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尘沙无明

来源: 发表人: 2023-09-16 浏览量:805

尘沙无明 

       下面讲的是“六蔽”,这就是菩萨六波罗蜜的反面。布施的反面是悭贪,悭贪是蔽,这是无始劫来的烦恼。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不肯供养别人,我们所谓是吝啬;自己没有得到的,总是想尽方法贪得,得到之后又不肯布施。佛教给我们用布施的方法,破无始劫以来的悭贪烦恼,最重的烦恼,列在第一条。第二个是恶业,身口意三业不善,造作恶业,这是蔽,佛教给我们用持戒的方法破恶业。瞋恚是蔽,佛教人用忍辱方法来破瞋恚。懈怠、放逸、懒散,这是蔽,佛教给我们用精进的方法来破懈怠。散乱是蔽,心散乱,意志不能集中,佛教给我们用禅定的方法。愚痴是蔽,佛教给我们用般若智慧的方法破愚痴。这六种烦恼称为六蔽,六道众生全都有。

  下面讲的是“尘沙无明”,这是更微细的烦恼,更复杂的烦恼,无量无边,用尘沙来比喻,烦恼太多了,像尘沙一样。我们有这些东西,佛讲我们全都具足,所以我们的智慧不开,心性闭塞,原因在此地,我们要认识清楚。怎么样才能够把这茅塞拔除,让它能够畅通无阻?四谛底下两条:

  【道灭。】

  修道。“道”是因,出世间的因,“灭”是出世间的果报。前面“苦”是世间的果报,“集”是世间的因。四谛的排列是苦集灭道,“灭”是出世间的果,“道”是出世间的因。此地的排列,世间法果摆在第一,说起来大家容易懂,人间太苦,提起来我们感触很深。苦从哪里来的?这讲集。下面讲我们怎样去修道、去证灭,这个灭是佛在经里面常讲的“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在此地是灭的意思。

  【灭因缘。】

  前面说的十二因缘,这是塞。你能把十二因缘灭除,这通了,就是六道跟四圣法界通了,就没有障碍,你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证入四圣法界。如何对付六蔽?

  【智六度。】

  “六度”里面就有般若波罗蜜。为什么此地用个“智”?这个“智”用在此地意思很深,说明没有智慧的人,不会修六度。佛菩萨天天跟我们讲,我们有没有去做?没有去做。为什么没有去做?没智慧,听起来耳边风。那要怎么办我们才能够做到?多听就开智慧,所以长时间的熏修就非常重要。佛菩萨很慈悲,天天教导我们,时时为我们讲经说法,让我们有机会长时间不断在熏习,我们要晓得佛的苦心,佛教学方法的善巧。听久了,熏习久了,不知不觉智慧开了,就想去做,认真的去依教奉行,去学菩萨道、学菩萨行。菩萨道是学菩萨的存心,真的凡夫中下根性的这些同修,在六道众生里头占绝大多数。中下根性的人,长时间不断熏修会起作用,我们自己就是个例子。

  我们从小这六种蔽不但有,而且非常坚固,我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给别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家庭并不富有,连小康都谈不上。家里没有恒产,土地房屋都没有,也没有积蓄,我一家人不多,一家四个人,靠父亲工作拿这点工资来维持生活。所以我们对于一切物资都非常珍惜,得来不容易,这就养成一个悭惜的习惯。我小时候喜欢读书,可是我的书本,别说送给人,借给人看我都不会答应,为什么?他借去之后,把我的书弄脏了,我很不高兴。我的东西很爱惜,我念的书都是干干净净的,我在书上写字整整齐齐,书上绝对不会有迭个印子在上面;人家借去,看到哪里就迭一下,拿回来我这本书不要了。为什么到现在能够这样大大方方布施?天天听经,天天闻法,时间久了,逐渐逐渐明了了,把过去错误的观念改过来。这个改过来很不容易,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对我用了三年的功夫,让我觉悟到了。而且在这三年照顾,也是督促之下,我肯干、肯学,我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逐渐把观念转过来,行为转过来,才会有这么一点点成就。

  这里用个“智”用得好,告诉我们天天要读书,《观经》三福末后一条“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两句话是相辅相成。劝别人,实在讲,就是劝自己。劝别人,人家能不能接受,不必去理会。为什么?劝别人,实在讲是劝自己。讲经说法是不是给别人听的?不是,给自己听的。什么时候才是讲给别人听?转凡成圣之后是讲给别人听的,转迷为悟还都是讲给自己听的。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讲经说法都是给自己听的。超越十法界,证得法身大士,那个时候可以说讲经是为别人,是利他,不是自利。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利他实在都是自利,我们要知道。尘沙无明是最难破的,要用什么方法?

  【一心三观。】

  尘沙多么复杂,数量多多,“一心”能对治。怎么样得“一心”?我们净宗的方法是持名念佛,《弥陀经》里面教导我们,持名念佛的目的在哪里?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破尘沙惑,心不颠倒破无明惑,就用这一句佛号,这方法妙绝了,只要老实念。所谓老实,这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就叫老实念。只要这么一直念下去,自然有水到渠成的一天,跟宗门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同样的效果,所用的方法不一样,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同。根据世尊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比宗门的成就还要殊胜,为什么?他得一切诸佛的护念,得一切诸佛的赞叹,所以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学就通了。

  这一段介绍出来,我再做一个总结。我们要修道,道是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放下“爱、取、有”,了解爱取有的事实不可得,那只是个幻想而已,真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决定不是事实。《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说明你能得不可得。诸法缘生,缘生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体,所以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所得的不可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一切人事物,皆不可得。世法不可得,再告诉你佛法也不可得,佛才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世法都不可得。“不可得”三个字,在《大般若经》里面,世尊说了上千次。一部《大般若经》看完了,我们记性不好,一遍看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但是“不可得”三个字会记得很牢固。为什么?看太多了,到处都看佛说“不可得”,不可得三个字印象就非常深刻,这遍数多了。知道不可得了,还打什么妄想?

  你们读《了凡四训》,袁了凡为什么心那么清净,没有妄想?他知道不可得。打妄想不可得,你所得到的是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的怎么想也想不来,那就干脆不要想,清净心现前,他那还不是真正清净。我过去在讲席当中常说,了凡先生是标准凡夫,我们都不够标准,他是标准凡夫。为什么?随顺命运走,完全不能改变,宿命论,标准凡夫。我们今天从哪里下手?要放弃对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从这里下手。如果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你要不肯舍弃,你这一生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塞,堵塞了,决定不通的,你还会有什么成就?你学佛法,凭着你聪明伶俐,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将来该堕三途还是照旧堕三途,轮回六道还是照旧轮回六道,你有什么成就可言?

  一定要懂得从哪里下手,要深入经藏。深入经藏,对于我们现前来讲,“一门深入”,一部经深入,发掘这一部经里面所藏的义理,我们走的是这个路子。这一部经的义理要是被你发掘出来,一经通一切经通,你的问题就解决,你样样都通达,这点很重要。决不是深入经藏,叫你去搞《大藏经》,你一生也搞不通。深入经藏,是你选择一部。选择哪一部?在理论上讲任何一部都可以,因为法是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部都一样。可是我们一定要考虑自己文化水平、生活状况,哪一部经典、哪些法门我们修学感到方便,不太吃力,障碍比较少,这就容易。

  为什么末法时期,往后还有九千年,诸佛菩萨都赞净土?我们将《无量寿经》跟其它经典做比较,确实《无量寿经》容易,念佛法门方便。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一句佛号没有任何障碍。有同参道友,可以在一起共修;没有同参道友,一个人老实念也能成功。你在一个家庭里面,一家人不念佛,你念佛人家讨厌,我不出声,心里头默念也没有障碍,这个法门方便。佛号怎样能念得相应,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我们换句话说,就是放下万缘;眼不贪色,耳不贪音声,舌不贪口味,乃至于意不贪诸法,这叫都摄六根。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讲的“反闻闻自性”,他用耳根做个比喻,耳是闻外面音声,不闻外面音声,收回来闻自性,自性的清净寂灭。然后是净念相继,净念,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

  由此可知,净念相继跟都摄六根关系非常密切,我们今天净念相继为什么做不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我们没有能够收摄六根,眼贪看外面的色相,耳贪听外面的声尘,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六根还攀缘外面的六尘。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明白之后,眼放下色尘,耳放下声尘,鼻放下香尘,舌放下味尘,身放下触尘,意放下法尘,六尘放下了,然后净念相继自然就成就,你功夫就得力了,往生才真正有把握。所以能修六度是智慧,一心三观更是高度的智慧。这个样子,我们才有能力超越十法界,通如来的果地,不仅是菩萨,通如来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