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调心消业障果报不虚传

来源: 发表人: 2023-08-01 浏览量:209

调心消业障 果报不虚传


  常愚 严人 立根编著

  纯印老人讲:“好人有福报,恶人有祸殃。人,生下来两肩各站一童子。童子虽无影却通灵遍知,心中生一善念,右肩童子记下,生一恶念左肩童子记下,善恶的帐漏不掉,差不了……”

  无始劫的恶因,如断其成熟的缘(次因、条件、手段),则恶的果报不会自生。所以去恶为善是消除业障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果关系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信与不信始然。世人往往因看不到摸不着,而胡作非为,不为重视,果报现前方恐惧不安。老人曾讲史书一故事:“元朝皇帝忽必烈杀业过重,有一次患心病,寸关尺脉全无,奄奄一息,他身旁有一位宰相耶律楚材,是位有修有证的得道高人,他劝忽必烈大赦天下无辜,广开善门……忽必烈点头应允,第二天病势明显转轻,数日即愈。”

  老人经常讲“破财免灾”。世人若能舍财物救济人、救灾济贫、解人之危、急人之急、帮人所需是绝对有好报的。“文钱不落虚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人每当放生、济贫哪怕做一点点善事,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反之恶行后,心中的恐怖久久不息。所以人在情绪冲动时,或在过喜或过惊或过忧的时候均可诱发心脏停止跳动而突然死亡。如果人长期处在一种不健康的情绪之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顽疾或慢性疾病。所以调身先须调心,端正心态稳定情绪是治病的首要条件、是主因。而服药、增加营养只是次因、是助缘。老人讲“凡事不走心”,就是看得开放得下。不执著利与害、荣与辱、得与失、生与死,不执著两边就是“中道”。只有平衡了矛盾对立的关系,万事万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统一和谐。以生死为例,一个人要能正视生死看淡生死,无选择的生,有选择的死,心里不但不惧怕死反以有价值的死为荣,为最高的享受。古代大英雄、现代视死如归的先烈、英模及那些不知名的平凡辈而有不平凡作为的人,他们心中想的是百姓、是战友、是国家人民生命财产、是亿万人的命运。佛门常讲为众生,为佛法,无我相。

  生与死是相对的,亦是相同的,是一体两面,同属自然。生随缘而来,死是自然回归,即不是开始,亦不是终结,乃是无休止的生生死死的循环。正如老人说的换衣服罢了。一个人只有明白生与死的本质,才能淡泊利与害、得与失,不为世间浮名浮利所左右,不贪不嗔不痴,保持平常心。“心净体亦净”,这是治病的主因。有此祥和的心情,不仅无生病的因缘,还能转化气质、升华道德、改变命运。这才是人生在世做人处事最为重要的。可叹世人明此理者甚少、甚少。

  但切切注意:业障病须念佛消业,净心调理身心,随缘作善,千万不要被大神、大仙、算命、看相的以还阴债、许大愿、求冥界、作“法会”等封建迷信的外法外道所利用。业是自己造的,还须自己消。佛亦无能力消众生之业。只有老实念佛,心不思恶,行不为恶,业障自然渐渐而消。当今魔众无不变化手法,借佛之名,投合人的心理而行骗术,稍一不慎则入魔境,必上当受骗助纣为虐,反以为是功德。末法魔子魔孙多在佛门四众之中,尤以出家二众为甚,慎之、慎之。

  学佛人一定要谨记“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最稳安的方法即持名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出声、默念均可。只要佛号相继不断,便可止住妄想杂念。即净心、修心养性了,又“暗合道妙,”久而久之“巧入无生”!这是末法修行最殊胜、最恰贴的法门。

看破世间皆空相,首障道心是钱财。
生命就在呼吸间,何必尘缘总挂碍。
净口持斋诵弥陀,当生成就亦消灾。
梵音唤回他方客,不退菩萨可再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