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无为”与“清净”

来源: 发表人: 2023-08-01 浏览量:230

“无为”与“清净”


  常愚 严人 立根编著

  佛门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用,空寂为体,清净为修行。学佛人必须与事无求,与人无争,心合于道,行顺其自然,无论为国家、为社会、为众生、为佛法投入多少精神、财、物、力,有多大的贡献、功德,必须以无功无德而着。若思想贪求,所得则失净心之本矣。本者,本来清净无为,无为无不为,则不求而得,此即佛门常说的“求不得”、“舍得”。舍可区分有限量和无限量,无限量的舍,是完整的舍。以布施来说,若分别亲疏、远近、敌友、内外关系而行布施,虽然是一种舍,但它是有限量的非完整的,反之无分别的舍却财物、精神、肉体,只要能帮助他人得到幸福、快乐,当生即可了生脱死,此即为大舍。此所说的大,非财物,乃心也。物寡心大,大舍;物大(多)心小,小舍。所以舍要平等一如,平等就不起分别,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舍了就了了,真的从心里忘了,此时心是非常清净的。纯印老人往生后,衣物舍得干干净净,除了三件旧衣服外,一无所有。她一生从未向家人学说过施舍的对象,此即菩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精神。

  “无为”,心无挂碍但事则无不为,事来则应,事过则净。如念佛,无念佛之想、无念佛之心,此为真念。空掉了念与不念与清净自性相应(性者空也),才会与佛感应道交。

  真正修行,应离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不在白纸黑字上下功夫,应在自心性上作文章。因黑字落在白纸上则文字相也。世人无不对经典着相,误将方便当究竟,悖谬之极也!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
若在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纯印老人讲:“千法万法,心是真法,千心万心,原本一心。”由此可见法即心,心即法,离心无法,离法无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法是方法、是生活、是修持中的法则,即便穿衣、吃饭、睡觉等亦都有一定的不能违背的法则,法,必须要契理契机,否则必与愿反。老人曾讲烧饭的法则,她说:“煮饭,无米、无水、无火难成炊,时间不到熄火过早饭则夹生,世间人做每样事情,必须循规蹈矩、心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下热馒头。”“铁,百炼方成钢,什么事儿,性急不得。急,肯定不得!”老人以生活喻修行,契理契机告知世人修行是慢功夫,欲速则不达。

  契理:不离心性,契机:不可勉强,顺其自然。此即心合乎于理,行顺其自然。“无为”,空、真、纯,心本无为。“清净”,六根接触六尘不起心不动念,“舍识用根”,以达清净、空灵之境地。

  古人言:大道之功能,“穷造化之源,尽性情之妙,备事物之理”。

  欲求真法,不必远求,回观返照当体即是,不求而得,无为而成。见其无影之形,窥其微尘之妙,得其空寂之理,守其至柔之用(老人以和面喻),不要以空寂落顽空,不要以佛更得佛、以道更得道。求道无心,道方成。因无心是佛,若再进一步,本来无一物,佛又在何方?真空妙体,心又怎么会存一个佛呢?心中若有一个佛,心非空,则有所立,皆假名相,若借此假名相而求真,则远真空,纯净之本体愈远不可胜算矣!因凡有所立,皆有知见,有知有见道皆假、法皆假、理皆假、佛皆假。所有言语、文字形象、可见物都是假。能知假才能明了如何修真,“去假修真证法身”。人成则佛成,佛成则入真空、先天之理界也!

  如何修,单持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以此圣号伏住妄念,不住思想、不住言语、不住知见、不住思维,心无众生名,亦无佛号,还我父母未生前的本元。为何无众生,无佛名?此即度众生无度众生念,念佛无佛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顺其自然,有声、无声、心声的行住坐卧不离佛号地念下去,“净念相继”功夫成片矣!不住众生,不住佛,无求无得,本来无一物,清净本元,从此体悟,道不得而得也!

  具体方法:择善友而交,择契理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择易学殊胜之法而修,为初学佛者切要的功夫。

  要守住身、口、意之关: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地,勿展无益身心之书,勿听无益身心之音,勿取无益身心之乐,勿染无益身心之嗜。为人处事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应谦谦为怀,免树大招风、名高谤来之危。

  犟牛居士对修净土之人有一偈,较适用圆满:

  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

难信之法吾虔信,世人学智吾学愚。
凡圣善恶唯心造,净心本来无实虚。

见怪不为怪,作怪在自心。
本心无邪念,焉能见邪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