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警备第五旅
每当我们回首那段历史,眼前便闪烁着那威武雄壮的队伍、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耳边便响起那令一代又一代“老铁们”魂牵梦萦、荡气回肠的《铁道兵志在四方》之歌:“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每当回望企业的历史,我们的心灵便会受到神圣的洗礼、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多少奋斗与牺牲,多少光荣与梦想,都化作了英雄的铁道兵精神,化作了不灭的军魂,
在我们心头荡漾,激励我们沿着“三步走“战略指引的航向,奋力攀登,实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一个拥有光荣历史的企业,将是不可战胜、不断创造辉煌的企业!
让我们走进中铁二十局集团的历史吧:因为历史连接了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赋予我们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第一节光荣的历史
我们这支队伍,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它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是用打胜仗迎接全国解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部队。
铁道兵部队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一、组建华东警备第五旅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战争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军主力南下直指国民党首府南京。在大好形势下,山东地区还有沿海的青岛、长山列岛等岛屿尚未解放,对敌斗争形势仍相当复杂。为加强山东沿海的海防和城市治安,根据山东军区转中央军委命令,1949年4月15日,以烟台警备司令部为基础,改编东海军分区二团、烟台警备部队、胶东军区独立团,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警备第五旅。旅长刘林,政治委员由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刘乃殿兼任,副政治委员张伟烈,参谋长王汉汝,政治部主任张少华。1949年5月组建结束,独立二团改番号为华东警备五旅十三团,烟警部队改为十四团,胶东军区警备团改为十五团,并新组建旅炮兵团。全旅兵力6000余人。旅部驻烟台市毓璜顶,担负烟台至威海一线海防和烟台、威海城市警备任务。
建旅后,部队经过一个月的军政训练,于1949年5月和7月先后两次配合主力部队参加解放青岛和长山列岛战役。
长山列岛解放后,五旅担负烟台至蓬莱栾家口一带海防和长山列岛的守备任务。
旅属各团:
华东警备第五旅十三团
十三团最初为威海警备团,组建于1947年,是以威海指挥部为基础,与威海地方武装合编而成。同年,威海警备团改番号为东海军分区独立二团。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胶东时,独立二团在威海坚持8个月的保卫战,还先后参加过棉花山战斗、古柏岭守备战、威海市诸城巷埋伏战和威海市东南守备战等大小战斗数次。
1949年5月,独立二团改编为华东警备第五旅十三团,总兵力1871人,驻守威海,并派出1个连驻守刘公岛。1949年6月中旬,威海防务移交东海军分区,十三团移防烟台。7月,十三团奉命进驻蓬莱,为参加长山列岛战役做准备,8月中旬配合主力部队解放长山列岛。长山列岛解放后,该团执行守岛和海防巡逻任务。
华东警备第五旅十四团
十四团最初为北海军分区独立第三团,组建于1947年8月,是以烟台市郊指挥部的警卫营及烟台市警察大队为基础组成。同年9月,为了加强对烟台敌人的斗争,独立三团改编为烟台警备司令部。1948年2月,烟台警备司令部与烟台工人大队合编为胶东军区烟台独立团。在国民党重点进攻胶东时,独立三团曾在烟台市郊坚持边沿斗争将近一年,1947年11月以后又进行过数次伏击战,1948年5月参加了刘公岛、太平岭两次战斗。1949年1月,烟台独立团又改为烟台警备司令部。1949年4月15日,烟警司令部归编华东警备第五旅,改为五旅十四团,总兵力1746人。
1949年7月,十四团随旅部及十三团进驻蓬莱境内备战,随后参加长山列岛战役。1949年8月长山列岛解放后,十四团随旅部驻防烟台,1949年11月又进驻蓬莱城东十里铺,担负十里铺至刘家旺一带的海岸防备任务。
华东警备第五旅十五团
十五团最初为胶东军区警卫团,组建于1948年3月,由东海军分区集训团整编各县地方武装与胶东军区警卫营合编而成。1949年2月,警卫团在一、三营调走后,又与起义的国民党三十二军七五四团合编为胶东军区独立团。1949年4月15日,独立团编归华东警备第五旅,改番号为五旅十五团,总兵力1771人,担负守备烟台至威海一带海防及烟台、威海两市的警备任务。1949年6月,十五团参加青(岛)即(墨)战役。8月,该团抽调部分兵力配合步兵七十二师参加解放长山列岛战役。1949年10月下旬,十五团奉命守备长山列岛和担负山东半岛东起蓬莱城、西至龙门间的海防任务。
华东警备第五旅十六团
十六团最初为东海独立第三团,组建于1949年4月,同年6月19日改为山东警备第一团,1950年1月改为华东警备第六旅十六团,同年8月第六旅撤编后改为华东警备第五旅十六团,奉命担负威海、石岛守备任务。该团总兵力1937人。
华东警备第五旅炮兵团
该团是1949年4月华东警备第五旅新组建的旅属炮兵团,其基础是北海特兵营和东海特兵营各一部分。1949年8月长山列岛解放后调归胶东军区。1950年9月12日,以五旅原炮兵营与接收的四、六旅炮兵营合并,重组旅炮兵团。该团总兵力1161人。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一师
为了统一全军编制,加快部队正规化建设,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华东警备第五旅于1950年11月7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一师(以下简称一○一师),辖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步兵团和炮兵团,总兵力12364人。师机关驻烟台,仍担负海防和城市治安任务。
1951年3月15日,十六团改为三○一团,十四团改为三○二团,十五团改为三○三团,十三团改为海防团,炮团名称不变。8月,海防团及炮团一营移交海军长山列岛水警区。
1950年至1951年3月,部队先后4次抽调20名干部、579名战士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4月至11月3次选送774人参加空军部队,选调12人参加潜水部队。1951年,部队接收胶东地区新兵2706人。至1951年底,全师辖四个团,总兵力9681人。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三师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成为全国的首要任务。1952年2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将步兵一0一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三师(以下简称农三师),隶属山东省棉垦委员会,执行建设国营农场任务。
5月2日,一0一师在烟台市办理防务、部分装备移交步兵一00师手续。5月5日,师在烟台召开接受新番号誓师大会。三0一团、三0二团、三0三团分别改成农业建设第七、八、九团,炮团二个营及师直工兵连1093人移交胶东军区,部队到达胶县、金口一带,建设大型国营农场。8月10日,农三师根据山东省棉垦委员会颁发的编制草案进行整编,补充胶东军区警备一团、炮兵二团、军区集训队及一00师官兵1868人。
四、由作战部队转变为铁道兵部队
战争呼唤铁路,胜利呼唤铁路。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与和平时期的到来,这支队伍完成了职能转变,加入到铁道兵的序列。
铁道兵部队的出现,不只是简单地增加了人民解放军的成分结构,不只是仅仅限于战争的需要。
在西方,当火车拉着资本主义飞速前进的时候,当工业革命的浪潮磅礴于全世界的时候,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还在闭关锁国,死守着愚昧落后的封建僵尸,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了0.5公里长铁路,并搞了台机车往返奔跑做广告,宏亮的汽笛响彻紫禁城。这是铺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钢轨。但是,宏亮的汽笛未能惊醒清王朝。相反,他们把火车看成怪物,以“恐国人惊吓”为由,下令拆除了。十一年后,1876年6月,英国资本家组成“吴淞铁路公司”,在上海至吴淞口修了14.5公里铁路。昏庸的清朝政府,花钱买下铁路,又将其拆除。
铁路是拆除了,但侵略者的野心拆除不了,他们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德、英、法、比、日、美等帝国主义,先后夺取铁路经营权,陆续建成京汉、津浦、粤汉、沪宁、沪杭、胶济、石太等铁路。就这样,在滴血的屠刀下,铁路,载着侵略者的魔爪,打着民族屈辱的印记,强行传入中国,在古老的土地上延伸。
多少年来,这些铁路一直控制在中外反动派手里,象一条条吸血管抽尽了中国人民的血和汗;象一条条锁链,捆绑勒杀中国革命。帝国主义、清朝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都是利用铁路调集兵力,布设封锁钱,对革命力量实行围追堵截。条条铁路,都洒满中国人民的斑斑血泪。从井冈山到延安,多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一直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靠小米加步枪对付敌人的飞机加大炮;靠一双草鞋两条腿,与敌人的汽车、火车相周旋。
铁道兵的诞生,标志着铁路就要回到人民手中,中国革命已走过崎岖的小路,踏上胜利的坦途,将骑上这个“风火轮”推向全国。铁道兵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文化上彻底获得新生,将坐上自己的火车,风驰电掣般进入世界民族之林,永远自强不息。
这是何等震奋人心的大事啊!它以时代的转折而载入历史的画册。我们这支队伍,能在那个时代加入铁道兵序列,与中国革命同步,与时代的脉搏共振,又是何等的荣耀啊!
五、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为了改变朝鲜沿海铁路多、腹地铁路少的战略弱点,粉碎美军从朝鲜半岛北部狭窄地带的安州、元山登陆的阴谋,1952年11月,中朝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修建龟城经球场到上长里,内洞到支下里铁路协定。毛泽东主席于12月20日指示:“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更大的胜利。”同时,新建铁路指挥局在沈阳召开会议,布置调集部队入朝执行新建铁路任务。
1953年1月3日,中央军委紧急命令,调农三师至沈阳整训,然后入朝担负战时铁路抢修抢建任务。
1月7日,农三师传达入朝抢建铁路命令。1月12日,接上级“无需在沈阳整训而直接入朝”紧急命令。1月17日,驻胶县、金口部队出发。18日,驻沾化部队出发。1月24日,部队到达朝鲜平安北道价川郡。1月29日,农三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隶属中朝新建铁路指挥局领导。七、八、九团改为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团,总兵力7419人。师部先后驻阳站、墨时里、中洞。二十八团驻仁谷里,二十九团驻公参,三十团驻龙城里。
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在朝鲜期间,先后担负龟殷铁路价川至殷山段16.778公里、德(川)八(院面)铁路墨时里至球场段14.13公里抢建任务。
1953年11月11日,铁道工程第十师奉命将未完工程移交给铁九师,15日从朝鲜乘专列回国。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
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6个铁道工程师归军委建制序列,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3年11月21日,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从朝鲜登车经过7昼夜到达陕西咸阳,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以下简称铁十师),代号8510部队,驻防咸阳北郊。各团即为铁道兵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各团代号为8510部队一、二、三支队。二十八团驻肖家村至长陵一线;二十九团驻黄家寨;三十团驻兴平县。
1954年,根据全军高级干部会议精神,全军进行整编,以加速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铁十师辖5个团,原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团依次改为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团。8月5日组建四十六团(桥梁团),9月1日组成五十团(机械团)。
1984年1月1日,铁十师奉中央军委命令,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为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从此,这支部队离开人民解放军的滩头,飞向了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中铁二十局集团建制沿革简况
1、华东警备第五旅——步兵一0一师——农业建设第三师——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铁道兵第十师——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2、华东警备第五旅十四团——步兵第一0一师三0二团——农建三师第八团——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二十九团
——铁道兵第十师二十九团——铁道兵第十师四十八团——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三工程处——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划归中铁二十一局集团。
3、华东警备第五旅十五团——步兵第一0一师三0三团——农建三师第九团——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三十团——铁道兵第十师三十团——铁道兵第十师四十九团——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四工程处——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4、华东警备第五旅十六团——步兵第一0一师三0一团——农建三师第七团——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二十八团——铁道兵第十师二十八团——铁道兵第十师四十七团——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二工程处——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6、1954年8月5组建的铁道兵第十师四十六团——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一工程处——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