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苏洵墓

苏洵墓,别名苏坟山,位于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为苏洵及夫人程氏、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墓地。始建于宋代,清嘉庆年间进行过大修。 旧志载:苏洵疾卒于治平三年(1066)戊申四月,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赐光禄寺丞,有司具载其丧归于蜀。欧阳修《苏洵墓志铭》中有苏君,讳洵,字明允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早在北宋嘉祐二年(1057),苏洵为葬亡妻程氏,便在武阳县(属眉州)东北安镇乡可龙里的老翁井侧面,...

苏辙的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

贺天健关山图

  【名称】贺天健关山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作于1936年   【作者】贺天健   【简介】   纸本,设色,纵179.5厘米,横69.5厘米。   贺天健是近代上海中国画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从九岁开始学画山水,先师承清初吴历、石涛、梅清、渐江等法,后取法宋元诸家之长,终得宋人格律,元人笔意。他还注重画史、画论方面的研究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游名...

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宋苏轼东坡绝爱其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满庭芳》诸阕,大...

潘汉年相关事件

最早从事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人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潘汉年根据中央指示,出任由中央宣传部领导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文委)第一书记,推动左翼文潘汉年化运动的发展。他先后组织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文化总同盟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总同盟等文化团体的筹建工作,成为左翼...

晁补之的名门世家

晁氏为北宋名门,文学世家。高祖晁迪,赠刑部侍郎。曾祖晁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晁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补之族叔晁端礼(10461113),字次膺。一作元礼。词人。常与补之唱和。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进《并蒂芙蓉》词,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晁补之的文学成就

晁补之少时即受到苏轼知赏,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晁补之19岁时(《宋史》本传云时年17,误),从父游宦杭州,观览钱塘风物之盛丽,山川之秀异,于是写了《七述》一文。此时,大文学家苏轼正做杭州通判,喜欢杭州美景,欲作杭州赋。晁补之以《七述》谒见苏轼,苏轼读之叹曰:吾可以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具体原文为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Knowledge was boundless, Nothing is final !!!

Knowledge was boundless, Nothing is final !!!

慈父·良师·楷模:忆我的父亲曹丹辉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在我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多少欢乐、多少教诲、多少辛酸苦辣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他对我的性格、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的培养和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深刻的影响。我热爱、崇敬亲爱的父亲,并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而深感骄傲和自豪。 (一) 我出生前几个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母亲由于身怀六甲,事前跟随宋裕和部长先期到达苏北盐城才幸免于...

章乃器轶闻五则

 章乃器先生学识渊博,性情耿直,一生中逸闻趣事颇多,下面记载的就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几则趣闻。    1 、对联的故事      章乃器从小聪明好学。10岁那年,他在家乡东源看了《风波亭》这出戏,小小年纪已经懂得忠奸良莠,十分痛恨秦桧夫妇陷害岳飞。与小伙伴们一起,用稻草扎了秦桧夫妇,模仿大人的样子弯弓投射。他祖父章楷先生见后,顺口道:箭射秦桧。章乃器不假思索地和道:笔赞岳飞。祖父点点头,说:箭...

周邦彦的主要词作

花犯(粉墙低) 西河 (佳丽地) 六丑 (正单衣试酒) 瑞龙吟(章台路) 兰陵王 (柳阴直) 苏幕遮 (燎沉香) 解语花 (风销绛蜡) 满庭芳 (风老莺雏) 少年游(并刀如水) 琐寒窗(暗柳啼鸦)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 菩萨蛮(银河宛转三千曲)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曹传赞将军传略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四军连指导员、第一军团政治部处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9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旅军法处处长、一二九师旅政治部副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新开岭、辽沈、衡宝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广西军区分区政委、华南军区后勤部政委、中南军区防空部队政委、解放军体育学院政委...

杨府“十二钗”血泪史

杨森,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1884年2月出生于四川广安县龙台寺乡,祖籍湖南衡州府草堂寺。杨森幼时,家境一般,其父为邑武庠生,受此影响,他自小便对习武从军深感兴趣。清末,杨森在顺庆府(今南充)中学毕业后,投考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唐式遵、潘文华等同学,这些人后来形成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四川军阀集团核心人物。毕业后,杨森被分派出任四川副都督的朱庆澜的六十五标任尉级军官,始而步入职业军...

贺铸诗、词、文皆善

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

深切怀念武竞天同志

原铁道部副部长、铁道部党委副书记武竞天同志,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含冤逝世已经六年多了。   六年多来,与竞天同志一起工作过的许多同志,特别是在工业交通部门和他共过事的同志,每逢提起他,都对我们党和国家这位久经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表示深切的怀念!   竞天同志于1926年参加革命,在漫长、曲折的革命道路上,经受过许多严峻的考验。不论什么环境,他都坚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在国民...

叶梦得的主要词作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 水调歌头 (渺渺楚天阔) (今古几流转)(霜降碧天静)(江海渺千里) (秋色渐将晚) (河汉下平野) 八声甘州 (故都迷岸草) (又新正过了)(问浮家泛宅) 念奴娇 (故山渐近) (洞庭波冷) (云峰横起) 满庭芳 (麦陇如云)(枫落吴江) (一曲离歌) 满江红 (一朵黄花) (雪后郊原) 应天长 (松陵秋已老) 浣溪沙 (小雨初回昨夜凉) (睡粉轻消露脸新)...

叶梦得词全集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茑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临江仙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兴阑却上五湖舟。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浣溪沙.送卢倅 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复记他年. 我亦故山归去客,与...

抗战烽火中的胡琏

1937年初,淞沪会战爆发后,胡所在的陈诚任军长的十八军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开赴上海,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胡团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罗店地区。日军以罗店为突破口,派飞机轰炸、大炮轰击六十六团阵地,施放烟幕弹,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胡琏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又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日军前进通道。有时组织部队主动出击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以杀伤敌人。有时一昼夜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了阵地...

邹雅传略

邹雅(1916.4.31974.4.20),原名亚民,又名大雅,别署老木匠。鸿山镇后宅街人。著名木刻版画家。少年时读书成绩优异,酷爱绘画。民国二十三年(1934)到上海谋生,后考入上海民强艺术社,从事美术设计,开始木刻创作。民国二十六年,日本侵华始,毅然离开上海,经武汉取道西安,于次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校美术系深造。是年冬,随学院木刻工作团离开延安,东渡黄河,赴晋东南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刘清扬

为反对帝国主义奔走呼号   天津早期的女革命家刘清扬,1894年生于天津一个回族家庭。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中国人民惨遭外人屠杀的情景,曾给年仅七岁的刘清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刘清扬进入严范孙创办的平民女子小学读书,受到爱国思想的教育,激起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的热情。从1906年到1910年的几年中,她曾参加天津各界人士发起的三次国民捐款和国民救国储金运动。这时,她正在天津女子师范...
  共1344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