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流星:话“关协”悼王老
惊悉本会名誉会长王义炽不幸逝世,我整颗心久久为悲伤所占据! 我深信本会从会长、理事以至会员,一定也同我一样沉浸在深深哀伤中!
王老是本会的开拓者、组织者与出色领导者。他毕生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因工作需要任劳任怨干到67岁方办理离休,离休后仍情系下一代,带头创立本市关心下一代机构,以无私奉献精神谱写美妙黄昏曲。他带着病弱之身直干到身体确实支持不下去才从发挥余热岗位上再退下来,从当会长改受聘为名誉会长。但当名誉会长后他仍闲不住,本会开会,他除非躺在医院里,否则必依时出席,且仍带病写出一篇又一篇关心下一代论文或向市党、政领导提出一个又一个有关建议。他的逝世,是我会一大损失,也是我市教育事业一大损失!
王老创建本市关心下一代机构所走过的路是很艰苦的。当年,中央与全国各地虽已先后创建了具有职能权威的关心下一代成长工委会(简称“关工委”),但本省却比人家慢了十多年,至96年始创建起属群众团体的“关心下一代协会”(简称“关协”)。王老认定他将带头创建的机构是件培养好接班人、事关祖国千秋万载事业的好事,要办好事就不应该在困难面前束手束脚,于是他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比如,在职时到市内各处靠踩自行车,要创建机构先得发动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同志,机构建立后,还得为杂务到处奔跑。可他现已年老、多病和眼花,出门不再踩自行车了。他下决心靠双腿走路! 以腿代车既慢且艰苦,但他毫不在意,果真想到做到,从建会伊始至以后为会务往返或与有关领导、单位及会员联系,若在市区范围内不管路有多远,他都靠两条腿,走累了就暂歇一歇。即使以后经费有点着落,凡要到较远处去,人们劝他坐三轮车,他都婉言推辞,自称走路利于健康。
省的火车头未动,我市“列车”欲超前开行,困难可想而知。如开头没有筹备处,成立后没有会址,更没有经费……这些都是他预料中的事。他克服这些困难的办法是以自己的家当筹务处,以后又当会址,会务所需的笔墨纸张、印刷费、邮费等,全靠他自掏腰包一一解决。他与由他发动起来当创始人的老同志,在职时都是各单位的领导干部,一呼百应,事务性工作自有行政人员给办得妥妥贴贴。在创立这个会的过程中,诸如印通知、写信封、寄邮以至开会时布置会场等,真是麻雀虽小,事务性工作却齐全。谁来办?自已动手! 王老与其他自愿与他一起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而同来发余热的老人们,放下架子齐心协力干起他们在职时照例由部下做的事务性工作。
他深知办一切事都少不了党、政部门的支持、关怀,但有关部门的领导都很忙,约时间去向他们请示、汇报很不容易,对此他很有耐心,常把自己晨晚练气功或打太极拳的时间,地点,算准有关领导出入时间而移到他们必经之地段,且练且等,达到匆匆一晤,完成简单汇报与请示目的。他也深知欲令党政领导重视的主要一着是切切实实干出成绩,为此他很重视社会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他以病弱之躯经常带头深入工厂、学校、街道以及劳教场等地作社会调查,先后就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增设教育设施,建立社会教育组织、优化育人环境等重大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也一再向市委与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尽快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关于三资企业的青工教育、关于加强电子游乐场所和商业性文娱场所的管理等一系列建设性建议。
王老深刻认识到独木不成林的道理,为求枝繁叶茂,林木苍苍,他不辞跋涉辛苦,不断地带领助手,深入到本市辖下的三个市(县)及市内各区去,反复宣传建立关心下一代机构的重要性,发动各级政府建立起各自的关心下一代分支组织;他也很重视提高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以及推广外地经验及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经常组织会员学习党中央有关文件、政策,并建立每季一次的政治研讨会。当市财政局按年拨给若干经费后,可节省的钱他都力求节约,花在组织政治学习和推广经验的钱,该花的他决不吝啬,故订了若干有关刊物、报章发给会务骨干和会员学习,并筹建、出版自己的刊物《为了下一代》。
本市关心下一化的机构是在本省省级机构建立前办起来的,故它没像中央与全国各地一样称“关工委”(属职能机构),而是另一种模式:称为“市老干部关心青少年研究会”,(简称“关研会”),属群众性研究团体,因此它缺乏权威,与有关单位联系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王老深刻认识到要达到事半功倍目的,必须办起与全国各地相似的机构,故自1991年起,就给市委写报告,请求把我市“关研会”改为与中央和全国各地对口的“关工委”,但市委没有批复。以后王老陆续组织给市委写了八份要求相似的报告。1996年我省始成立省级的“关心下一代成长协会”,至此,市委才批准我市改为“关协会”,与省对口。
王老虽已离开了人间,但由于他以身作则,情系下一代无私奉献,经他发动起来的“关协”骨干,也以他为榜样,共同为接班人成长的事业发挥余热,无不银发增辉,热情编织各自的绚丽晚霞。他们为“关协”作出的成绩,已为社会所公认。1991年,我市“关研会”已荣登中共省委老干部工作会议先进集体光荣榜;一批骨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样为社会所充分肯定,如王老本人,还有原副会长黄光正,原秘书长马桂生都曾荣登中央召开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个人先进光荣榜;今年秋,我市“关协”妇幼组名登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光荣榜,副会长陈仲豪、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昭隆等人名登个人先进光荣榜。
王老用心血浇灌的花圃已枝荣花茂,他的接班人决心把他开创的关心下一代事业办得好上加好,不断用突出成绩告慰他在天之灵!
风范长存
——缅怀老游击战士、老教育家王义炽
一、好公仆
一局之长朴似民,诚溶部属弟兄京。
隶临病榻怡东立(注一),自捧汤药扶小秦(注二)。
屡请名流询教改,常登教宅叙甘辛。
春风丽日临黉屋,灿灿繁花上荧屏。
注一:教育局干部刘东立病危,他亲自护理于病榻边;
注二:侨中学生因跌昏迷,他常亲自为之煎药、喂药。
二、挥余热
终身教苑力耕耘,挑李盈园四溢芬。
创立“关研”银岌聚(注三),挥扬夕照白头春。
千秋事业新苗继,集片余晖集暖量。
拓路关心新一代,名登园榜树荣勋。
注三:“关研”即“关心下一代研究会”。
三、立遗嘱
分明死鬼紧相缓,立嘱儿孙病榻边。
自慰清风盈满袖,犹豪正气对云天。
生随改革扬新俗,死责移风破旧规。
逝去丧仪嘱从简,汪洋葬骨永朝天。
1998.3.2
(作者系市关工委委员、社区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