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又上岗,生活终于要见亮,可是——
清洁工老顾累倒没起来
身后留下:■妻子和18岁上大一的女儿■13平方米四处漏风的家■几万元债务
昨天清晨6点多,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里,54岁的清洁工顾善勇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是位于皇姑区峨眉山路、渭河街路口西北角的一处垃圾站,顾善勇就倒在巨大的垃圾箱前。他身上蒙着一块白布,身体下压着收垃圾用的口袋、扫帚,身边是一辆用石头掩住三个轮子的垃圾车,车里面堆满了还没有来得及倒掉的生活垃圾。没有人知道,在顾善勇临终前的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在之后的10个小时里,身处现场的记者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痛苦,善良的人们的叹息、同情,当然也少不了些许冷漠。
严寒中,他猝然去世
当天9时10分,记者赶到了位于皇姑区峨眉山路、渭河街路口西北角的事发地。
十几个市民站在路边围观,嘴里不住唏嘘感叹:“才54岁,多可惜啊!”
“昨天还帮我一起除雪来着,多好的一个人啊,说没就没了!”
正说着,一位中年妇女在几个亲人的搀扶下哭泣着走了过来,边走边哭泣:“你怎么就走了呢!哪怕你躺在医院里,让我照顾你几天享享福也好啊!怎么就这么走了!”
“这个就是他媳妇!”有市民指着中年妇女给记者看。
记者上去询问,才问出一句话,中年妇女就再次大哭起来,被急忙扶回了停在路边的一辆阁瑞斯面包车里。
“去世的叫顾善勇,54岁,是我三舅,是社区的清洁工,今天早上6点左右从家里出来的,7点多钟家里接到消息,说在工作的时候去世了。”一位亲友向记者简单介绍了情况。
“昨晚他还说,终于能见着点钱了……”
10时20分,记者尝试着敲开了停在路边的阁瑞斯的车门,坐了进去。
顾善勇的妻子王素琴已经走出了最初的悲痛,不过,记者与她的交流,还是多次被悲从中来的哭声打断。
“我们俩都是下岗工人,顾善勇原来是车辆厂的集体工,1995年就下岗了,以前一直在北行打工,做瓦匠。可是他人老实,来个活大家都去抢,他抢不到,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今年6月10日,街道招清洁工,就是垃圾不落地的那个,顾善勇从那以后就干起清洁工这个工作了。7月份,我也开始干了。我们俩一人一个月能拿到手950元,昨天晚上,顾善勇还和我说,终于能见着点钱了……”
“他一般早上6点出来,干到8点多回家吃饭,快9点了再出来,一般干到下午3点多,中间能回去吃顿午饭!”
“他们说是心梗,可是他以前心脏一点病也没有啊,身体好着呢!不然也不会让他来干这个!他命苦啊,1岁多没了爸,10多岁又没了妈……”
“女儿18岁了,在新城子一所大专念大一呢!我就等着孩子回来见他爸最后一面呢!”
隔着车窗,王素琴指着道边一个穿着破旧大衣、头戴绒帽、只是围着现场一圈一圈转的矮个男子说:“他是顾善勇的孪生弟弟!两人像啊!你说人死了不能再活过来了是不是?”
“女儿,你没有爸了”
10点35分,王素琴坚持着再次走下阁瑞斯。这次她终于走近了躺在地上的丈夫。
掀开白布,发现丈夫的眼睛还微瞑着,王素琴再次忍不住痛哭出声,蹲下身,抹上了丈夫的眼睛,又整了整丈夫的工作服:“你走吧!安心地走吧!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被亲友扶起来,王素琴转身告诉记者:“他一辈子也没买过几件衣服,身上的这件工作服,还是妹夫送的,他这辈子苦啊!”
离开丈夫,王素琴又惦念起女儿了:“小丹怎么还没过来?我没敢告诉她爸爸去世了,就说爸爸得重病了。”
在一个亲友的搀扶下,王素琴蹒跚着走回自己位于泾河路的家找女儿的电话号码。沿着峨眉山路向东,一路上王素琴絮絮叨叨地向记者讲述这个家庭的艰难。
从峨眉山路拐上泾河路,刚走上几步,有人在身后喊王素琴:“妈!”
王素琴转过身,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正快步走向自己。
王素琴一下子把女孩子拥在怀里,还没有说话,就哭了起来:“孩子,你爸没了,以后你就没有爸了!”
就在马路边,母女两人抱头痛哭……
13平方米的蜗居
王素琴的家,是一栋连门牌号都不见了的差不多有70多年历史的日式二层小楼。
沿着室外楼梯上到二楼,右拐第一户就是王素琴的家。
总共不过13平方米的房间,被隔成了两部分,靠东一间是厨房,角落里摆着一张单人床,女儿还没有上大学的时候,这张单人床就是属于顾善勇的。靠门的一个折叠椅上,摆着一个古董级的14寸黑白电视机。床脚下,一个鸟笼子里,一只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王素琴说,顾善勇平时喜欢小动物。
里间稍大一些,一张双人床,一张沙发,就再没有转身的空间。
房间虽然不大,不过却很整洁,王素琴指点给记者看:“刷地板的红油和刷墙的白油,都是扫垃圾时捡来的……”
“老顾命苦啊!平时家里就是白菜炖干豆腐,昨天和我说想吃鱼,我就买了两条花鲢,2.5元一斤,好在我给他买了,要不然就更对不起他了。”
“以前我和他两个人好办,生活再艰难都能对付,可是有了女儿不一样啊!前两天女儿要三千块钱,说是英语三级、四级的培训费,我说你这不是要你妈的命嘛?女儿今年夏天上大学的八千多块钱,全是借的。之前借的,加起来要有几万块钱,我可怎么还啊!”
说这些的时候,女儿就坐在对面的沙发里,无声的哭泣,冻得通红的一双手就垂在腿上。
14时20分,顾善勇的遗体被抬上了殡仪车。记者 高寒冰 摄影 孙海
街道领导对死者情况还不太清楚
顾善勇去世了,作为一名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清洁工,他理应受到应有的尊重。记者几次寻找有关负责人,想了解一下顾善勇的情况以及有关善后工作,遗憾的是,整整一天,有关人员对这件事都讳莫如深。
记者被“晃点”
9时30分,记者没有等到社区或街道的相关负责人,有人告诉记者,可以去垃圾箱边的一间彩钢房里问问。
一个面积不过几平方米的彩钢房里,挤着六七个人。记者开门询问,却被要求立即关门,因为“太冷了”,于是记者只好也挤进小房子。
“知道不知道负责人在哪儿,我们想了解一下情况?”记者问。
视线所及,全体都在摇头,一个中年男子建议记者:“120来了,说他是心梗死的!具体的,你可以去社区问问。”
“社区在哪儿?”
“顺着渭河街一直向北走,走到头就到了!”这名男子说。事后记者才知道,这名男子姓兰(音),是塔湾街道城建科科长,也是负责处理此事的街道干部。不知道为什么,他不肯表明身份,让记者去淮东社区。
领导在开会
9时50分,在塔湾街道淮东社区,社区赵书记听说在辖区内有清洁工死亡,也颇为吃惊。再三核实后,赵书记终于确认,清洁工应该是百鸟社区的。记者随后致电百鸟社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书记、主任都不在。提到顾善勇,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事应该问塔湾街道,而且据她了解,街道、社区的主任、书记都在现场。
记者回到现场,围观的群众多了,却没见街道的领导。记者尝试着与塔湾街道取得联系,街道行政办公室一位王姓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书记和主任都在开会。什么时候开完?这个不知道。”
14时40分,记者再次致电塔湾街道,行政科王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领导还在开会!”
15时30分,记者在塔湾街道303房间,见到了此前一直在开会的街道杨书记。
“我想了解一下顾善勇的情况,能不能介绍一下?”记者问。
“我现在没有什么可以和你说的,到现在我就知道这个人多大年龄,其他的什么都不清楚。你问我,我也回答不了你!”办公室里,杨书记后背靠在椅子里,挥着手向记者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