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中国传统殡葬伦理思想(转摘五)

来源: 发表人: 2023-11-12 浏览量:9798
在这四条最基本的规范里,“孝”占据主要地位,要求子对父的奉养、尊敬和服从。西周时期对“孝”的规定,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奉养、孝敬父母。《尚书·酒诰》载:“武王曰:妹土嗣而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思是说,从今以后,你们要尽力劳作,专一于农事,要为你们的父兄奔走效力。在农事完毕后,可以赶着牛车,做些买卖,以孝敬奉养你们的父母。不然的话,就是不孝。
    
    
2)祭祀先祖。《诗·周颂·雍》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考,绥予孝子。”这是武王祭祀文王时的赋。武王自称“孝子”,祭祀先父文王就是他一片孝心的表达。这种“孝”也称为“追孝”。
    
需要注意的是。“孝”的这两个含义,第一种具有普遍性,对于庶民也同样适用。而第二种含义,则专门用于周天子、诸侯和宗子。这是因为他们是宗系统中的嫡长,只有他们才有继承君位和宗子位的天然资格和权利,因而也只有他们才能祭祖。
    
    
正是由于“孝”含有这两种道德要求,所以就获得了维护等级秩序的特殊作用。子能奉养和敬服其父,确认父的权威,同时,父爱其子以及兄友弟恭,就能够维护整个宗族的和谐和稳定。如果整个社会都能遵守“孝”的道德规范,则社会的和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西周时期关于“孝”的思想,一直为后世所承袭,在儒家那里,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成为殡葬伦理的核心。
    
     3
、早在原始社会母权制繁荣时期,随着氏族公社的形成和发展,“图腾崇拜”这一最早的宗教信仰便出现了。氏族成员把“图腾”当作神化了的祖先加以崇拜。父权制确立后,一方面逐渐萌生了父家长的灵魂可以庇护本族成员的观念,另一方面由于私有财产的产生和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直接继承先人遗产的事实,促使氏族的祖先崇拜变成了家庭的祖先崇拜,并形成各种崇拜仪式,借以表达人们对父家长的感恩和哀思,孝的观念其时产生。而父家长生前也充分利用祖宗崇拜来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威望,提倡孝道以加强对整个家族的奴役和控制。
    
    
戴家祥先生谈到“家长制公社的祖先崇拜”时指出:“从族外婚过渡到对偶家庭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子女逐渐认识到谁是谁的父母。父母的身份被认清之后,才否定了自然物产生人的可笑想法,走入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
    
    
《礼记·大传》说‘人道亲亲,亲亲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牧民’这种新的宗教信仰,是说明新的财富,变成男子的私有,并且要有他的孩子来继承,继承关系不从母亲血统而从父系血统,‘图腾’崇拜也就向祖先崇拜过渡了。”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属于齐家文化的墓葬中,发现一座一次埋入的男女合葬墓,男子居中仰卧,二女左右侧身屈肢并面向男子,活现出女子生前侍奉男子和忍受屈辱的状貌。大汶口中晚期也发现男女一次埋入的合葬墓。吴县草鞋山中层崧泽类型文化层中发现的男女一次入葬的合葬墓。男性为仰身直肢居左,女性侧身居右。凡此,都可能是父权制确立后妻妾为家长殉葬的显例。
    
    
此外,在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的一些遗址里,还发现由泥土塑造烧制的陶祖或雕刻成的石祖,这是父权制下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考古学上的反映。孝的产生正是导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商代的贵族奴隶主阶级生前如何尽孝道,已无从考知。但死后葬礼祭祀之隆重,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不仅把祭祀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政》)甚至普遍地大量地使用人祭人殉。殷墟发掘商代奴隶主贵族在丧葬和祭祀中杀人之多,手段之残酷,实在令人发指。
                                                                                                     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