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明月清风赵州茶(2)
其实,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它叫《楞严一笑》,是法常和尚的辞世偈。初听,觉得有些悲伤,但我错了,它应该是从容不迫的,是庄严的。虽然我不清楚也不了解法常和尚的生平经历,但从这首偈子,这首美丽的歌,我却分明感受到一种慈悲与安详。他说此事楞严尝露布,可是,人们往往沉迷于俗世的贪、嗔、痴中,如何能了知菩萨的一片慈心?但我想,那些法师们,那些大德们,他们一定知道,楞严露布的是什么。如果不是,他们怎么能那么庄严地....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明月清风赵州茶(1)
赵州茶的味道还在嘴边萦绕,可那时候的明月清风却不再了。 每当翻看那些照片,每当想起那些难以忘怀的人们,都会生起一种莫明的感动。那七天的生活,正如佛所说:如梦如露又如电,但生活在那里的人却使瞬间化作永恒,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人的脑海最深处,远不是时间所能左右的。我相信,感动的决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没有赵州和尚,祖庭也未必能为祖庭;没有那庭前的柏树子,没有那浓淡相宜的绿茶的滋润,也许那潇洒脱俗的意蕴....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孤云出岫品自在茶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孤云从山谷中飘出来,它的去留和什么都没关系;一轮明月像悬挂在天空,世间的安静或喧闹与它毫无关系。 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泡一壶清茶,茶香四溢,汤色明亮,绿茶的风采与风韵一览无余。浅啜慢饮,议论风生间,人也显得宁静祥和、高贵脱俗起来....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消逝的佛国:古格神韵(4)
伟大的象雄文明依然烙印在这片土地上,隐身于漫长的岁月中。 在这一片神秘的王国遗址里,留下了许多精美壁画与石刻佛像,每当夕阳残照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佛塔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的美、悲壮的美,这种旷世绝美至今依然震撼人心。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消逝的佛国:古格神韵(3)
残缺的城墙,古老的寺庙,无不透射出古朴、悲凉的色彩。 荒废百年的古寺,沉寂千年的古塔,标志着西藏一个古老王国的兴亡。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消逝的佛国:古格神韵(2)
古格王国的辉煌历史,早已烟消云散,随象泉河水一去而不复返。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从壁画等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遗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垫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其代表性。由于古格所处地理位置及....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消逝的佛国:古格神韵(1)
古格王国遗址肃穆恢弘,遗世独美;雄浑苍凉,气势磅礴,有着不可复制的神韵。 古格王国遗址在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两间及地下暗道两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 曾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格,现....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妙察因果正信佛教世间万物皆因缘和合而成
虔诚合十 正信佛教(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因一大事因缘现身于世,为的是自利利他,拔擢有情出离生死苦海。这种出离不似外道邪说违反人性,以超人间的力量来获得,而是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以理性、清净的佛观深妙观察世相谛理、荡涤内心的污秽,以一种 入世的态度而实现的。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均是以入世的态度来做出世的功业的,这其实也是佛教为什么能在我国有广大信众的主要原因。 因缘所生法是我佛关于世间....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如觉法师:以法束僧是教法久住的最高道德(2)
(三)德法并施 佛教的法治精神,早在释迦时代就相当重视,如《摩诃僧只律》卷一云:(佛言)如是舍利弗,如来不广为弟子说九部法,不为声闻制戒,不立说波罗提木叉法,是故如来灭后法不久住。舍利弗,以如来广为弟子说九部法,为声闻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法,是故如来灭度之后教法久住。这是说,佛陀制戒、以戒束僧,是从佛教未来发展需要的长远眼光考量的,而法治观念正是缘于僧团管理的实际需要,必须予以贯彻执行,否则教法....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如觉法师:以法束僧是教法久住的最高道德(1)
摘要:戒律是从佛教律法和伦理的二维视角对整个教团及个人生活准则进行规范的制度。它以文本的形式揭示了佛教制度的基本精神;并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规定了信众们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准则。本文把戒律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伦理精神,纳入制度伦理的范畴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为佛教制度在现代枧域下的诠释与创新,提供伦理理论方面的参考。 戒律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伦理精神,根据律藏文本中的相关记载,我们发现戒律在制....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10号
首页
«上一页
7715
7716
7717
7718
7719
7720
7721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