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
三十七道品最后一科是八正道,又称为八圣道。八正道是佛门中重要科目,标准很多,小乘也有八正道,大乘每一宗派亦各有八正道,标准均不同。大师在此处所说乃是原则性的,‘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四谛’是世出世间法的总称,‘苦、集、灭、道’,苦是世间果报,集是世间因缘,说明世间法的真相。灭道是出世间法,灭是灭烦恼,灭生死。灭是出世间果,道是出世间之因。‘苦集灭道’是两重因果,亦是宇宙人生之真相。若想见道,要修无漏行观,此句包括一切大小乘修学方法。‘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与真心本性相违背的名词。此乃比喻真如本性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把本性中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无量功德有所漏失,与本性相应者谓之‘无漏’,所以要修无漏法才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小乘圣者断了见思烦恼,谓之无漏,与大乘比,断了见思,尚有尘沙无明未断,不能称为真无漏,必须把见思尘沙无明断了,在大乘圆教是十地菩萨的品位。地上菩萨又称‘大阿罗汉’亦称‘无学’,已经毕业了。通常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的菩萨,也把他列入真实无漏行观,即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别教登地菩萨。所以八正道之标准很高,在一般宗派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净宗是平等成佛法门,一切众生修平等法,等觉菩萨与凡夫修同一个信愿持名,求愿往生,平等的修学与证得。如对于西方依正庄严能信得过,不怀疑,乃净宗之正见,与诸佛如来见解相同。
《解》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
‘无漏心’是‘真心’,妄心是有漏不清净的。观经讲至诚心,大乘起信论讲直心,儒家讲诚意正心,亦与此无漏心相似。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无漏心即实智,起作用即权智。‘动发觉知筹量’是指起作用,即心经所说的‘照见’。此处所说‘思惟’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研究考虑落在意识中,此思惟是代表一切通达明了,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即通达明了,能增长进入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大涅槃,此即‘正思惟’。在净土宗即用第六意识,一天到晚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想阿弥陀佛,就是正思惟。果报是往生净土,往生后一生中必证得大涅槃。
《解》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
此‘四邪命’即知见思想以及谋生方法不正。第一、方口食。‘方’指‘四方’,交际应酬,到处游玩,对豪门权贵谄媚巴结,贪图供养。第二、维口食。以咒术治病占卜吉凶,算命看相看风水。第三、仰口食。仰观星象,作吉凶预言,均属迷惑众生。第四、下口食。自己耕种维生。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此四种仍存在。中国与印度不同,印度对出家人非常恭敬。出家人托钵乞食,民众供养,而在中国对出家人乞食多易存轻蔑讥笑之心,恐众生造罪业,故行不通。前面曾经提到憍梵波提是一位得道者,他有个毛病嘴巴常常动,恐怕人家讥笑造罪业,佛不准他乞食,受天人供养。树下一宿在中国也行不通,印度高僧来华是我国帝王朝庭礼请而来,中国人尊师重道,那能叫老师在树下度宿。所以中国对高僧饮食起居应受到优遇,岂可令其树下宿。所以印度生活方式一律废弃。中国道场之建立皆有山有田,租与农民,按期交租,寺庙生活,颇为安定,心安则道隆。今日要依靠信徒供养,故不敢得罪信徒,所以这四种邪命难以尽除。我们离开这四种邪命,过简单生活,也可以过得去。如不能吃苦,则道业难以成就。佛最后叮嘱以戒为师,又在经典中说,以苦为师。清苦生活可使人有出离想,亦可作一般修行人最佳的榜样。一切放下,一心在道,尤其此法门,成就无比的快速。如真肯修,经上讲若一日若七日就能成就。此经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既为诸佛所护念,则一切天龙八部护法鬼神自然一律护持。我们尽管放心,生活统统交给佛菩萨,不必操心。这种说法初机同修听了可能不会接受,也不敢作。第一是对此法门认识不够清楚,第二是善根福德不够。我初学佛时,章嘉大师对我说,你这一生专心修学弘扬佛法,自己身体生活方面都不要顾虑,一律由佛菩萨去安排,再清苦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不必操心。我对章嘉大师非常尊敬,认真依教奉行,我得到一点好处一点自在,皆是章嘉大师的恩惠。‘摄诸口业’,不说人家是非长短,说话不要粗鲁,不要花言巧语。‘住一切正语中’,亦即本份上的言语。不仅是在净宗道场,即一般寺庙出家人彼此问对皆以阿弥陀佛答之,乃一切宗派法门通用的正语。
《解》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
我们在造作时叫‘事’,也称行为,其结果就叫作‘业’,以因果看,行与事是因,业是果,业有善恶,起心动念思惟想像是属意业,意在造业,言语是口造业,身体造作是身业。中国人讲礼节,礼是制度,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节,维系社会秩序,但不能过份,要恰到好处。现在这个时代,儒家的礼没有了,佛门的威仪没有了。我们无力挽救,但是要警觉,保持自己的节操。对人礼让,自卑而尊人,不造一切恶业,利用这个身体,口念佛,心想佛,身拜佛,按仪规专修礼拜,拜中有观想,夏莲居老居士编的净修捷要有拜佛法,只有三十二拜,在早晚课作亦甚好。
《解》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
所谓‘邪命’是为了名闻利养,即以不如法事以维生活均谓之邪命。现在的话即打知名度,第一、诈现异相奇特。‘诈’是欺骗,‘现’是故意表现与众不同,目的在求得他人对其恭敬供养。第二、自说功德。对自己的修持作不实的表现,亦是为名闻利养。第三、占相吉凶。以看相算命作手段接触大众,希他人恭敬供养,视其为神明。第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听说有出家人喜欢骂人,经常以长者姿态教训人,善知识章嘉大师和李炳南老师对任何人都是和颜悦色,一点架子没有,他教训一个人一定把学生叫到房间,对他一个人训责。教训一个人,乃是真正看得起他。第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以上五种在佛门中称为邪命,我们要以清净心远离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即正常生活维持我们生命谓之‘正命’。最要紧的要勤俭,生活愈简单愈好,所求者少,容易得到,故不必贪求。在此社会保持平安度过,不遭大小横逆之事,必须不造恶业,纵然前生已造恶业,今生诸恶莫作,没有恶缘,不会结果,这不是一句口号。一生中尽量修善,福德天天增长,冤家债主不得其便。为善不必宣扬,免招嫉妒障碍。学佛人全心行善,应三轮体空,一无所求,方是正道。佛在世时,佛的从弟提婆达多想尽方法害佛,自己欲取而代之,佛弟子中亦有专门捣乱破坏僧团者。在中国最明显的例子是五祖传衣钵与惠能时,许多人不服气,不但要把衣钵夺回还要加害于惠能。唐朝时人心淳厚,尚且如此。我们无福无德,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世人所争的名闻利养我们都不要。我们所要的老实念佛,他们不要,各不相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