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五一”反扫荡中的宋庄战斗
“宋庄战斗”是指一九四二年“五一”反扫荡中,八路军冀中军区二十二团一部在河北省深泽县宋家庄(简称宋庄)主动设伏,打击扫荡之敌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村落防御战。
一、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宋庄战斗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九日。这场战斗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要掩护被日寇的“扫荡”合围的数万群众转移跳出鬼子包围圈;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五一扫荡”中日寇的野蛮与凶残,乡亲们报仇的呼声,激发了二十二团指战员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团首长一再请示军区要求坚持冀中地区,并不断寻找战机准备大量歼敌,以扭转反扫荡的被动局面。
二、战斗的基本过程与结果
宋家庄地处深泽县城北十五里处,是座有四百余户人家的中等村落,分南北两部,北大南小,南北相距
宋庄战斗从
宋庄之战我军民与日军激战十六小时,据后来被俘虏的参加过这次战斗的日军官兵特别是长江大队的官兵交代及找伪军谈话等情况综合统计:宋庄之战打死打伤坂本卫队三百多人;日寇长江混成大队大部伤亡;上坂的163联队伤亡一部,以及各路日寇、伪军的伤亡,共一千五百人以上,其中阵亡一千余人。另据当时深泽县日伪警察局内线透露:在深泽县城关内城,一共烧了八百多具鬼子尸体。我方作战部队和冀中军区的战斗总结,左叶团长一九四四年自传,贺明总支书记回忆文章等材料表明,宋庄战斗毙伤日伪军一千余人,我二十二团伤亡七十三人,参加战斗的地方武装、民兵也有少量伤亡,是一场以很小代价歼灭大量敌人的战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次召开参加过宋庄战斗的二十二团基层指战员的座谈会材料证明,宋庄战斗不仅大量歼敌,而且对日军士气造成沉重打击,子位村等据点的日本兵竟认起了中国干妈,以求后路。现在依然健在的宋家庄老支书闫老说,当时鬼子强迫老百姓用门板将日军的尸体抬到马车上,拉到深泽县城关内城,架柴禾烧掉,从十日中午开始打扫战场,仅拉尸体一项就一直拉到晚上还没拉完。伪军、汉奸的尸体不拉,只拉日本人的,最后拉不完的,就地烧掉了。宋庄战斗结束后,日寇即撤销了四十多个据点。自此以后,无论日寇还是伪军只要一提起宋家庄没有不心惊胆颤的,称宋家庄为“送死庄”。
三、八路军为什么能打赢
宋庄战斗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八路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用预期的村落伏击防御战,主动向鬼子发起了进攻。冀中军区二十二团在“五一”反扫荡期间能连续打胜仗,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兵家常讲的天时地利人和。
一是天时,就是这支部队首长都是老红军,严格的政治军事训练,带出部队素质具有红军的风范,面对强敌指挥员有通过主动创造战机大量歼灭敌人的决心,二十二团指战员有和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士气(敢于近战、肉搏);战前战中强有力的战斗动员和政治鼓动,关键时刻指挥员在一线指挥,以及精心充分的战斗准备,为打好这一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地利,这支部队非常重视熟悉地形,对活动区域的道路、河流、村庄地形了如指掌。昼夜行军从来不用找向导,熟悉每个村庄适合使用什么战法。“五一”扫荡前坚壁在宋庄地道中的武器弹药,特别是二十二团利用宋庄的条件和特点创造性修建的四道防御工事(如壁里藏身)和精心布置的火力网,是有效保存自己大量杀伤敌人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标志着冀中八路军村落作战走向成熟的顶峰(壁里藏身这种工事及作战经验,二十二团在“五一”反扫荡后进行战斗总结上报给冀中军区后,受到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据程子华政委讲,他指挥塔山阻击战时是根据宋庄战斗的工事和作战经验,在实战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是人和,宋庄战斗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八路军是老百姓的主心骨,老百姓是军队的命根子。二十二团的每一个战斗,都有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的直接参加或主动配合。英雄团人地两熟,与村干部和老百姓的关系特别的好,夜间宿营从来不用事先号房子。宋庄战斗打响之前,部队凌晨进村,听到自己的队伍来了,疏散在村西野外麦地里的村民在地方各级干部们的带领下纷纷回村,争着抢着参加各种备战工作。部队和村党支部及村干部动员年老体弱的群众向村外转移,结果群众不愿意走。最后村民兵和大部分群众都主动留下来配合部队作战斗准备,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助部队构筑工事,大娘大嫂们留了下来给部队做小米饭、送水等。战斗打响之后,县区武装及民兵同本村的男女青年都自动分散在各连参加战斗。许多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给阵地上的指战员和隐蔽部的伤员端水送饭,象对待亲骨肉一样照顾每一个伤员。盲人刘曾义还给伤员们说书。部队在突围转移时也是事先安置好伤员和不便行动的群众,由部队掩护群众一起转移到安全地域。
必须强调的是冀中根据地建设,那时冀中区真可以说是党政军民一体化,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敬书记领导得好,具体工作很有办法。部队的粮食、饲料、柴草供应由军区、军分区和各级地方政府统一向各村镇征集,分别储藏在各村镇群众家里,只要部队一到这些村镇,司务长持征单找村干部联系,村干部按单提取公粮、饲料、柴草,记账后交给部队,部队转移时再算账,因此,部队的粮食供应充足。武器弹药等除部队缴获的外,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我军兵工厂的供给,冀中的造弹所、修械所、兵工厂数量较多,在七分区主要分布在定县一带,造弹所主要生产手榴弹,也生产迫击炮弹、掷弹筒弹等,与其他分区相比,七分区的造弹所手榴弹的产量很大;枪械所主要负责修理枪支,也生产手榴弹等;兵工厂主要是仿造枪支、迫击炮、掷弹筒等。“五一”反扫荡前,兵工厂、造弹所、修械所等已疏散到各地或转入地下生产,附近一些村庄还坚壁了大批武器弹药。这些坚壁的武器弹药,也让二十二团在“五一”反扫荡中大展神威。
最后,再说说日军。宋庄战斗中日军占有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却损失惨重,与日军遭伏击后对我情的判断和采取的战术有关,“五一”扫荡后,这个离县城不远的村子被日军认定为“确保区”,所以在行军中大摇大摆,没有任何战斗准备;遭到我伏击后,仓促反击,大部分被歼;后续不断增援的日军采用的是“添灯油”战术,随来随投入进攻,没有统一组织进攻力量,在接连遭到重创后才认定村子里有八路军大部队,于傍晚前才开始组织炮火和步兵的统一协同进攻,但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日军成疲惫之师(因为喝水在水井边还损失了几十个人),在我军民坚决还击下遂停下进攻改为围困,等待更多部队增援与八路军主力决战。正因为日军判断宋庄有我军大部队,所以宋庄突围战中的我部队和群众被当成小股部队未予全力阻截。
这就是发生在一九四二年日寇“五一”大扫荡期间的宋庄战斗,七十年前的这场战斗,是我军主动寻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平原村落防御战,我军民以敢打必胜的决心、信心、勇气和智慧,在环境最残酷、敌人最猖狂日子里给侵略者的迎头痛击;这一战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冀中军民压倒一切敌人、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展示了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冀中军民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向英勇的冀中军民致敬!
今年是我们的父亲,原冀中军区二十二团团长左叶诞辰100周年,父亲1926年参加革命,在党领导下的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中始终站在军事斗争的最前沿,我们为有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父亲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