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允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76710106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0年11月18日

刘允斌,1924年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原籍湖南宁乡。刘少奇长子。在湖南宁乡炭子冲老家长大。

1938年,被接到延安,进入延安保育小学就读。

  1939年,和妹妹刘爱琴一起赴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

  

  1940年入苏联十年制中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夏,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

  1946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学习核放射化学专业。其间担任中国留苏大学生同乡会会长。

  1949年夏,与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秘密出访苏联的父亲刘少奇相逢。

  1952年,考取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继续攻读核放化专业。同年,与俄罗斯的玛拉·费拉托娃结婚。

  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此时接到刘少奇的来信,信中说“祖国和人民民等待着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

  1957年10月,回到北京。在国家二机部所属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62年,调到内蒙古包头市郊外的202厂,组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并担任主任,负责新型热核材料的研制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67年11月21日在包头逝世。

  1978年得以平反,恢复了作为中共党员和核化学专家的名誉.

1925年,刘少奇和何宝珍(又名何葆贞)夫妇的长子刘允斌降生在苦难的中国南部大地上。在血与火中为革命奋斗的刘少奇夫妇,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回湖南宁乡县老家寄养。1938年7月,党组

  

织把母亲早已牺牲的刘允斌接到延安与父亲刘少奇团聚。这年秋天,13岁的刘允斌入延安保育小学读书,心灵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滋养。一年后,党中央决定选送一批革命者的子弟去苏联留学。因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孩子的刘少奇,将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送上了赴苏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