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历代高僧:弘一法师——学律為律己为僧不宜国士筵

弘一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但有三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 5月中旬,弘一法师携传贯、仁开、圆拙等弟子启程,乘船北上。船在上海停留时,弘一法师一行拜会了叶恭绰居士。叶恭绰曾任交通总长、铁道部长,上世纪30年代初与青岛市长沈鸿烈等倡议、赞助兴建青....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历代高僧:老友夏丏尊回忆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今年(一九三九)旧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满六十岁诞辰,佛学书局,因为我是他的老友,嘱写此文字以为纪念,我就把他的出家的经过加以追叙。他是三十九岁那年夏间披剃的,到现在已整整过了二十一年的僧侣生活。我这里所述的,也都是二十年前的旧事。 说起来也许会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师的出家,可以说和我有关,没有我,也许不至于出家。关于这层,弘一法师自己也承认。有一次,记得是他....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历代高僧:喜饶嘉措学富五明的铁骨铮铮爱国高僧

1954年,喜饶嘉措大师与毛主席亲切交谈。(图片来源:资料图) 喜饶嘉措大师是我国佛教界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为继承和弘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保护和发展藏族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苦难的童年 喜饶嘉措1884年诞生于青海省循化县道帖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历代高僧:净土初祖慧远流离于战乱结社在匡庐

东林寺(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公元378年,前秦王苻坚派苻丕攻打襄阳。在此讲经传道十五年的道安法师想转移他处,但被守将朱序所拘,只得将徒弟们派往各地。总不能全部陷入牢笼,再说,修行这么多年,徒众中不乏出类拔萃者,他们完全能够独立支撑、传法一方了。讲堂内,气氛出奇的严肃,道安一一对即将上路的人进行嘱托,众人纷纷领命,分别时刻,无须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忽然,人群中一位走上前来,扑通跪地....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历代高僧:广钦老和尚的慈悲众生有病法师亦病

广钦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大概是民国六十七年,听说老和尚法体违和,有意撒手西归,寺里大众非常难过,特地请名医上山为老和尚把脉,老和尚不愿劳师动众,经过寺众一再恳求,勉强答应让医生诊断。医生毕恭毕敬地把脉后,脸上表情奇特,把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其仔细在那儿,似乎在细听,又似在沉思;最后他说,老和尚脉搏与常人迥然不同,可是却查不出什么病。老和尚笑著,指著在地下胡跪的徒众,向医生说:他们都有病,顺....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面对刁难,一笑而过

不要期望每个人都是你愿意遇见的人, 就像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明媚的天气里。 碰上阴天下雨,你也得忍受潮湿。 这是一种生活的能力,也是成长必须有的境遇。 漫长的人生征途上,即便今天生活不刁难你,换一天它也会刁难你, 即便这个人不刁难你,换一个人也会刁难你。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高僧大德:法显大师西行十数载九死一生只为法

法显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命中注定,法显大师不是尘凡中人:他的三个哥哥均是几岁便夭折,于是他刚到三岁,便由伤心已极的父亲决定做了小沙弥。只是年岁尚小,暂时养在家中,谁知住了几年,病重要死,家人赶忙送他回寺院,一夜之后,病就好了。自此就不肯回家。十岁时,父亲病死,叔父因他寡母不能独立,逼他还俗,他淡淡地答道:我本不是因有父亲才出家,只不过想远离尘俗,才皈依佛法。叔父认为他说的有理,便由他去了....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历代高僧:玄高法师纵经法难身死亦不舍苦难众生

麦积山(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陆明)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一个姓魏的人家。主妇寇氏半夜梦见天竺僧人将无数鲜花洒在自己的居室内,早晨醒来,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二月八日,生出一个男孩。这天,家中弥漫了奇异的香气,不知从何而来的光明照耀墙壁,很久才熄灭。母亲看孩子生时有吉兆,便为他取名灵育。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法师玄高。  玄高小时,因受人们看重,又....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历代高僧:求那跋陀罗东来传法的天竺高僧

求那跋陀罗像(图片来源:资料图) 为了追随正法,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到远方求师访友。他弃掉头簪彩饰,布衣疏食,在僧舍中专心学习经典,到受戒时,已贯通了经律论三藏。跋陀罗为人谦和谨慎,对老师极尽礼节。不久之后,他辞别小乘老师,转而学习大乘。老师一见,便让他探取经匣,这好像古代婴儿的抓周,测其将来是否成器,他一伸手便得到《大品》与《华严》,老师很是赞许,感叹道:你于大乘缘分不浅啊!自此埋头群经,诵....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历代高僧:噶举派创始者米拉日巴苦行的僧侣诗人

米拉日巴的佛阁(图片来源:资料图)  我醉心歌唱, 行吟漫游, 城复一城, 村又一村。 我看见如来佛陀, 他功行圆满。 据说这首诗是佛陀弟子中最著名的诗人牟自在所写。这种以诗歌形式赞颂佛陀功德的文学传统,从古印度佛陀时期一直延伸到了雪域高原的藏族古代文学之中,并成为藏族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和叙事传统。 自吐蕃晚期,龙树大师的《百智论》、《修身智慧树》等佛教诗歌被译成藏文后,对藏语佛....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