了全国著名的信访之乡,据称,当地群众进京上访数曾一度居全国之首。
初来乍到的张国胜,起初确实有大干一场的想法。在他上任之初,莆田上下较一致的看法是:“他有他的发展思路。”
由于夹杂在省会福州和经济较发达的厦漳泉三角洲之间,莆田市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张国胜任上,莆田开始加速打造“湄洲湾港口城市”这一概念,一般表述为:“莆田因港设市,其优势和希望在湄洲湾。”
在莆田任职的3年多时间里,为了推广“湄洲湾”,张国胜曾和莆田其他干部一起赴北京开推介会。此外,莆田当地还编辑了一本名为《发挥优势、融入全局,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书,张国胜亲自挂名担任了该书的主编。
2010年莆田市两会上,张领衔的市政府还将一份《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莆田这几年的变化之大,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2006年张国胜履新之后,着手修改了相关规定,大幅调高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的容积率,莆田市区的高楼随之拔地而起。
到任半年后的2007年3月,经莆田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通过,张国胜由代市长成功转正。当天,在接受莆田本地媒体采访时,张国胜意气风发地宣布,他要带领莆田实现“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的目标,此外,他将廉洁奉公,“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