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无攀缘显真心

来源: 发表人: 2023-08-01 浏览量:147

无攀缘显真心

 
  常愚 严人 立根编著

  人之性体,包罗万象;一法不立,包罗万法;一法不有,而无所不有。纯印老人称自己伴弟弟读私塾时,没阅读过书,心中无书的内容,无文章之定法——无法,但老人家却可明四书、五经、诗词之义,可见无法涵玄机之奥,道在心得,不在法得。般若智无不是从自性中出生,决非外法可得。真如性依自体而启用,从一真如的立场、角度上,可观照得一切法皆真。因心真故。正如犟牛居士讲:“我与纯印老人生活了六十多年,在我的直觉中,她是个普普通通、说话颠三倒四(与世间人的见解相悖谬)、大手大脚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金银手饰送给别人自己家人却挨饿这样一位糊涂的农村老太太。”“度我入佛门明佛理后,才如梦方醒,她老人家的言语、行为、心地无不是菩萨道、菩萨行。”可见众生对人、事、物的观察,取决于所观察者的知见及心量。凡夫看圣人也是凡夫。

  佛门有一趣闻:大学士苏东坡一日过江到镇江金山寺拜见佛印禅师,两人交往甚密,不分宾主之礼。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俩人谈经论道后,打坐至黄昏,东坡睁开双目,看看天上的浮云,目光收回,见自己对面蒲团上端坐的佛印禅师,正自安祥入于禅悦的法喜中。他心中陡然生起文人喜嘲弄他人的异想,便轻轻呼唤佛印禅师。待禅师睁开眼后,便问:“禅师,您看我坐在此地像什么?”“活像一尊庄严的古佛。”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苏东坡听了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了,心中暗道:“你这个秃驴总算有上钩的一天了。”

  禅师见苏东坡得意忘形的样子,已知学士心中的鬼胎,反问道:“居士,你看老僧坐在这里像什么呢?”

  “你嘛……”东坡故意将话止住,然后装模作样地歪着脸看来看去,最后才吐出了心里话:“我看你像一堆牛粪!”说完了哈哈大笑,禅师也跟着大笑。

  东坡高高兴兴回到家中,他的才女小妹见哥如此高兴便问原因。东坡就把他与佛印之间发生的事讲了一遍。苏小妹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指着他哥哥的鼻子讲道:“你连脸都输尽了,却还高兴呢?人家佛印禅师心中有佛,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所以看任何人都像佛一样庄严。而你的心中装的都是牛粪一样肮脏的东西,所以看什么都变成了牛粪。”圣凡差别,立竿见影。

  苏小妹的一番解释,如一瓢冷水将东坡浇醒。世间的聪明智慧,哪里比得了修行觉悟者的灵明觉性。犟牛居士看纯印老人不过是极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盖因其本人是凡夫故。

  世间人所说的法,无不指经典,其实读诵经典,在明了经旨,心行体会。经乃指月之指,迷人认指为月,岂不荒唐。诵经明理后则可悟入佛知见。若口诵心不悟,则经典反成机境,若落入机境,则失去了诵经的本意。若着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义,则被“白纸黑字”欺瞒了。若不能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则被“和尚”的舌头迷惑了。迷悟在人,损益由已,与经论无碍。

  纯印老人能够觉悟自心,在万事万物中破除攀缘心,自悟自证本具的妙明真心,这是大乘菩萨自觉遵循的根本原理。纯印老人通达常住真心之妙理,心无攀缘,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顺其自然,无喜无忧,无惊无怖。老人讲:“佛在心中,心外无佛,求佛不能心外求。”“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泥像无心,死心不会生活(佛)法。”“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走心。”老人明白心,见自性,是诸佛菩萨之境界。

  学佛与修心,迷则谓二,悟则为一。众生与佛本同一心性,因何众生迷而不觉?心有攀缘覆自性故,妙明真心不能现。佛之觉而不迷,心无攀缘,妙明真心现。可见心有攀缘即众生,无见闻觉知、无攀缘就是佛。攀缘即无明,攀缘即造业,攀缘即自缚,攀缘即住相,攀缘则有生死,攀缘即虚幻,攀缘即障真,攀缘即是魔,攀缘即心病……

  佛为对治众生诸多心病而说法,法法不离众生妄心、攀缘心,所以佛法就是心法,佛学就是心学,佛法就是医心之药。学佛就是用佛法医心病——修心。这就是学佛之正道,离开修心学佛,着外境界之相即外道。学佛不修心,是不觉悟,没入佛正道。

  修心,就是要学习佛法,以佛之知见,破迷开悟,转识成智破攀缘。学佛不修心,就是镀金。老人示现,不离自心,在对待人事物时,不用缘心用真心,随缘不攀缘,心不随境转。要破攀缘心,就要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夫,回光返照,对治自己的凡心,破除我执法执。万法唯心,一切由心造。心是决定一切的。心净则土净,心土不二。心有所染,土即秽,土之净秽,本源在心。学佛的根本点,就是自净其心。它是学佛的起脚点亦是落脚点,它必须贯穿学佛、修行的全程。否则,修到何时都不是真修,怎能出苦轮?学佛定要省悟,要在自己的心地用功夫,用佛法医心病,回光返照对治自己的凡心。

  纯印老人在往生后的第五天夜里,度犟牛归入佛门时留下四句非常重要的法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

  这四句话言简意赅,统摄事理,不但阐明修心的方法,也道出了世人影响修持的流弊,指出了方便证果的法门。只要依照老人四句法偈修学,没有不成就的。这就叫佛力加持,甘露灌顶。修的如何,在自己而不在佛菩萨。老人家留下的四句偈就是未法时期学佛人的纲领和指南,是证菩提的总方针、总原则。

不断攀缘心,枉持大经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念佛求感应,愈求愈难受。
学佛能修心,当生可成就。

有形有相本归空,无形无相乃本宗。
一旦心开解其义,一窍通来窍窍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