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走过长征路:王大华传奇经历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了新中国诞生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而那些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走完长征路的共和国将军们,他们的战斗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英雄史诗。   在解放军的将军行列里,王大华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他亲历长征,经受住了数次经过雪山草地的考验;他是红军西路军的幸存者,1936年他曾随部队西渡黄河,在甘肃古...

徐祯卿后记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

屈天祥:献身农业昆虫教育事业

屈天祥从事农业昆虫教育事业近50年,1952年到浙江农学院任教不久,即开设了植物化学保护的课程,为了加强这门课程的发展,1979年起从昆虫教研组分出,单独成立了化学保护教研室,成为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化学保护学科的奠基人。不久,又在该校建立了农药生态毒理学科教研室,这在各农业大专院校中也属先例。   屈天祥在教学上坚持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二者不可缺一的观点。他认为搞科研的目的既是为农...

解放军少将——刘子奇

  刘子奇(1900-1976) 原名陈永塘,湖南浏阳人。少年时学徒当织布工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从事秘密武装斗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浏阳游击队分队长、区农民赤卫军指挥。1929年冬任浏阳自卫军第四路指挥。1930年任湖南自卫军浏阳第二师师长,率农民武装参加过两次攻打长沙战役。1931年3月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第十三团团长兼...

后人对杨慎的评价

伟大哲人,民族功臣杨慎 杨升庵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对哲学,史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学科都有极深的造诣。他一生博学多闻,著作达四百余种。《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 但杨升庵先生一生最为后人尊敬和为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却是他的开拓南疆,融云南边疆土地和南疆各族人民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巨大功绩。可以这样说,...

丁志辉——心中的党旗永远鲜红

英模小传丁志辉,女,江苏无锡人,1918年出生,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入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负战地救护工作。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带领手术队奔波于朝鲜前线各医院间,开展医疗工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   离开党,就像散在河滩上的一粒沙子;跟着党,就像紧旋在革命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小学课本上的一句话。 ...

1980年6月30日 胡耀邦为谭生彬追悼会送花圈

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前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 谭生彬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前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谭生彬追悼会,6月30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谭生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0年5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

新闻思想

1929年受张季鸾之邀进入《大公报》后,王芸生的命运便与《大公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王芸生从28岁到65岁在《大公报》连续工作37年之久,奉献了他全部的心血与智慧,他被毛泽东戏称为大公王。王芸生是名副其实的报人,解放前,在他主持《大公报》的20年里,《大公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本文重在考察王芸生解放前的一些重要新闻思想,以便我们更客观地了解王芸生其人以及他所经历过的那个时代。    ●...

文征明的书画风格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

双姝对井相比美

在诸暨火车站附近,穿过一段叫长弄堂的小巷,在一户屋门紧闭人家的台阶下,赫然出现四眼青石井口,凑近一看,原来这4个井口下的井水是相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眼井一直沿用到今,而且井水并没有任何枯竭的迹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郑旦和西施比美的地方。 郑旦一直想和西施做好朋友,所以到处说她是美女。因为西施常常自卑,所以郑旦总是鼓励她要自信起来。 西施说自己...

王慎中的文学贡献

自永乐以后,台阁体长期统治文坛,致内容贫乏,篇章冗赘,文风萎弱,给文学带来严重危机。 为了矫正这种流弊,弘治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七人,结成一个文学集团,打起复古旗号,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风气所促,竟至于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把秦汉的好文章拿来,刻意摹仿,从篇章结构到句法、词汇,完全着眼于形式的追求,即使损伤作品的内容也在所不惜。在文学内容上没有提出任何主张。前七...

唐荆川掷笔毙刺客

唐荆川在扫荡倭寇的战斗中,因为他用兵如神,再加上他武艺超人,他的队伍把倭寇杀得落花流水。倭寇听到唐荆川,就失魂落魄。倭寇的头子对唐荆川也恨之入骨。于是重金聘请刺客谋杀唐荆川。有一天深夜,唐荆川正秉烛挥毫,忽觉桌前烛光一闪,猛一抬头,只见一个浑身穿着黑色紧身短靠,手执利刀的人已站在眼前了。刺客,荆川的脑子中念头一闪,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我得小心对付。他微微笑着对黑衣人说: 你是谁?何故深夜前来? 唐...

“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张居正)

嘉靖四年(1525年),当张居正在荆州江陵(今属湖北)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呱呱坠地的时候,其先祖的余荫对他早已不能关怀庇护,迎接他的只是曾祖父的一个白龟梦。梦中的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地浮起来。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白圭的确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白圭报考生员,其机敏...

杨继盛舍生取义

马市开通之后,由侍郎史道主管。俺答驱马来到城下,起初还按照马匹的质量给价,不失信用。后来却屡次用羸马搪塞,硬是索要高价,边吏一旦挑剔,马上喧哗不已。有时在大同互市,就去侵略宣府;在宣府互市,就转而骚扰大同;甚至早上互市,傍晚侵略,并将卖出去的羸马一并掠去。大同巡按御史李逢时一再上疏,说互市必将酿成大祸。兵部尚书赵锦也递上御敌的方略。世宗这才让仇鸾督兵出塞,前去讨伐俺答。 仇鸾本来认严嵩为义父...

登邢台诗(李攀龙)

郡斋西北有邢台 落日登临醉眼开 春树万家漳水上 白云千载太行来

彭加木罗布泊的三次探险

  ▲第一次是1964年3月5日─3月30日, 彭加木和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河水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认为罗布泊是块宝地,可能有重水等资源。重水是制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质,六十年代我国需花大量外汇购买。他不顾身患癌症的身体,主动请樱为国家找天然重水,但由于时间短促,一无所获,但他的献身精神却感动了人民,人民将其...

王世贞的文学成就

王世贞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唱和,继承并鼓吹前七子复古理论,史称后七子。 其始,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文坛盟主。李死后,又为文坛领袖20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有所谓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等等名目,可见其影响甚大。 王世贞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艺苑卮言》里。虽然他并未脱离前七子的影响...

安子文同志二三事(纪念与回忆)

从1945年到1966年,安子文同志在中央组织部先后担任副部长和部长。我们有幸在不同时期与他一起工作,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宽广的革命胸怀,高尚的道德品质,给我们留下无尽的记忆和怀念。   按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办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不久,中央组织部随同中央由河北省建屏县南庄迁至北平。在机关搬迁之前,当时主持中组部日常工作的安子文对派往北平筹建住址的同志说:派你们...

1980年7月16日 胡耀邦为薛子正追悼会送花圈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政协常委、第一副秘书长 薛子正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副秘书长薛子正同志,因病于1980年7月3日逝世,终年75岁。薛子正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聂荣臻、彭真、邓颖超、胡耀邦、赵紫阳、韦国清、乌兰夫、彭冲、万里、谷牧、宋任穷、胡乔木、姚依林、廖承志、阿...

谢榛的诗歌

谢榛的一生,惟诗是乐(《诗家直说》)。他诗歌的基本风格,既有激昂慷慨,壮直苍建,雄丽奇伟,豪宕浑厚者,又不乏清妙明达,俊亮雅致,疏逸澹远,隽永密丽。在保持这种基本风格的同时,又有所变化。大体说来,在为赵康王上客时,移家安阳,南客大梁,北上京师,论交天地间,与诸名流、缙绅结诗杜,迭唱互吟,扬榷风雅,傲睨千古。其诗多爽朗、昂奋,蕴含着某种期待和追求。赵康王去世后,谢榛在事业和生活上失去了靠山,日益窘...
  共1344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