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史记》中的商纣王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残义损善曰纣)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

王家烈轶事

1935年3月24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及顾问端纳、陈诚,由重庆飞抵贵阳,督师剿共。蒋介石一到贵阳,提出巡视贵州省政府及第25军军部。从军部出来,又提出到王家烈公馆去坐坐。王家烈以最为隆重的礼仪接待这位党国元首。蒋介石与宋美龄在王公馆里谈笑风生。宋美龄还答应万淑芬,第二天到名胜螺丝山王阳明祠游览。蒋介石夫妇一离开王公馆,万淑芬马上着手安排第二天蒋夫人的游览活动,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巴结一下蒋夫人...

帝乙归妹

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   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   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部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   姬昌审时度势,认...

赵承嘏详细资料

赵承嘏,药用植物化学的先驱者。他毕生致力于中草药化学研究,运用近代化学方法对古老的中草药进行系统的研究,改变经典乙醇浸泡法,独创碱磨苯浸法分离提取中药成分,对植物化学做出了贡献,研究了雷公藤等30多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为发掘和提高祖国医药学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并为我国医药界培养了几代药学研究人才。   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中药铺主家庭。清末科举中秀才。他怀...

辨证施治中西结合

精心诊疗畜病,深入探究医术,是崔涤僧一生奋斗的目标。他一贯坚持参加具体诊疗,在乡里行医时,不论路途远近,都不惜跋山涉水,亲临现场。在受聘于国家科研机构后,虽已70高龄,仍不离病畜,坚持亲手诊治,研究处方,并指导后学。在诊疗中注意辨证施治,方随证转,对症下药。在处方上,特别注意运用古方,发挥新意。他认为,多数古方都是古人长期医疗实践的结晶,应该很好地加以运用,以古应新;但古方治今病,犹拆旧而筑新,...

祖甲流落民间

(祖甲是武丁续立第三个王后的儿子,他不愿看到同父异母兄弟间的互相争斗残杀,乃出走到民间生活。) 第三王后之子谦逊明理 武丁先后有三个正妻立为王后,甲骨卜辞中称为妣戊、妣辛、妣癸。第一个王后生祖己,也称孝己。因为生母早死,武丁听信续立的第二个王后的谗言,将祖己流放到远处。祖己抑郁不平,忧闷而死。第二个王后生子祖庚,她生下一子后,不幸也早死。于是武丁续立第三个王后。这第三个王后又生一子,名祖...

往事:曹汝霖给西太后讲立宪

清末新政,立宪是最响、也最持久的呼声。后世把当年推动改革的人称为立宪派,其实,在当时,朝野上下,像点样的官绅和绅商,差不多都是立宪派,更不消说那些留洋回来的、新学堂出来的学生仔了。光绪二十七年初(1901),西太后和光绪尚在避难地西安,新政就揭开了序幕,第一项改革,就是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成外务部。于是中国终于有了一个跟西方接轨的政府部门。其后拖拖拉拉,几年动静不大,无非是改改官制,抄一抄当年戊...

主要著作

文艺创作概论(文论)1933,天马   创作漫话(文论)1936,天马   生长在战斗中(报告文学)1940,中国文化服务社   文学底基础知识(文论)1941,生活   旅程记(散文、文论合集)1942,桂林集美书店   秭妹行(话剧)1943,重庆东方书社   新人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43,重庆当今出版社;1947,新群   文艺思想问题笔记(文论)1954,...

武丁之道

武丁是历史上一名君,武丁之道指贤明的政治. 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的国势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到了武丁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发展,国力趋于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是商朝的第23个国王。据说,武丁年少之时,父王小乙为了其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国王,就把他派到外地观省民风、增长见识和锻炼才能。于是,武丁来到黄河两岸,观察当地人民的生活,接触大量的平民和奴隶。有时,武丁还和这些人一起参加...

盘庚迁殷

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但是,成汤死后,却发生了伊尹放之(太甲)于桐(《孟子万章下》)的王室内部斗争。我们知道,商王国的王位继承制度,以兄终弟及为原则,太丁既然早死,王位则应当由太丁弟外丙继承。但是,太甲却没有遵照这个原则,自立为王,这自然是个严重不遵汤法(《史记殷本纪》)的行为。所以作为一个以庖人出身,媵有莘氏之妇,而力成汤的小臣或小臣令地位,辅助成汤灭夏而王...

历史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砍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

田家英自杀之谜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5大秘书之一。他才学深厚,为人坦诚,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老师,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但是,庐山会议上的政治风暴差点把他推入深渊,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终于使这位正直的书生蒙冤自尽   厌恶江青、陈伯达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田家英由于同情彭德怀的万言书,差点被卷入那场政治风暴中。尽管他依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着,但彼此之间产生了分歧。   1962年夏日...

太戊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中宗太戊时期,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  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商中宗太戊时期,商朝...

安东将军意外逝世

1966年5月21日早晨8:00,聂荣臻元帅办公室的电话响起,秘书接了,原来是安东的女儿打来的,她急促的声音:我爸爸心脏病犯了,快不行了当时安东的住所和聂荣臻的家只隔一道墙。聂帅立刻派医生、护士去安家处理情况,二十分钟后,北京医院派了医护组到安家紧急救治安少将。又是打强心针,又是人工呼吸,但都无济于事。上午9:40医护组宣布救治无效,安东逝世。聂帅带着无限伤感离开了家,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央文革小...

艾思奇在哲学理论战线上的重大贡献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 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哲学家。他在1966年3月去世时,年仅56岁。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准备了悼词送毛译东审阅,毛译东...

叶落归根

新中国成立后,郭德洁随李宗仁到美国定居。因李宗仁已经失去权势,流落异邦,无人愿意接近。加上李宗仁不谙英语,美国人中也极少有人顾及,不几年,他们便亲故交疏、门可罗雀了。虽然孤寂,然而有郭德洁白首相偕,也还融融乐乐。李宗仁经常在家阅读自己的回忆录打发时光,郭德洁则随国画家汪亚生练习花鸟虫鱼,生活颇有情趣。为了替李宗仁解闷,郭德洁经常找人陪他打打麻将,作为消遣。   在纽约期间,郭德洁潜心学习英语...

陈叔通弄梅

陈叔通一生经历了清朝、北洋军阀时代、国民党时代和解放后的新中国等四个时代。他生前是个酷爱书画的收藏家,呕心沥血数十年,搜集、收藏名家字画珍品甚多,其中尤以梅花画最为丰富,共达一百家。他把这些画影印出版,名曰《百梅集》,他的书斋也命名为百梅书屋。全国解放后,他将所珍藏的这百家名画,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曾经公开展出多次,供广大群众欣赏。   陈叔通说:梅花的品格很高,耐寒,有...

徐向前和鹿钟麟的较量

1938年9月15日,国民党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钟麟进入南宫。从此,在冀南掀起了摩擦与反摩擦的激烈斗争。   鹿钟麟曾是冯玉祥的部下。北京政变时,他是旅长,逮捕曹锟,抗击吴佩孚,把溥仪逐出皇宫,都出过力。特别是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这件事,他一直引为骄傲。他是在不久前由蒋介石委任为河北省政府主席的,此行负有收复失地的使命。   徐向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与河北省府合作的指示精神,指示在南宫的部队、...

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

中国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很久以来,英、法、德、美等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多次来我国调查植物资源和采集植物标本。从19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对中国植物的研究主要由外国人把持,大批标本包括珍稀、模式标本流落国外,有关中国植物的调查和研究论文也是外国人写的。在国内,近代植物学曾先后两次被介绍进来,出版和翻译了一些国外植物学的书,但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的桎梏,都没有受到重视,直到本世纪初近代植物学在我国还是...

往事略集

■早年神交,听黄讲演   黄炎培生在一个既无田地又无房产的塾师家庭。家道中落,13岁失母,17岁丧父。其父黄叔才,本地庠生,先在乡设塾授徒,后到吴大澄(曾做广东、湖南巡抚,东河道总督)幕府当秘书,1894年病故。其母孟樾清,南汇地主孟荫余之女,1891年病故。   9 岁起到外祖父家读私塾,常常利用姑父沈肖韵家丰富的藏书广读博览。1898年读了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初步接触了西方文...
  共1344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