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语-八正道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请看八正道第三条“正语”,语是言语,正语的标准还是落实在本经四种善业:第一个是不妄语,第二个是不两舌,第三个是不绮语,第四个是不恶口。这四条范围都非常广大,佛跟我们讲出这四个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受持,依教奉行,我们的语就是正语、就是善语。语从心生,身语要善,心要善。我们的心性,真心本性里面绝对没有一丝毫的过失,过失尚且没有,哪里会有恶的念头?真心本性是纯善的。
中国过去教童蒙,四、五岁的小朋友开始念书,念《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真的,那个“性”是本性、是真心,本来是善的,纯善,一丝毫的过恶都没有。为什么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本性上看,就是他从“性本善”看,一切众生都是性本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人家看的是这个看法,一点都没有看错。我们现在烦恼现行,连佛菩萨也没有看在眼里。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自己把本性迷失了;本性不是没有,有,迷了。迷失了本性,也就是迷失了本善,变成什么?变成不善。这就是《三字经》第二句所讲的:“性相近,习相远。”“相近”是一样的,就是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性本善。但是现在差别差在哪里?习相远。习是什么?习是习气、习惯。我们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不但是从小,这是生生世世,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养成不好的习惯、习气。这事情麻烦了,这样一来与本善愈去愈远,果报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恶道。所以要晓得它是这么来的。
十法界、六道、三恶道,是从习性上变现出来的。有没有?确实没有,这个东西就跟作梦一样。由此可知,迷失了本真,迷失了本性,他就在作大梦,这个梦他不会醒过来,麻烦大了!他要是醒过来,他就成佛了,他就恢复本善。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也就是这些诸佛菩萨在世间,他的工作就是唤醒梦中人而已。我们六道众生、十法界众生都是梦中人。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唤醒我们。他的言行都是启发我们、帮助我们觉悟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体会得?这就看各人的根性、各人的缘分。
佛在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根性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上、中、下,这是大分,细分就太复杂了。上根的人接触到佛法,他能够领悟,他会跟着佛学习,依教奉行,他能照做;换句话说,他一生就成就,就得度了。他能够把自己的习气、习惯全部放下,随顺佛菩萨,跟佛菩萨过一样的生活,他成功了,一生就成功了,上根。中根人也能够接受,他不是完全接受,他接受一部分,为什么?他的习气、污染不能完全放下,也就是他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他只能做到一半,或者是一半多一点,所以一生成就是做不到的。一生成就必须百分之百的做到,你说“我做到百分之九十九,还有一分做不到”,这一生都不能成就。诸位必须要晓得,佛法的修学是不能打折扣的,上根、中根的差别就在此地。下根人就更差了,半信半疑,也肯做,大概做个几分之几而已,为什么?他的习气没有办法放下。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下根人,习气一生都改不掉,这种人一生学佛,只能够说跟佛结个缘,阿赖耶里面种下佛的种子,他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该堕三途还是要堕三途,没有法子;也就是说,他做不到。
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纵然学讲经的法师会讲,会讲给别人听,没讲错,自己做不到,果报怎么样?果报还是堕三途。诸位要晓得,讲经救不了自己,讲经是福德边事,不是功德。六祖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这个事情——就是生死大事,“福不能救”。所以讲经是修福,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把福德变成功德,我们自己就得度了。要把福德变成功德,古大德跟我们讲“随文入观”,那就变成功德了。随着经文,我们自己契入境界;也就是讲,随着经文,把我们自己的观念改变了,这就变成功德,这个对自己有大利益。最好的榜样就是《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看,他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真的是随文入观、随语入观,善知识给他开示,随语入观,随行入观——看到善知识的行为,这种修行厉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统统是智慧。所以他成佛不要第二生,一生就成就;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的境界就往上提升一层,从初住、二住一直到等觉,这就成就了。
也许有人问:“善财运气不错,遇到那么好的善知识,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你这个想法全错了,叫邪见,这不是正见。《华严经》摆在你面前,你一卷一卷去读,你每读一卷,自己境界就向上提升,绝不输给善财童子。我念初住这一章,我就是初住菩萨;念二住这一章,我就是二住菩萨;念到最后的时候,就是等觉菩萨,就成佛了。这是什么?随文能入观。“观”是什么?观念。随着经文改变自己的观念,把自己无量劫来那一种习气、染习统统改正过来了,这是上上根人!这个经没有白念,没有白看,遍遍契入如来果地上境界。我们要学会这种修行方法,对于自己就有大利益了。如果不能,那就降到最低的水平,决定要与四种善的口业相应,“善护口业”;你不能随文入观,你就在这上下功夫,这个功夫有好处,但是你的烦恼习气断不尽。对于一切众生,决定不能有欺骗的心理,当然我们就不会妄语了;决定没有伤害的心理,决定没有占人便宜的心理。先修心,然后才能真正做到不妄语,无论对什么人,句句话都是实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