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人员基本殡葬费用将全由政府掏钱,并有望扩大到我国所有居民。17日,民政部发布《关于进—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12月20日《武汉晚报》)
在殡葬暴利的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坊间传来“死不起”的哀叹,诸如坊间“清明时节雨纷纷,丧葬之人欲断魂”、“死不起、葬不起”的烦闷声音,让人备感苍凉和悲愤。基于此,特困人员基本殡葬费用将由政府承担,不失为一项善政。问题是,殡葬费用不仅让特困人员难以承受,一般家庭也望而兴叹。尽管报道称,基本殡葬费用全由政府承担有望扩大到我国所有居民,但这一愿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
问题的最关键之处在于,政府全额承担殡葬费固然有必然,但更有必要的是革除殡葬暴利。其实有些时候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因为纳税人的血汗钱不能随便耗费,钱应该花在刀刃上。在当前,最需要革除的是殡葬暴利,如果不除掉殡葬暴利,不仅公众啧有烦言,即便由国家承担,这些暴利将转移到国家财政身上,最终还是由老百姓承担。因此,必须让殡葬暴利寿终正寝!
说到殡葬暴利,我们并不陌生。媒体报道,殡葬中介内部人士透露,其实一条龙服务的价钱如果是5000元的套餐,只花几百元就可以搞定,殡葬中介在殡仪用品和服务的利润有时甚至达1000%。几十元骨灰盒,呈几何级的翻番,卖到数千元。至于殡葬方面的乱象,同样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将遗体抬上车或下车,要收“抬尸费”;一模一样的鲜花,花店里卖20块,殡仪馆卖60块……
而殡葬中介和医院太平间的勾结黑幕,则更令人气愤。一位广州白云区某医院的职工气愤地对记者说,他母亲在自己工作的医院过世后,竟还必须走后门,才能将遗体尽快运往殡仪馆,一切皆因医院的太平间外包给了殡葬中介公司托管、为推销他们的殡仪服务造成的。记者发现,广州的许多医院都将太平间外包给了中介公司。
面对这些乱象,即便政府再投入,这些利益主体也不会自动缩回暴利之手,仍然会欲壑难填。是谁导致了这些乱象?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殡葬业垄断引起黑色腐败,所谓“一家垄断、缺乏竞争”。有学者说,“殡葬经营权和管理权甚至执法权都在一起,高度的垄断导致了种种问题,这是产生‘黑色腐败’的根源。”殡葬业逐渐形成了“你不火化不行,我罚你”、“不在我处火化不行,无他处”、“不在我公墓区葬不行,没处葬”的现状。有人调侃说:“买东西可砍价,吃饭可打折,就是殡葬不能讲价”;二是监管不力,殡葬业与一些医院、中介有恃无恐,越来越丧心病狂。在中国,人们崇尚“死者为大”,人死了,家属一般不愿意在殡葬费用方面斤斤计较,再加上监管部门有时存在监督死角导致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就更加使殡葬业乱象愈演愈烈。
一言以蔽之,政府固然需要全额承担殡葬费,但尤其需要革除殡葬暴利,保证殡葬业的公益性服务,切断其经济人角色,而这就需要强化监管和打破殡葬业垄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