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佛教袖珍故事

佛教袖珍故事   某地有一座寺院,神台供着一尊观音菩萨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 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一天,寺院的看门人, 对菩萨像说:「我真羡慕你呀!你每天轻轻松松,不发一言,就有这么多人送来礼 物,哪像我这么辛苦,风吹日晒才能温饱?」   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看门,把你变到神台上。但是,不 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烧木佛的天然禅师

烧木佛的天然禅师   在中国唐代,有个著名的丹霞天然禅师。有一年冬天,他游方到一座寺院,请求留宿一晚。但住持僧却不给他房间住,让他在佛堂里歇息。   夜里风雪交加,丹霞就把佛台上供奉的木雕佛像请了下来,劈碎了烧火取暖。   天亮后,主僧见到大怒:身为佛弟子,你焚毁佛像,该当何罪?   丹霞从容答道:我想烧些佛舍利来供奉。   主僧说:岂有此理,木佛哪里会有舍利?   丹....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浅谈对慈宗即弥勒法门的认识

浅谈对慈宗即弥勒法门的认识   一 慈宗概况;   慈宗创立于一九三二年.即厦门慈宗学会.2创始人.为太虚大师.3慈宗现状.慈宗学会及修学慈氏法丶门者遍布世界各地.   二慈宗即慈氏的来源   1.弥勒尊绋成佛前其家族为印度婆罗门大族.其住地为现印度南大竺   2.弥勒尊佛的父亲.名修梵摩.母亲梵摩波提   3.弥勒尊佛出生前,母亲梵摩波提性情特别温和.慈悲,爱护生....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佛教四谛

佛教四谛   1、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   (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是你自己学错了

是你自己学错了   我们学佛,要能把佛的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做得很好,表演得很好,如理如法,你一家人快乐;你不懂得善巧方便,做得不如法,你跟家人格格不入,你怎么能度他?  譬如饮食,你没学佛的时候吃肉,现在学佛吃素,可以跟家人一桌吃饭,他们吃肉,你吃青菜。过个几年,你身体愈来愈好,他们身体毛病都来了,还是吃素好,你不必劝他,他自然就吃素了。  千万不要说吃肉有罪过,你愈说他....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弥陀化身

弥陀化身   唐朝有一位丰干禅师,不知他是那里的人氏,他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头发剪到齐眉的高度,经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   如果有人向他询问佛理,他都只回答:「随时」两个字。他曾经口唱道歌,身骑老虎进入国清寺前的松门,寺里僧众有修持不努力的,见了都非常的惊惶恐怖。   国清寺里厨房有二位修苦行的人,名叫寒山、舍得,他两人负责炊事,整天都在聊天,偷听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幺,因此人们....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佛陀早期画像的由来

佛陀早期画像的由来   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人们没有在佛陀生前为他绘制画像,他最早的画像是在佛陀死后的几百年间绘制的。可是,译成藏文的印度造像学著作与今天仍示未散失的印度梵文原着之间作一个细致的对比才能得到证实。我这里所说是藏族人的观点,一部分是来自记述佛陀言论的印度古代手卷藏文译本,一部分是来自印度藏学者的论着,或对佛陀言论的诠释。   以佛陀为题材的宗教艺术品,似乎是画像比雕塑像要....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八万四千塔的因缘

八万四千塔的因缘   在过去世中有一个国王,名叫波塞奇,他统治着人间八万四千个国家。当时世中有佛名为弗沙。国王波塞奇与八万四千个国家的臣民都十分虔诚、恭敬地供养弗沙佛和比丘僧众。   「虽然我的国家臣民都能有机会接触到佛,有供养佛陀与僧众的机会与功德。但是边陲的小国们,处地偏僻,人民大众都无从修福修慧啊!」   波塞奇国王终日忧国忧民,立即召请画师图画佛像,准备将佛像分到偏远国土,让所有....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五百盲人看见佛陀

五百盲人看见佛陀   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   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都能解脱。于是,这五百盲人一起商量说:   我们多么需要见到佛陀啊!只要见到佛陀,我们就能见到光明了!....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为法衣发无上道-2

年轻的阿难陀,每天跟随著佛陀,俨然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在僧团里,他经常保持著谦虚、虔敬、惭愧的心理。有不少的信众,都因为阿难陀的关系皈依了佛教。   阿难陀集虔诚、质朴、勤劳、谨慎、谦虚、廉洁、守戒、寡欲、敏慧于一身,对佛法的了解也最为透彻,可足他在佛门的地位却不高。四大声闻,十六罗汉中都没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学多闻第一,也就是知识最渊博的弟子,但是却排在最后一位。  ....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