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蒋鼎文敬题"轩辕庙"

蒋鼎文,字铭三,逝江诸暨县石山人。1895年1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三日)生。蒋鼎文十岁入象山私塾读书,十五岁转入浙江讲武学堂。毕业后,分发浙江督江署守备队见习。后升排长、连长。1915年蒋鼎文失职远走广东。1921年5月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副官。一九二四年五月黄埔军校成立,蒋鼎文进入该校,初任区队长、教官。由于他有早起床的习惯,经常被当时的校长蒋介石碰到,对他留下好印象。在一次军事演...

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奠基者钱宝琮

我国的数学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内容非常丰富,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钱宝琮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给予正执教于苏州工业学校的钱宝琮以很大的启发。他常到书店买新出版的杂志看,读过全部再版的《新青年》,尤其喜欢看胡适、钱玄同等的文章。在吸取新思想之后,他抛弃了以前的保存国粹的想法,渐渐知道整理国故、发扬国学的必要,...

王夫之“太虚一实”的唯物论思想

在本体论方面,王夫之发展了张载知太虚即气则无无的思想,对气范畴给以新的哲学规定,对理气关系、道器关系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作了明确的唯物主义解释。 他认为,整个宇宙除了气,更无他物。他还指出气只有聚散、往来而没有增减、生灭,所谓有无、虚实等,都只有气的聚散、往来、屈伸的运动形态。他按当时科学发展水平,举例论证气的永恒不灭性,认为这种永恒无限的气乃是一种实体,并提出太虚,一实者也,充满...

“太虚本动天地日新”的辩证法思想

在发展观方面,王夫之综合以往丰富的认识成果,并对自己所面对的复杂的社会矛盾运动进行哲学概括,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夫之基于□□生化的自然史观,与宋明以来流行的主静说相对立而坚持主动论。他提出物动而已,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把自然界看作永恒运动化生着的物质过程。他否定了周敦颐、朱熹所宣扬的太极动静而生阴阳的观点,指出: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

我的父亲:徐德操将军

1914年1月1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湖南平江县长田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9年参加当地游击队,并加入共青团,1930年六月参加红军,并在同年由团转党. 土地革命时期: 历任战士,排长,江西省委警卫队长,红三军团四师通讯队长,四师十二团通讯主任,四师通讯科长.四师十团参谋长,十团团长.参加了中共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115师343旅...

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

戴震幼从塾学,遍览诸经及小学之书。自十七岁时即有志闻道,已尔精通《十三经注疏》,谓当先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以通六经之语言。考诸篆书,由《说文》以观古圣人制作本始。更念《尔雅》为承学津筏,又殚心其书,旁推交勘,尽得古画古义古音声。有一字不准六书,一解不贯群经,即无稽者不信,不信者必反复参证而后即安。(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自言曰:余于疏不尽记,经、注则无不能背诵也。至二十岁,在郡城紫阳书院从师...

刘其人生平

刘其人,男,汉族,原名刘德贤,曾用名刘一民。1916年2月9日,出生于英占威海卫第十四区蒲湾村(1930年收回威海卫后隶属威海卫行政区第七自治区、1945年8月为威海卫市港西区,1950年为荣成县港西区、9月改第十四区、1954年改第十二区,1957年为荣成县泊于乡,1958年9月1958为荣成县先进人民公社,1958年10月为威海市泊于人民公社,1965年为荣成县泊于人民公社,1984年为荣成...

威震敌胆的李家益

李家益,1918年生,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第三、四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家益任抗日军政大学3分校训练部军事教员兼政治指导员、参训队队长,中央军委一局作战科科长、三八五旅五团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三八五旅参谋长、山东野战军鲁南军区第十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三...

熊式辉故里

人们都说,一个地方有山有水,便有了灵气。   那么,我们安义县万埠镇桃花村鸭咀垅,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有灵气的地方。   而仰公之子熊式辉把这里千百年来的山水之灵气集于一身。   他从小习武,六岁读千字文,熟读四书、唐诗、易经、左传等;十五岁考入江西陆军小学;十八岁毕业于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并秘密参加同盟会;   这里因熊氏显赫而名重一方。近年来,美国、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内外慕名前来造访的人...

屈原的事迹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

屈原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芈(mǐ)姓,后来改姓熊。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这就是屈原的故乡。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

屈原与端午节习俗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

宋玉的作品

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

研究领域

  大力开展气象台站建设   具有一定规模的气象台站建设,是独立自主开展气象预报的基础。竺可桢在1921年就发表过《论我国应多设气象台》一文,吁请各地政府予以重视。气象研究所成立后,他又提出《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认为全国设立不同规模的测候所不应少于150个。但是,由于当时财政困难,要由政府专门拨款来筹建气象台站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成立的台站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解决,一是从气象研究所有限的经...

张克威一生的成就

1920年,张克威于吉林一师毕业,好友马格里建议他去美国留学。当时,他父亲无力承担留学费用,张克威在姨娘家筹借500块银元,只身乘船去美国,美国移民局以有传染病嫌疑为借口,关押他33天拘留所,银元被敲诈所剩无几。张克威边打工边复习功课,连固定住处都没有。半年后,他考入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靠半工半读修完大学四年功课。1924年张克威得到吉林官费留学助学金,才入大学研究院学习,后转入芝加哥大学学习一...

少年有为 破格提拔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就跟着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但失传了。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他又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贾谊才18岁,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 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是...

权贵毁谤 被贬长沙

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汉文帝看到贾谊是一个很有见识、年轻有为的人,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就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并把这个意思交给大臣们讨论。哪曾想到,这样一来;却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功臣显贵们,如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周勃原是以织苇薄为生的小手工业者(还兼作吹鼓手),...

史记中的东方朔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於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於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於女子。人主左右诸郎...

东方故事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
  共1345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