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中国传统殡葬伦理思想(转摘六)

来源: 发表人: 2023-11-12 浏览量:10179
例如,1950年春发掘武官村殷王大墓,此墓虽然经过多次盗掘,但是考古工作者仍可见到贝、玉、松石、花骨、骨器、骨簇、雕石盘铭、兽面、铜戈、铜斧、铜刀、铜镞、铜爵、铜鼎之类极为精美的随葬品;又于二层台上看到满铺着送殡的仪仗,还有男性的陪葬者17人、女性24人,都没有被杀和捆缚的痕迹,有的也有木棺殉物或为之殉葬的人和小兽,由此推知应是墓主的亲信或侍从,他们在墓主生前侍奉主人,墓主死时自愿或被迫从殉,供主人死后继续驱使;另外,在南北两墓道分布有驾车的马,守门的犬,警卫的武士,34颗人头(当是被杀殉的奴隶)以及殉葬的动物计马、犬、猴、鹿等共52头。主持武官村大墓发掘的郭宝钧先生感叹说:“像这样布置的一座墓葬,上自地面,下及黄泉,深达8.4公尺,它墓顶上面有拱卫,腰坑下面有埋伏,一边有侍从,一边有姬妾,前后有警卫,有犬马,中间土周于椁,椁周于棺,棺周于衣,衣周于身,珠玉珍宝,充塞其间,当日统治阶级为死者谋,可谓无微不至了!”不仅奴隶主总头目殷王的墓中有大批殉人,多者常达400人左右,连中小奴隶主的墓中一般也都有殉人,据估计,考古发现殷墟和殷陵所见殉人的总人数已多达数千人。
    
    
又知,1976年安阳小屯发掘殷墟五号墓――“妇好墓”,因是殷王后妃之墓,规模不算太大,但未经盗掘,保存完好,除殉葬16人外,出土随葬器多达1600余件,计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石器70多件,此外有象牙雕刻和陶器、蚌器等等,其中青铜器可按铭文分成妇好、后母辛、亚弱、亚其、亚启、束泉,与此同时,尚有海贝7000多枚。据殷周甲骨文,时常有“赐贝若干朋”的记载,多数学者认为这海贝已经不是纯粹的装饰品,而是用作交换媒介,贝即当时流通的货币。妇好墓所见如此众多的随葬品,包括大量的货币,足以证明商代奴隶主贵族生前过着无比奢侈豪华的生活,当他(她)们死后,子孙们为了尽孝道,又用大批器物包括侍从、奴隶等等作为陪葬,使死者能同生前一样享用。
    
    
殷人重“孝”,除厚葬以外,在名目繁多的祭祀制度中也得到充分的反映。仅据罗振玉《殿墟书契》一书所收1169条卜辞统计,其中卜祭的辞例就多达538条,祭名有翌日、彤日、岁、福等20余种。孙海波《甲骨文录考释》中对祭名做了进一步的考察。董作宾在《殷代礼制的新旧两派》中认为,在宗法制度已臻完备的殷代社会中,孝道是最要的,祭祀乃是国之大事,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主也”。在卜辞中,卜祀之辞,占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殷商的祭祀实况,除黍稷酒肉外,还有以人为牲,在当今的考古发掘中也能证实。1976年在武官村大墓附近,共发现181个祭祀坑,杀祭奴隶尸骨1000多具。而甲骨文中用人或牲畜祭祀祖先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胡厚宣先生就杀人祭祀的卜辞做过深入研究,找出有关人祭的甲骨1350片,卜辞1992条,共祭用13052人;另有1145条卜辞未计入人数,即都以一人计算,全部杀人祭祀,至少要用14197人。每次用牲的人数,少则数人,多则数10人,最多者竟达三至五百人。这种孝,多么残酷!
    
    
“周因于殷礼”,西周和春秋时代继续保持野蛮的殉葬制度和旧时代的其他习俗,而且人殉墓中还出现过肢解殉人的残酷现象。但从总的趋势来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制度的变更,这种风气日趋减弱。不过这样并不等于说周人不重视祖先崇拜和不讲孝道;恰恰相反,由奴隶制进入领主封建制社会后,随着家族宗法制的完备,周人在祖先崇拜、宗庙祭祀和提倡孝道方面与殷人相比,又得到新的发展,甚至有更为严密的制度。《诗》、《书》、《易》、《礼》、《春秋》、《左传》、《国语》,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养蚕这方面有比较系统的记载。
    
    
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私有制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王位、爵禄、土地、财富等等都是由先人传授的,为了表达对父母祖妣的感恩戴德,就从宗庙祭祀发展成一整套的礼制,后来经过儒家的提倡和总结,形成一整套的殡葬伦理思想。
                                                                                                    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