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失去孩子后,你现在的生活怎样?
葛杏桂:今年1月1日,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痛苦日子,唯一的儿子离开了我们。自从2011年10月20日,他因车祸成为植物人后,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中,总希望哪一天他能醒来。然而,奇迹没有发生,这期间,我不知道是如何挺过来的,老伴差点因心绞痛去世。肇事司机因酒驾被判刑,至今只赔偿40多万元医药费。为了治病,家里欠下几十万元的债。我今年59岁,每个月有2000多元退休金,老伴57岁,每月还得交700多元养老金。我们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今后该如何生活,是我面临的最大困难。失去独子的痛苦其他人无法体会,一想到刚去世的儿子,心里就像扎了针一样难受,整晚睡不着。
主持人:过了生育的年纪,养儿防老对于“失独者”来说已经不可能,随着年龄增大,他们的养老问题该如何保障?
吴婧婧:在葛杏桂儿子去世前,社区为她儿子办理了残疾证,每月可补助一定费用。孩子去世后,社区向慈善总会申请补助1000元,并把她家列入政府春节补助贫困家庭名单,补助资金500元。社区工作人员好几次找她聊天,开导她要好好生活。但是,这样的伤痛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抚平。而且,社区工作人员少,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心理疏导工作上存在难点和盲点。
汪建芳:近几年来,“失独家庭”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为了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其中女方49周岁后,男女双方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双方各60周岁以后,每人每月补助360元。2004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的通知》,规定“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且父母丧失生育能力的,由市政府一次性补助8000元”。其中的“独生子女意外死亡”,指子女在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2004年1月1日以后去世。近年来,这项政策的补助金额提升至10000元。此外,市政府每年对贫困母亲的补助中,也有一部分是针对“失独者”的。前段时间,市领导特地对2户“失独家庭”进行慰问。
朱琴飞: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失独家庭”保障制度,对他们的帮助,主要从养老服务等政策中体现。今年,我市将出台的《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意见》中,将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写入意见,并指出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三无”老人供养方法,解决他们的养老难题。在一些扶贫慰问工作中,对“失独家庭”给予优先考虑。
“王童童童童”:政府要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比如多出台类似补助“失独家庭”生活的政策,提高对“失独家庭”的补助。要鼓励社会性养老,鼓励慈善机构参与社会养老,招募养老志愿者进行结对帮扶,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主持人:对“失独者”来说,保障他们今后的生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抚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走出痛楚,燃起生活的希望。
朱琴飞: 2007年开始,我市在农村开展“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以村为单位,通过老年协会这一平台,让较年轻的老人与较年长的老人结对。目前,我市有40%行政村开展这一养老模式。在城区,以居委会为单位,由社区楼道小组长负责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我市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志愿者团队开展对“失独者”心灵抚慰工作。我们也曾经招募过心理辅导志愿者,但报名者寥寥无几。
“王童童童童”:建议政府出资建立专门的机构,聘请心理专家对“失独家庭”进行免费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也可以利用社区这一平台,发展更多的志愿者以个人身份参与进来,邀请相关组织或专业人士集中为志愿者免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让志愿者掌握一些简单的专业知识,专门为本社区的“失独家庭”随时提供精神帮助。
主持人的话——
晚年丧子乃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抚慰“失独家庭”,保障他们今后的生活,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都应关心的。温暖“失独者”的心灵,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需要我们共同关注。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