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探秘盛唐木建“活化石”梁思成林徽因曾骑驴寻觅(3)

南禅寺:惨遭南禅劫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唐代武宗灭法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比佛光寺还早七十五年。其中佛像为唐塑,1999年不幸被毁被盗,被称为南禅劫。 南禅寺大殿结构图(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南禅寺大殿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一处高岗上,属于五台山台外寺庙。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探秘盛唐木建“活化石”梁思成林徽因曾骑驴寻觅(2)

天台庵:太行深处藏古庵 天台庵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的报告认为有些地方近似南禅寺正殿可能是一座晚唐的建筑。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天台庵(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天台庵正殿是一座不大的佛殿,建筑在太行山深处王曲村的中坛孤山上,四周青石砌岸,松柏为墙。天台庵原建制不详,现仅存正殿三间和唐碑一通,虽规模不大,却是我....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探秘盛唐木建“活化石”梁思成林徽因曾骑驴寻觅(1)

[原标题] 探秘盛唐木建活化石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寺(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却始终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 一个偶然的机缘,在敦煌117号洞窟中,梁思成发现有一张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上面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庙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的....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太虚法师:中日佛教文化的八点不同

编者按:佛教创始于释迦牟尼佛,其后传往四方,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经过千百年的传播与弘扬,真正迎来最辉煌的时代。按照世俗说法,佛教在印度衰微乃至灭绝后,中国才是佛教文化尤其是大乘佛教的真正代表,高丽、日本诸国的佛教文化都由中国间接传入。不过在后世具体发展过程中,高丽、日本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佛教形成不同风格,拥有不同特色。那么,中国与日本两国的佛教文化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代高僧太虚大师的心得....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慧远大师:佛教的三种报应模式

编者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虽然很粗俗,但却合乎佛家教义,值得我们仔细思量。《窦娥冤》有一句唱词: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其实早年西汉中期,一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就已经发过类似感慨: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盗跖日杀不辜,暴戾恣睢,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司马迁很迷惑,不知所谓天道究竟是邪非邪?其实颜渊盗跖这种悖逆现象....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佛教常识:藏传佛教不反对吃肉吗?

编者按:最近几年藏传佛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汉地信众开始接触藏传佛教。但一般人眼中,藏传佛教依然非常神秘,很多现象在一般人乃至汉传佛教信众看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或者难以理解。我们不妨借济群法师的一段文字,作为今天这一篇常识的导语。济群法师: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食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但《梵网经》《楞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汉传佛教依大乘经典而有素食的传....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一日禅:不完满才叫人生

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太阳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所以,有缺憾才是恒久,不完满才叫人生。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一日禅:把时间花在心灵上

把时间花在心灵上(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心灵被世俗的杂念填满,每个人都有太多舍不得放下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迷失了自己,找不到生活的真意。其实我们越是不忍心看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手中溜过,我们越无法真正得到。有时即使千方百计得到了,也仅仅是个形式而已。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周代

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乡是周天子及诸侯都城四郊的基层组织单位,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相传天子有六乡、诸侯有三乡。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西周孝道

《礼记王制篇》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又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此所谓国老,就是卿大夫一级年老致仕的封建贵族;所谓庶老,就是庶民百姓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7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