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称赞如来、广修供养

来源: 发表人: 2023-09-28 浏览量:655
       我们以佛为师,这些诸天善神会不会怪我们?不会的。我们要以为:“从前我是拜神,现在我皈依佛了,不拜神,这个神一定很生气,一定要找我麻烦了。”我们这样想法错了,殊不知那个神要是看到你皈依佛,依佛为老师,神很高兴,非常欢喜赞叹:“你做得很对,你没有做错。”这些神都变成你的护法了。神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正直。如果这个神看到你皈依佛,他还找你麻烦,不欢喜,还报复你,这不是正神,那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会害人,正神会保佑人。我们以佛为老师是决定正确,但是对于其它的天神决定要尊敬,尊重赞叹。

  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对于一切天神、鬼神,尊敬、赞叹、供养,这个一定要有的。对鬼神是这个态度,我们对于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也应该是礼敬、赞叹、供养,这是普贤行。你要问为什么?佛在大经上讲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有男、有女,畜生道里面我们讲有雄、有雌,“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道理就是这个。你看看这个心量多大!这个知见是正知正见,所以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爱护一切众生,比爱护自己的生命看得还要重,为爱护众生、为救护众生,舍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生命尚且能舍,何况身外之物,哪有不能舍的道理?哪有不能供养的道理?别人来找我们,除非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有能力一定要做到。

  “皈依佛”,“皈依”如何落实?就是经里头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能把这句话做到,你是真正皈依,佛在经典里面教诲,我们全盘接受。“持”是永远保持而不丧失;明知故犯,“持”字就没有了;“持”是永恒的保持,依教奉行。“读诵”是自他两利。自己每天读诵,温故知新,天天接受佛陀的教诲,展开经卷就如同佛在面前一样,听佛说法,听佛的教诲。“为人演说”,“演”是要做到。佛教给我们这一部经《十善业道》,我要把十善业道做到,这是演;做到给社会大众看,做给人看。“说”是为别人演说。“演”是身教,“说”是言教,这就是真正皈依佛。如果只是在经典里面学习,不能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没有皈依;这个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实质一定要为人演说。演在前、说在后,先要做到,做到之后再说到,这叫真正学佛,真正的落实。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离邪见就是智慧。这一段佛说的“邪见”就是三毒烦恼里面的“痴”,贪瞋痴,转愚痴为智慧,智慧现前,自己就能做得了主。《楞严经》上佛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就在此地。智慧开了之后,世间一切吉凶祸福你都清楚,你都明了,你不会疑惑了。需不需要趋吉避凶?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你能转境界,你可以转凶为吉,转祸为福,有这个能力,跟世间人就完全不相同。世间人没有能力转境界,什么原因?贪瞋痴不断,所以你会受境界拘束。贪瞋痴断了,定慧现前,这一切命运、际遇全都转变过来,真的是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这确确实实的。条件,佛在此地说得很清楚,‘直心、正见’,这四个字就是大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至诚心”,“直心”就是至诚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直心”,菩提心的心体是直心;佛在《观经》里面讲的是至诚心。由此可知,“直心”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样说法我们还是很难体会,究竟怎么真诚?怎么样正直?标准在什么地方?前清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法讲的相当接近。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有念就不诚,一念不生才叫诚。我们要问:无念是不是诚?无念也不是诚。如果无念是诚的话,无想定菩提心就现前了。佛告诉我们,无想定修成之后,真的叫一念不生。果报在哪里?在四禅的无想天,在外道天。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有能力辨别。“一念不生”这句话的意思不能错会,一个是“一念”,一个是“不生”,你才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一念”就没有第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念”;“不生”是不生第二念。这一句话要正确的把它理解,他不是堕在无念,他所谓“一念”,他并没有堕在无念。“一念”,佛大乘经上常讲:“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无想定是死的,无想定不是活的,所以无想定是无明,不是菩提。

  菩提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面前,连儒家都讲:“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有什么法子?楞严会上佛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就是一念不生。六根门头,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我们眼睛一张开,看到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一念;耳朵听外面的声音,清清楚楚、明明了瞭,这叫一心。“不生”是什么?不生妄想、不生分别、不生执着,这是至诚。无想定虽然好像是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他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所以那叫无明。千万不能把无明、无想定说成至诚心,这就大错特错了。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人家能够永远保持一念,不起第二念,这了不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念,但是那个一念时间太短了,剎那之间就起分别、起执着,这就把智变成了识。一念是智,真智慧;第二念起来了,把智转变成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法修学修什么?相宗大德常说的“转识成智”。识跟智的分别:识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智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离妄想分别执着,那个心叫“至诚心”,叫“直心”,灵明到了极处。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好像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想定他也无知,他起作用的时候他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行。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正见”就是直心起用,如果用儒家的话来讲,“直心”就是诚意,“正见”就是正心,它讲“诚意正心”。在佛法里面讲,“直心”是真诚心,“正见”是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讲的回向发愿心。这是正知正见,世间一切吉凶祸福全都明白了。怎么明白?业因果报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所以是‘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我们世间人,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看风水的、看相的、算命的,生意都不错。这些人生意好,证明世间人对于吉凶祸福疑虑重重,都想知道一些,得到一些讯息,怎么样能够趋吉避凶,都存一个侥幸之心。你有灾难,你能够逃避得了吗?逃避不了的,果报一定要自受。你有福,你那个福想不要、想丢,丢不掉,福会跟着你走的。佛不许我们去做这些事情。《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佛对于占卜、看相、算命、风水一律不准我们去问,他说这是世间意,学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话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可是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众生有这个迷惑、有这么个根性,总是想占卜问问,所以佛也顺从众生的习气,说了一部《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佛教我们佛弟子,如果对于吉凶有疑惑,如何去占卜。所以我们看到这部经典,想到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这些人大开方便之门。但是那个占卜的方法,前面都教你怎么样去修,你才能得到感应;你要没有修学的功夫,是得不到感应的。在中国,我们看到有一个小册子《观音感应课》,那也是占卜的。前面印光大师有一篇序文,写得很清楚,占卜之前要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这求感应,这个很有道理的。为什么?诚则灵,你这佛号念下去,心定、心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