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老英雄 孟泰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老英雄 孟泰! 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撤退前,鞍钢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反动派败退后,为迅速恢复生产,孟泰 带领工友们夜以继日地搜寻器材,在他的带领下,鞍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同时,他建立起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将收集到的器材及时分类整理,使鞍钢最早恢复的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为鞍钢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

“活菩萨”萨镇冰

萨镇冰幼时家境清贫,而勤奋好学。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分配“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帝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报效国家。甲午年间(1894年),他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的威海卫港保卫战,率水兵坚守刘公岛炮台,奋勇抗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为北洋水师帮统...

李呈瑞-一身正气

  李呈瑞--兴国县崇贤乡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李呈瑞又回到了养育他的故乡兴国县崇贤乡。照例拉着他少年时的好伙伴廖星福来到小集市上,一碟花生米、两包红瓜子、两杯清茶,闲话农活,回味过去。廖星福一边闲聊,一边看着眼前这位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又再立新功的解放军将领,始终无法将在战场上骁勇多谋、在板门店谈判桌上威严善辩的英雄和眼前这位和蔼慈祥的李呈瑞联系在一起。 ...

张轨出生地问题

张轨(255-314),寓居河南宜阳,祖籍安定乌氏人(一说宁夏固原人,一说平凉人,一说泾州人)。考:西晋安定郡,属凉州刺史部辖,北抵今白银,西接陇西,东达宁夏固原,南跨泾阳。乌氏,安定郡属县,跨甘宁二省之固原、平凉。张轨家族世居孝廉,在晋九品中正制度下,理应居县城或郡城,则不可能处固原一带的乡里,排除固原的可能性。   历史真实情况是,张轨家族早在张轨祖父张烈时,即因官迁居河南内黄县(今河...

党的忠诚战士——王赤军

王赤军,1916年5月生于平江县清水乡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是中共党员,担任区农会主席,母亲是妇女联合会主任。 王赤军从小受到大革命的影响,11岁参加儿童团,任儿童团长,参加土地革命斗争。1930年加入共青团,曾率领少先队员配合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成为一名红军战士。王赤军历任湘赣红军独立一师连指导员、红六军团五十团侦察连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在红六军团西征先遣行动中,他任红军侦察科科长,沉着勇...

幸福的晚年

为革命为家庭劳碌了一辈子的黄宝老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尤其是儿女子孙们的孝敬、赡养下,晚年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并长命百岁,五代同堂,享尽了天伦之乐。 回想起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因丈夫吕好成深受反革命的阶级报复和政治迫害,自此一家人一直处于水深火热、惶惶不可终日的苦难之中。坚强的黄宝,虽觉天地之大而冤屈无处诉,却依然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认真抚养子女,安慰和照顾落难的丈夫,在苦日子里与他们...

地下交通员黄宝

黄宝出生于1904年10月9日,她15岁就从本镇邱后村嫁进路口庄。丈夫吕好成比她大五岁,夫妻俩共育有四男三女。 革命战争年代,兵荒马乱的岁月,战火硝烟弥漫。国难当头,任何一个有血性有志气的男儿都不会坐视不理,他们拿起武器离开家乡上阵杀敌,女人们就留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当时在家乡养儿育女辛劳持家的黄宝,尽管并不了解什么叫革命,也不知道丈夫和村里的男人们为什么要革命,但是作为妻子,无论丈夫做什...

惨无人道的石虎

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到了石虎更加残暴。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石虎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

乱世之奴隶皇帝

西晋时杂居内地的各少数族往往受汉族地主豪强的奴役压迫。石勒青年时期曾从事耕田、沤麻等农业活动,又在荒年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枷押山东出卖。被主人放免后,因善于相马,结识马牧帅汲桑。305年他和汲桑率领牧人,乘苑马数百骑,投奔起兵于赵魏的公师藩。公师藩失败,汲桑释放郡县系囚,招聚山泽亡命,自号大将军。石勒原有一小队胡族为主的部下,号称十八骑。这时胡汉各族归附他的日益增多。汲桑以石勒为前锋,攻下邺城,杀司...

刘曜补遗

刘曜生有9个儿子,均被封为王侯:刘熙封皇太子,刘袭封长乐王,刘阐封太原王;刘冲封淮南王,刘敞封齐王,刘高封鲁王,刘徽封楚王,刘俭封临海王,刘胤封世子、永安王,后改封南阳王。   刘曜被杀后,世子刘胤率领文武百官从长安退保上邽,但这时关中军心动摇,前赵大乱。不久,后赵大军从洛阳挥师入关,攻陷长安,大破上邽,将前赵太子刘熙、南阳王大单于刘胤等王侯将相、文武百官3000多人全部捕杀。匈奴刘氏经此劫...

晋书—李雄传

李雄,字仲俊,特第三子也。母罗氏,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虹中断,既而生荡。后罗氏因汲水,忽然如寐,又梦大蛇绕其身,遂有孕,十四月而生雄。常言吾二子若有先亡,在者必大贵。荡竟前死。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有刘化者,道术士也,每谓人曰:「关、陇之士皆当南移,李氏子中惟仲俊有奇表,终为人主。   特起兵于蜀,承制,以雄为前将军。流死,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

李特起义

年轻时在州郡做官,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帅齐万年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饥,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10余万人入汉中求食,李特也是流民之一。至汉中,求寄食巴蜀,朝廷不许,遣御史李苾督察,使流民不得入剑阁。李苾至剑阁,受流民贿赂,表奏朝廷。使得流民自汉中流入巴蜀。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政变,废皇后贾南风为庶人,赐死于金墉城。诏益州刺史赵廞...

晋安帝义熙初谣二首

《宋书五行志》曰:卢龙据有广州,民间有谣。后拥上流数州之地,内逼京辇,应天半之言。时复有谣言,龙后果败,不得入石头矣。   芦生漫漫竟天半。   卢橙橙,逐水流。东风忽如起,那得入石头。

年轻的晋孝武帝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晋孝武帝是晋简文帝之子,母亲是孝武文李太后。幼年登基时,崇德褚太后垂帘摄政。晋孝武帝亲政以后重用贤臣,励精图治,东晋的国力日益强盛,政治稳定。当时北方的氐族政权前秦在施行晋藩天王体制,重用忠于晋朝的名臣王猛等人,表面打着忠于晋朝的旗号,招抚中原百姓,势力也日益壮大,先后灭亡了前燕、仇池,进攻代国、前凉等政权,要逐步统一北方,并且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东晋政权,年轻的晋孝武帝政权面临严重的考验,他在战争...

晋简文帝

早年 幼时深得父亲钟爱。永昌元年(322年),封琅邪王。咸和元年(326年),母亲去世,司马昱时年七岁,哀毁过人,徙封会稽王,拜散骑常侍。咸和九年(334年),迁右将军,加侍中。咸康六年(340年),进抚军将军,领秘书监。永和元年(345年),进位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永和二年(346年),专总万机。永和八年(352年),进位司徒,固让不拜。晋穆帝成年,司马昱请求归政,不许。废帝即位,以琅...

相关史料

《晋书》载:废帝讳奕,字延龄,哀帝之母弟也。咸康八年封为东海王。永和八年拜散骑常侍,寻加镇军将军;升平四年拜车骑将军。五年,改封琅邪王。隆和初,转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兴宁三年二月丙申,哀帝崩,无嗣。丁酉,皇太后诏曰:帝遂不救厥疾,艰祸仍臻,遗绪泯然,哀恸切心。琅邪王奕,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统。便速正大礼,以宁人神。于是百官奉迎于琅邪第。是日,即皇帝位,大赦。三月...

司马岳身边的重要人物

庾氏与桓温:庾氏是东晋著名的外戚,桓温是东晋时期的权臣,双方的对立是东晋士族门阀矛盾中,与王谢矛盾相似的主要矛盾。晋明帝去世后,庾皇后临朝,庾氏开始执掌朝政。经过苏峻事变,庾亮不再主政,他先担任豫州刺史,以后又担任了荆州刺史。他的弟弟庾冰、庾翼也先后担任要职。晋成帝去世,庾冰、庾翼主张立晋康帝,保持舅氏的地位,何充主张立晋成帝的儿子,何充与庾氏兄弟开始有矛盾。晋康帝的皇后褚氏就是后来在东晋发挥重...

政治业绩

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5~342年在位。司马衍是晋明帝长子,而且明帝死的早,也没有几个儿子可以继位,因此司马衍当皇帝,其实也是板上钉丁的。   司马衍小时候,他父亲明帝非常喜欢他,因此明帝继位后,便封司马衍为太子。在明帝病死的同一个继承皇位。明帝死时,他曾让王导等三位大臣一起辅政,其实就是让江南的世家大族辅佐自己的儿子,让他们支持自己的儿子。不过明帝聪明一时,却糊涂了这一下。要知道,世家大族...

历史评价

东晋自建国以来,北方侨姓士族与南方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一直很尖锐,吴姓士族往往受到排挤与压制。明帝为了稳定东晋政权,临终前一个月,还下诏说: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修家训,又忠孝仁义,静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力图调解这个矛盾,以期打破宗族界限,为国家选拔人才。在临终遗言中,他要诸臣为自己治丧时务从简约,不得奢侈。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未能继承父祖辈的遗业,廓清中原,以雪愍、...

一千七百年前的“马王配”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谁来执掌危局,谁来力挽狂澜,就成为极为迫切的问题。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世袭琅邪王,结交了琅邪郡大族王导。从此,马与王被推到历史的前台。   西晋末,司马睿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并接受王导建议,移镇建康。初到建康,江南世族很瞧不起这位外来的王爷,魏晋是靠大士族支撑的王朝,大士族根基深厚,傲视王侯,若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很难在江南立足。   在王导的谋划下,三...
  共1348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