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炽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06803
本馆由[ 王庆红 ]创建于2010年04月04日

章汉秋:最尊敬的领导和益友

发布时间:2012-01-26 14:52:22      发布人: 王庆红

 

王义炽同志是我最尊敬和信任的领导和益友。他忠于党的事业,一生历尽艰辛,对本市教育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他一生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深入实际,实事求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操劳一生,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摸,为遍布国内外业已成材的学生所爱戴,受到全市人民的尊敬。

在与王义炽同志的相处中,他的为人,他的品德,他的作风和工作态度,留给我高尚的形象永记不忘。

第一次见面

一九五三年我到市第二中学担任团的干部。二中是原教会若瑟中学和晨星女子中学由政府接管后,合并而建立的。这二个学校一贯由反动教会及其代理人把持,长期敌视中国人民,阻挠破坏师生爱国活动,对学生进行反动和奴化教育。我到任不久的一天,到教育局开会。会后,王义炽亲切热情、满面笑容地走到我面前伸出手真挚地紧握着说:“听团市委说派你到二中来主持建团工作,太好了,我们欢迎你。”又说:“你的任务很重,两校基础很差,我们接收过来仅仅夺了他们的教育领导权,要改变学校的教会性质,变为社会主义的教育阵地任务是艰巨的。但不怕,我们有党的领导,有政府的支持,你再把团的组织建立起来,把团员发动起来,一帮一,一带二,把青年学生团结在团组织周围,这样情况就会好起来了。”他还关心地说:“有什么困难,找团市委,找教育局,找我,大家会支持你工作的。”会议结束后,他还热情而轻松地拉着我,边走边给我介绍市工农业经济情况和教会情况。这是我和王义炽同志的第一次见面。后来我才了解,他当时是省华侨中学校长,还兼任市委统战部科长,怪不得对教会的情况那么熟悉。尽管他不是我的直接领导,但他这席话对我这个新进学校之门的人来说,真是金玉良言般的经验之谈。他是那么平易近人,诲人不倦、谆谆善诱的作风和品德,对我当时工作的起步有着极大的帮助。数十年过去了,但这首次见面的情况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创建二个师范学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跟着前进。我市作为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中心,却还没有一所正规的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小学和学前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为适应本地区教育事业需要,建立师范学校,培养优质师资,便列入市领导议事日程。王义炽同志当时任市委文教部副部长,主管教育工作。几次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常说:“在教育的发展上,我市要带好头,在师资的培养上也要带好头,我们除了要尽力办好教师进修班之外,一定要筹建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师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市和专区县教育的共同发展。”在王义炽同志极力主张和领导下,终于在一九五六年,“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得到省的批准而开始筹建了。

从批准筹建到开学上课仅有九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找场地、建校舍、购置教学设备和仪器、调配高质量的师资、招收学生等等事情确实非常多,但在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特别是在王义炽同志亲自主持下,二所师范学校在一九五七年秋季正式开课了。师范学校的学生,需初中毕业程度,学制三年,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享有国家干部待遇。

我本人参与筹建二个师范学校的工作,始终与王义炽同志接触,工作上得到他具体指示和支持。他则身体力行,从学校的选点、校舍的规划、方案的审议、教学设备的选型订购、师资的挑选和学生的招考,他都亲自参加会议,听取意见并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使筹建工作健康顺畅而高速地进行。特别在师资的调配上,王义炽一开始便十分明确,非常重视质量。他常说:“师范学校是培养师资的,是培养教师的教师,一定要配备有学历、有经验、有干劲、高素质、高品德的教师到师范学校来。”他常常在师资配备上强调:“宁缺勿滥,不滥竽充数,个别学科师资暂时缺乏,就暂慢开课,以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二个师范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质量是很好的,在各教学岗位上都能胜任,并做出成绩,大部分都成为教学骨干和先进分子,为各县市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一九五四年市委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吸收有专长和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到各个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指示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王义炽同志当时是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办公室领导成员,我也临时调到办公室工作。当时大部分同志存在“怕犯右倾错误,怕秋后算帐”的思想,顾虑很多。但我感到王义炽同志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倒是由衷的高兴,心情特别舒畅,态度也甚坚决。在工作过程中我慢慢的从思想上理解王义炽同志的心境,对他的为人肃然起敬。王义炽同志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各类知识分子,在与他们相处之中,十分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家庭、子女、想说什么和希望做什么。王义炽同志深知落实党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知识分子的进步要求,为知识分子及其家庭子女所拥护的。他高瞻远瞩,看到党的政策将化成无限的物质力量,所以高兴地衷心拥护,全力以赴积极地团结办公室同志贯彻落实。

在工作过程中,王义炽同志经常鼓励大家:“不要存在思想顾虑,不要怕犯错误,更不能怕秋后算帐”,“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这是党的基本政策,千秋基业,对国家、对社会、对知识分子本人及其子女都有好处,是人民所拥护支持的事,我们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他常对我们说:“对知识分子要用历史辩证法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政治问题看表现,历史问题看现在,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我们现在落实政策,给一切人重新安排工作就是给出路。知识分子愿意工作,愿意在工作中改造,愿意在工作中发挥一技之长,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拒于门外呢?”由于王义炽同志等负责人的思想明确,决心大并带好头,办公室同志也逐步解除思想顾虑,大胆而积极地开展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实践证明,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时全市落实并安排了一批知识分子到各中小学担任各科教师,这些人大部分通过革命的实践,既改造了客观世界,也改造了主观世界。弹手一挥间,数十年过去了,他们为市教育事业一生尽瘁不已,也出现了很多好人好事,从不少老师后半生的革命实践,充分说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

 

2001年12月8日    

(作者系原市国际贸易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