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离名字相

来源: 发表人: 2023-08-15 浏览量:853
       第二、“边见”。边是两边,凡夫所有见解都是执着在两边,两边就是相对的。有我就有别人,有自就有他。它都有个对面。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有生就有死,总是有个相对的观念,没有办法超越这个边际,这也是错误的见解。在佛法实在讲,也没有办法离开相对,离开相对没办法说法,比方佛法说凡夫、说圣,凡圣就是相对的,众生跟佛也是相对的,世间跟出世间意思相对的。所以佛教我们,佛是用这个方法做为教学的手段,你可不能执着,你一执着就错了。执着是什么?落在边见里头,虽然学佛还落在边见里头,你想想看你怎么能断见思烦恼?要怎样才不落在边见里面?佛给我们说得好,教我们“离言说相”,不要执着言语;“离名字相”,所有这些名词术语不要执着;“离心缘相”,心里头不要去胡思乱想,那就不落在边见里头。所以佛说法,说而无说,不落在边见里头。说、无说是两边,听、无听也是两边。“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两边都不落;“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法的人也是两边都不执着。不得已说一个“中道”,如果你又执着中道,中道跟两边又对立,这就麻烦了。所以佛法要我们领悟,决定不能够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

  第三、“见取见”,第四、“戒取见”,这两个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成见”。说某人成见很深,你有了成见,就先入为主,自己有了一个标准,你见到、听到都会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是错误的。怎么知道标准是错误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来的标准!佛说得好,真妄没有标准,邪正也没有标准,善恶是非都没有标准,你怎么可以执着一个标准来衡量?所谓标准是临时假设的一个现象,在此时此地适用,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空间,它就不适用。这种情形,我们现在比较容易懂,譬如时间,我们这个地方现在是十点半,离开这个地方,我们飞行一、两个小时,就知道有时差了。那个地方现在时间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拿我们这个时间标准到那里去不适用。可见得,这个标准只能在这个地区、这个时候适用,过了这个地区、这个时候,它就不适用,所有一切标准都是临时建立的。

  我们今天学佛,我们的目的是要“明心见性”,心性里面可不能有标准,有了标准决定见不到心性。所以拿世间法去学佛法,是决定得不到佛法的。一定要离开一切世间法,那佛法也就不必学了,佛法就在面前。离开妄就是真,不要再去找真,找真,你又立一个标准,那就又错了,没有真。没有真,就是真。所以见取见,它为什么说成见有两种?一个是果上的,一个是因上的。“见取见”它讲的是果上的,这是因;换句话说,一个是我们把果报看错了,一个是讲修因看错了。佛在经上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从这个例子上能够体会。古时候印度的外道,印度外道修行,说实在话,比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在西方常见的基督教、天主教,乃至于伊斯兰教、犹太教,比他们的确高明。为什么?印度外教都修定,都有相当的定功。我们知道定能发神通,人修定的时候能够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看你这个定功的浅深,能力大小,大不相同。他在定中看到耕田的牛,牛死了,牠这个灵魂生天,他在定中亲眼看到的。人死了堕三途,牛死了生天,他看到这桩事,于是他就误会了,牛会生天,我们学牛,我们将来也就会生天。这叫什么?持牛戒。他去帮人耕田,他也去吃青草,这是我们前面讲的无益的苦行,这是他错了。他不知道作牛是果报,死了以后牠能够生天,是牠过去生中累积的善业,是那个因缘生天的,绝对不是作牛的这一生有什么功德可以生天,这就产生很大的误会。所以印度奇奇怪怪这些戒律,它的来由都是他在定中亲眼见到的,这是误会,这是错误的见解。这叫非因计因,生天不是这个因,他以为是这个因。

  再讲到果报,定功深的人见到天上果报殊胜,寿命长远,以为天上就是永生。我们这边宗教称永生,在印度一般宗教称涅盘。佛家涅盘的意思,就相当于基督教里面讲的永生,那个意思很接近。“涅盘”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灭”,不灭就是永生,所以这个意思很接近。其实他的功夫并不到家,天人寿命虽然长,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到时候他还要堕落。不但这些修定的人见不到,即使生到四禅天、四空天的人,他们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他已经证大涅盘,已经不生不灭。到后来还要堕落,于是对于传说当中佛讲的不生不灭就怀疑,就毁谤。这个毁谤,谤法!谤法的罪过堕落得很重,所以生天不是真正的果,误会认为是真实的果报,这叫非果计果;不是真实的果报,误会以为它是究竟的果报。所以三界当中决定没有真实的,包括四禅天、四空天,都不是真实,都不是究竟,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大乘学人为什么他不愿意生天,道理就在此地。生天白白浪费了许多的时间,浪费自己修行的功夫,到头来依旧还要轮转。

  除了上面四种错误的见解之外,所有一切其它的错误见解都叫做“邪见”,用这个统统包括了。这五种叫“诸见”,诸见是把它归纳成五大类,这五大类叫见惑。烦恼是思惑,就是错误的想法,你想错了。这里面也有五大类,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贪、瞋、痴、慢、疑;慢是傲慢,疑是怀疑,这个怀疑是专指对于诸佛菩萨圣教的怀疑,不是指其它的怀疑。尤其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指点的净宗法门,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蕅益大师前面讲得好,这的确是诸佛如来真实教诲,我们对这个产生怀疑,那实在是非常大的错误。这是五种错误的思想,贪、瞋、痴、慢、疑。合起来叫见思惑,也叫见思烦恼,就是此地所讲的“诸见烦恼”。这都是我们内在的,不是外面的,我们要把它断除。说断除,实在讲说得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小乘人专在这上做功夫,释迦牟尼佛比喻他们修学的困难,“如断四十里截流”,截流就是很大的瀑布,这瀑布多大?四十里,我们世界上没发现这么大的瀑布,四十里这么长的瀑布,没有发现过。这样大的瀑布,你把它拦阻起来,叫它不流,这是比喻小乘人断见思烦恼的艰难,真正不容易。经上告诉我们,从初果,初果就是见惑断掉了,思惑还没断。见惑断掉了,就是这五种断掉了,证小乘初果须陀洹,那就很不容易,很难。这个错误的见解没有了,还留着有错误的思想,从证得初果这天起,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才能把这个思惑断掉。这两种错误,断见解比较容易,断思想难。这个思想,所谓是藕断丝连,很难断。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人间寿命不长,天上寿命长,七次往来,诸位想想,这是多么长的时间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