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殡葬文化
- 心灵鸡汤
医改为什么至今不能成功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8 浏览量:1809
当学生不能安心地坐在课桌前读书,教育要出问题;当工人农民不能够安心于本职工作,经济要出问题;当医生不能安心治病救人,医学要出问题。医改要成功,必须要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色,只有医生安心于医疗工作,才能让患者得到最大实惠,只有医患双方都能全力以赴与疾病抗争,医学才能悬壶济世。医改不能达到医患齐心,双赢得利,注定就要失败。
今天,谈及医改,就必须提到看病难、看病贵。医改的设计者,无一不是围绕解决这两个问题设计方案。然而要我说,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是个伪命题!何出此言?且耐心看完我的分析。
先说看病贵。医疗是有成本的,医疗成本包括医院固定投入成本、消耗成本、人力成本。医疗成本的高低判断,需要横向比较,就中国目前的医疗项目收费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低的,尽管个别项目和药费可能有虚高,但总体而言是低的,这是事实。做个调查比较就一清二楚。
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觉得看病贵,原因是他们付出了他们不能承受的部分。在医改以前,基本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指有公费医疗人群),因为无论多少医疗费,都是可以报销。
免费,还贵吗?对于免费人群,他们往往希望用贵的,他们不嫌贵。因此,看病贵只在患者自负部分不能承受时才真正成立,这与患者的支付水平、能力和谁支付有关,中国的整体医疗收费并不比大多数国家贵,甚至便宜很多,看病贵就是个与医疗成本无关的伪命题!
再说说看病难。在中国看病难,在国外看病不难?其实是都难,欧美国家常规门诊预约几周、几月是常见的,而且要有社区医生推荐,为什么人家不觉得难呢?
难在找大医院、大牌专家看病难!这就要问病人为什么要扎堆去大医院,找大牌专家,走看病难之路呢?这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至少官方这么说,病人这么想。因此说,看病难是人为造成的局部问题,是伪命题。
我说看病难、看病贵是伪命题,不是说没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基本医疗服务不到位,患者都向大医院集中,患者自负比例高,越是重病、大病越是需要自己掏钱。
只要与医疗服务市场没有直接关系的评级、评价体系存在一天,看病难就只能难下去,而且会越来越难!医生在院校里最容易获得职称晋升和学术地位,不同等级医院行政级别不同,只有在大医院才能够达到3级以上的高等级职级。这种把医生分成三五九等,医院分成123甲乙等级的制度本身就是引导人才向高端集中的始作俑者。
在这种体制下,医生的人生目标被异化、扭曲,这也是形势所逼、生活所迫,没有职称就被社会认为没有水平,当不上专家,没有病人信你;没有职称,医生就无法升职级,也不能担任行政、学术职务,既不能取得高职级、高职位所享有较高的工资、补贴收入,也不能获得额外的灰色收入,如讲课费、会诊费、评审费等(不包括红包、回扣等非法收入)。因此,但凡有理想、有能力、有门道的医学生,毕业后都会争取进大城市大医院,这加剧了人才分布不均,医疗资源配置失衡。
中国的现有医疗体制主要有两大块支付系统:公费(社会医疗保险)和自费,商业保险和慈善捐助只占很小比例。媒体说的看病贵与老百姓说的看病贵其实不是一回事,老百姓说的看病贵是指他们在医疗中自负的部分贵,这部分是存在的。
看病贵的问题核心是支付能力与医疗成本的矛盾,在目前中国医疗收费水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时,一味控价无异于杀鸡取卵。如果政府无力迅速大幅提高整体医疗投入水平的话,请管好现有的保命钱!既然是低水平广覆盖,为什么要把大城市的大医院投入这么大,与国际接轨?原因只有一个,那里的人命比较贵!
此外,医疗卫生不仅仅是医病治病,预防也很重要,防病于未然、早期发现疾病早治疗是最高效的医疗。可健康普查,卫生预防,基础疾病能否有效治疗,这些事半功倍的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做的如何?有人会说,不是不想投,可基层医疗体系如此薄弱,投了也白搭,不如投在大医院效果明显。没错中国的医疗体制之弊端就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医改到今天还是失败的关键!也是我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所在!
中国的医疗体制中缺乏对人的尊重!既不尊重患者,也不尊重医生。之前的医改方案都是为解决政府问题设计的!不信你看,政府觉得医院是负担,要解决财政负担推出了以药养医,不是吗?为了解决药品消费增长过快,又推出药品零差率,是吧?不了解医疗的人会觉的这些政策是解决了政府的问题,挺好呀。
可你知道以药养医、药品零差率是导致药价飞涨的始作俑者吗?以药养医是导致滥用药的罪魁祸首?你知道医院不是慈善机构,尽管头上有个公益性的帽子,大家看到的与国际接轨的医院,医院的每一笔开销都是要从病人身上挣出来的。
别的不说,就说医生护士的工资收入是要养家的。你只要让他们养活自己,他们就得挣钱,以药养医政策让医院获得了规模化房展的机遇,医院的规模、医疗设备、医疗环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这种发展集中表现在大医院。而这种发展是畸形的,加剧了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特别是人才的向上流动。
因此,今天谈医改还在控费、控需求上做文章,还是强调量入为出的政府医保思路,不从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这一根本上想办法。医者不思医疗服务,患者只担心别被医院骗钱、害命,这样如何能解决医患供需矛盾?
只有善待医者和患者的医改方案才有可能成功。现在的医改方案很多都是以控费为目标设计的,目的是要减少医疗费用。但是,当医疗是合理的,控费只能导致医疗需求虚增,同时增加患者就诊次数,因此增加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是一个非常坏的医改思路。将医生的劳动所得固化在一个医疗机构,实际是对劳动力的禁锢,也将导致医务工作者失去对医改的支持,也是坏的方案。
然而,这些正在被医改的主导者强行推进,真不知管理者意欲何为?记住,没有医务工作者的支持,任何医改方案不可能成功!就像农村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可能成功吗?千万别再瞎折腾了。(本文作者: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