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须陀洹

来源: 发表人: 2023-08-15 浏览量:1446
       经典里面也常常说,我们修行成佛时间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从哪一天算?从断见惑那一天开始算。因为见惑一断,一般讲这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虽然没有出三界,但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小乘初果叫入流,“须陀洹”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入流,入圣人之流,他不会堕三恶道。没证果之前,他是人天两道,不会落三恶道。所以从这一天算起,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成佛。成佛就是禅家讲的见性,明心见性。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小乘人修行的方法确实很笨拙,不是一个聪明的方法,要吃这么多苦头,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他是有意在做,所以小乘不如大乘。大乘的方法巧妙,因此修学的时间缩短,不需要那么长,大乘比小乘巧妙。大乘里面禅宗尤其巧妙,超过其它大乘的法门。禅宗虽然巧,也得要有巧人才能够修学,不是一般人能够修学的。这就是所谓上根利智,他才信,普通根性的人他不信,他没有能力修学这个法门,因此就远不如净宗。净宗的修学,一定要依据《无量寿经》跟《弥陀经》讲的这些理论。《弥陀经》,我们从经文里头很难看得懂,但是莲池大师的《疏钞》跟蕅益大师的《要解》,我们得这两位善知识的引导,接受他们的教诲,我们对于《弥陀经》的义理可以明白个几分。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老实念佛,只要念佛功夫深,禅宗里面所说的境界我们也能得到。换句话说,他们用参究的方法,我们用一心专念的方法,一心专念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参究的方法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可是效果境界完全相同。这是净宗又胜于禅宗之处。

  底下这两句话非常要紧,当我们断除诸见烦恼的时候,善能觉了。这个关键就是“善”,非常的善巧,他觉悟到除诸虚伪,并不损坏真正的善根。善根,世法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三善根是世间法,假如我们把诸见烦恼都除掉,这个贪瞋痴没有了,世间坏事当然不做了,好事也不做了。你的善根就损坏了。那就又错了。这个路子又走偏掉。不能损坏三善根;换句话说,世出世法里面的断恶修善天天还在做。没有恶了,没有恶故意做一点恶;没有善了,故意修一点善,做什么?这是游戏神通,做给那些迷惑颠倒还没有觉悟的人看,表演给他们看。什么意思?帮助他们觉悟,启发他们觉悟。这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在自己真的清净,诸见烦恼断干净了,可是在生活中照常还在做,还在表演,这个就是善能觉了。“善”是善巧方便。这是空有两边都不堕,真正是自利利他,自利是无作,利他是有作。作而无作,作是利他,无作是自利。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不是说学佛之后什么事都不要做了,那完全消极了,这个就把佛法破坏了。这样消极,这个佛法在世间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必然被社会所唾弃。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佛法永远是积极的,永远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菩萨善根就是“精进”,三善根是世间的,精进是出世间善根。出世间的善根只有这一条“精进”,勇猛精进,不疲不厌,无有疲厌,永远在精进,所以不损害真正的善根。

  “除诸虚伪”,这句我们也不能够疏忽。凡是一切个人的欲望、享受,所谓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统统是虚伪的。世间人断恶修善,他有目的,如果没有目的,没有利益可图,他就不会去做了。佛告诉我们,这些是虚伪的,不是真实的。佛菩萨利益一切众生没有企图,绝对没有个人的得失利害在其中,因为得失利害是假的。这是佛菩萨跟我们凡夫不相同的地方。经上常说,“诸佛菩萨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悲”是拔苦的意思,看到众生有苦难,帮助他解决,这叫悲。“慈”是与乐,给与众生安乐,帮助他得安乐,这叫慈。慈悲加个“大”字,就是没有条件的,无条件才叫做大,有条件就不能称为大慈大悲。我们凡夫帮助别人多少都还有条件,不像佛菩萨完全是无条件的。我们在此地可以用这个来解释,一切有条件的就是虚伪,要把这些统统除掉。换句话说,我们喜欢的人,我们要帮助他;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也要帮助他;对我们善意的人,我们要帮助他,甚至于对我们有恶意要害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帮助他。没有条件的,一视同仁,一律平等,这叫大慈大悲。这个才不损真正的善根,这叫“除”。

  ‘若舍所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舍,是对外境的,是对外面来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讲身外之物。身外之物要放下,内要放下见思烦恼,外要放下五欲六尘。舍就是舍五欲六尘,要舍名闻利养,叫所见念着境时。境是境界,经上把境界归纳,我们五根所对的,眼所见的统统叫做“色”,佛经里面色的意思是很广泛,眼能够见的都用这一个代名词,全部都包括了。耳所听的都叫做“声”,鼻所闻的都叫做“香”,用这一个代名词。香,臭也包括在这一个字里头,就用一个代名词。乃至于意,“意”是我们念头,念头所对叫“法”。六根对六尘,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外面色、声、香、味、触、法,对外面六大类的境界。这六大类的境界是虚幻不实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真实的存在。佛法里面凡是讲到真实,它的意思就是永远存在、不会改变,这是真实的。如果它会改变,那就是假的,就不是真实的。

  我们人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它时时刻刻在起变化,这就不是真实的。一切万物也是如此,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天亲大士将一切法归纳成一百大类,称为“百法”。相宗有个入门的小册子,叫《百法明门论》,这是法相宗入门的。对于这一百类的法,你要明了,你要明白,这叫“百法明门”。你明白了,你就可以入大乘之门,那是大乘入门的一本书。这一百大类里面又分成两大类,“有为法”跟“无为法”。所谓“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的,就是生灭法,“无为法”就是没有生灭的。无为法有六种,有为法有九十四种。九十四种包括心法、心所法、色法,换句话说,整个宇宙人生都包括在其中了。无为法里面第一个是“虚空无为”。虚空,好像自古至今没有改变,老样子,它没有起什么变化,虚空是无为的。现在在我们这个感触当中,只能够见到虚空是无为的,除虚空之外,哪一样东西不变?都在变化,变化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既然不是真的,你就决定不能执着。你执着,就叫自找烦恼,烦恼本来没有,是你自己找的。你自己不找,哪来的烦恼!烦恼,实实在在讲,就是从妄想、执着里面生出来的。人要是把妄想、执着破除,你就永远都没有烦恼了,你的心才会得清净,得自在。这是讲我们“所见念着境时”,着重在这个“执着”,你执着境界的时候,“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这个境界不是真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