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02121908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5月08日

谭云山人物介绍

发布时间:2012-05-08 19:43:56      发布人: 爱无止境

谭云山(1898年-1983年),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   

湖南省茶陵县人,1898年出生于茶陵县下东乡长乐村一书香之家

1904年,其父母先后亡故,家道衰败。幼年幸得当地绅士彭勿仁相助,得以进私塾读诗书。后考入茶陵县立高级小学,接受新式教育,改原名启秀为云山,励己奋进。高小毕业后,邀好友赴省城求学,就读长沙城南书院。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加入毛泽东等创建的新民学会和文化书社。还为首组织了文学团体新文学社,编辑《新文学》周刊。1919年从一师毕业后,进入长沙船山学社从事学术研究。1924年远赴南洋留学、谋职,辗转新加坡、马来西亚。他一面以教学为生,就教于南洋华侨学校;一面致力于写作和学术研究,出任《华文日报》主笔。1927年,在新加坡结识了印度著名活动家、诗圣泰戈尔,两人情投意合,书信往来频频,成为忘年之交。1928年9月3日,应泰戈尔邀请,他偕夫人抵达印度寂乡,任教于泰戈尔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从此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并潜心佛学和印度文化的研究。被誉为“现代玄奘”。   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印友好使者,为构筑中印文化桥梁、传播中印文化付出于毕生精力。在印度国际大学中文班任教期间,他在《东方杂志》上撰写了大量关于印度文化、民族运动的文章,受到印度朋友的赞赏。他提出了在中印两国分别建立文化协会,以主持两国文化交流的大胆设想,得到泰戈尔的极力赞同。经过努力,中印两国文化协会分别在上海和印度的圣谛危克坦宣告成立,增进了两国友好往来。泰戈尔提出在印度国际大学设立中国学院,作为交流中印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固定据点,并将这一重任交给他去完成。他不负重托,往返于中印两国,经过精心筹办,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于1937年4月14日正式成立,并受命任首任院长。印度总理尼赫鲁派女儿英迪拉前往参加成立典礼并致贺辞,称赞中国学院的成立,“把中国和印度紧密地联系起来”。他领导中国学院秉承“研究中印学术,沟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联合中印民族,创造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大同”的办学宗旨,数十年致力于教学和学术研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印学者研究对方国家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诸学科的摇篮。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的许多青年学者慕名前往学院深造、进修或研究。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特地参观了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高度称赞他“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也赞美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一位真正有文化素养的人”,“为印中两国文明更好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6年、1959年,他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别邀请,两度回国观光,参加国庆典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接见。在中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当选为特邀委员。  

 他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被印度学者、评论家、新闻界称为“寂乡鸿儒”。青少年时代精读了大量古典名著,打下了坚实的国学根底。留学、任教海外期间,又努力学习和吸收了外国文化的营养。对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佛教和印度哲学造诣很深,留下丰富的著述。《海畔诗集》辑入其20世纪20年代所写的诗,30年代在南洋华人中影响很大。他撰写的《世界历法与历法革命》、《印度周游记》、《印度丛谈》、《印度六大佛教圣地图志》、《西藏见闻录》等38种英文和10余种中文长篇巨著,文笔流畅,饱含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化学术价值。  

 1968年从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退休,享有终身名誉教授殊荣。1979年又被该校授予最高荣誉一一文学博士。1983年2月12日在印度菩蒂伽耶住所病逝,终年85岁。   与泰戈尔   谭云山出身于长沙望族,早年攻读教育,性嗜经史释典,工诗文、  泰戈尔善书法,长于写作。1926年前,曾在缅甸仰光的一家华文报纸任主笔。继而赴新加坡,在某中学任教。1927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游历星洲,谭云山和泰戈尔初次见面。   

泰戈尔是印度国际大学的创办人,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士。1924年,他曾应中国北京文化界名流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人之邀到中国讲学,受到热烈欢迎。谭云山曾熟读汉译的泰翁作品,对此伟大诗哲敬仰万分,泰戈尔在华活动的报导及演讲辞,他皆仔细阅读。所以初次见面,有若素识。谭云山告之泰翁,他是学佛的人,热爱印度文化,并愿为中印文化交流而努力。泰翁对这位中国青年亦十分欣赏,毫无年龄差距的隔阂,由此建立起以后十五年的友谊。   

1928年,谭云山自新加坡首次赴印度,到圣地尼可坦(Santinketan)的国际大学,面谒泰翁,留在国际大学学习语文,研究印度哲学及文学。他并开设中文班,以教授印度学者。于假期中,他朝礼佛教圣迹,曾撰著《印度周游记》一书,记述旅游所见所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