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四烈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0752638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10日

        宋振恒、何昆山、张振安、何福林,生前分别任冀中7地委宣传部长,中共深泽县书记,深泽县基干大队政治主任、深泽县农会主任。1938年12月15日,四人去蠡县开会,途经安国石佛村,被国民党河北保安司令张荫梧部绑架,17日被害。誉称"冀中四烈士"。
         宋振恒(1914-1938),深泽县西小封村人。7岁上学,13岁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29年在二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深入工人群众之中,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散发革命传单,做街头讲演。
       1932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制造二师惨案,屠杀爱国学生,宋振恒置生死于度外,积极投入护校运动。这年6月,国民党河北省教育厅长陈宝泉下令解散二师,强迫学生离校。二师学生面对国民党当局的迫害,斗争情绪更加高涨,留校学生紧闭校门,誓死抵抗,拒绝解散。二师学运被镇压后,他回乡在深泽城厢高小教书。后在定县城内开书店,秘密出版发行党的小报、抗日小册子等。1933年,书店被国民党查抄,宋振恒被通辑。
        1933年下半年,乘船抵达天津,化名宋雨乔,考入天津盐运署。从此他以盐务警察的身份在宝坻一带活动,在盐工中,开展党的宣传工作。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回到深泽。10月,吕正操率部来到深泽组织抗日人民自卫军,宋振恒首先在本村成立了抗日动员会,并担任动员会主任。
        1938年3月,宋振恒被任命为深泽县委书记。1938年5月,调地委任宣传部长。殉难时年仅24岁。
         何昆山(1895-1938)又名何振山,深泽县小堡村人。13岁高小毕业后随父学中医,后到本村小学当堂役。1928年加入共产党。
         1929年,何昆山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他开了一个小药铺,常借行医之便,从事党的工作。1932年,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深泽县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十多名党员被捕,何昆山被通辑,他离开故乡,到灵寿县一带靠行医避难。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吕正操率部进驻深泽,建立抗日人民自卫军,协助地方党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号召爱国青年参军参战。何昆山主动到深泽联系,回村后,便组织了抗日武装,并动员大儿子何健参加抗日基干队,小儿子何钦衷也参加了人民自卫军。
        1937年底,何昆山调县委工作,1938年3月任县委组织部长。在剿匪反霸斗争中,他负责对城东一带地主、土匪的瓦解收编工作。他派大兴村党支部书记王灿修打入该村大土匪头子张小巴的匪巢,进行分化瓦解工作,把其中几股土匪争取了过来,大部分接受了人民自卫军收编。对少数匪性不改、继续做恶的土匪头子进行了镇压,匪患平息。
         1938年5月,何昆山出任深泽县委书记,在吕正操驻军的帮助下,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使深泽县成了冀中最早的抗日根据地。殉难时年43岁。
         张振安(1911-1938)又名张孟东,深泽县北留家庄人。6岁丧父,13岁高小毕业后,考入深泽乡村师范。
         1937年,张振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以教书为职,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发展党的组织。
        他在大陈庄、大镇一带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的追查,于是和妻弟在无极县大郭庄开了一个饼干铺子,继续秘密进行党的工作。
        1934年,由于叛徒出卖,深泽县共产党组织遭到一次大破坏,张振安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他的妻子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去看他,他安慰妻子说:"不要难过,不要畏缩,要振作精神,不能在恶势力面前低头!"乡亲们去看他,他表现得坚强而乐观:"我们没有犯法,没有犯罪,乡亲们放心,我们迟早要出去的!"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深泽国民党县长仓惶南逃,张振安才和其他被捕的共产党员一起出狱。
         张振安出狱后,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深泽县抗日政权正式成立,张振安到深泽动员会工作。1938年7月,成立深泽县抗日基干队(深泽县游击大队前身),张振安调任基干队政治主任,到1938年11月,基干队队员增至近百人。殉难时年仅27岁。
       何福林(1908-1938)深泽县北冶庄头村人。1925年考入南营民德小学。同年10月,民德小学建立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何福林受到马列主义教育。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回村。1927年,北冶庄头村党支部秘密成立,何福林任支部书记。并组织起"平民夜校",启发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鼓动他们反剥削反压迫。
       1928年秋,何福林任县委交通员。以卖文具为掩护,传送党的指示。
       1930年8月,何福林参加了由保属特委军委书记张兆丰领导的博野暴动。之后,他回乡参加革命宣传。
       1931年,何福林被派往保定,以拉人力车做掩护,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在人力车夫中发展了一批党员。
       1932年7月保定二师学潮期间,反动军警包围二师,切断对二师的物资供应,何福林组织发动人力车工人捐集馒头大饼等食品,于夜间潜近学校投入校内,有力地支援了二师学生的对敌斗争。
        1934年4月5日,深泽县党组织遭到破坏。夏季,保属特委派李锡智组织新的深泽县委,派何福林任县委组织部长。由于保属特委派巡视员范同勋的叛变出卖,何福林被捕入狱。叛徒范同勋劝降,遭到痛斥。敌人对何福林施以酷刑,何福林始终不屈。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深泽政府南逃,何福林出狱。出狱的第三天,他就拖着病弱的身体找到党组织,紧密配合深泽人民自卫军的剿匪建政运动,与张振安等人多次深入匪巢,做争取杜家庄匪首张大货的工作,并配合部队镇压了盘踞在定县东内堡的匪首高建勋和邸小旦。
       1937年底,何福林在北冶庄头村建立了深泽县第一个抗日动员会。1938年5月,深泽县成立农民抗日救国会,何福林担任农会主任。殉难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