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高香与信仰博弈占上风“烧香利益链”毁了寺庙游1

来源: 发表人: 2023-06-19 浏览量:1524

烧“土豪香”

庙本清心

原标题:进庙烧香越来越贵 “利益链”伤害寺庙游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8个字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当作中国式旅游的注脚。

“它描述的是典型的观光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观光旅游的资源主要是“二老”:一是老天爷留下来的,例如三峡、黄山、张家界等自然资源;二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例如长城、故宫等文化遗产,这其中也包括寺庙等宗教场所。“由于历史原因,寺庙往往都建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所以,游客们外出旅游时,去看看寺庙是自然而然的。”戴斌说,在中国旅游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观光旅游这个初级阶段,寺庙是一个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我们为什么要看庙

“30多年过去了,如今,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还是在一些地处乡间的小城镇,可游览的地方越来越多,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作为各地旅游吸引物重要组成部分的庙宇,依然是一大看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撰文提出。

据统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被称为“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寺庙文化已经渗透到许多领域,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民俗等。最广为人知的是,每逢传统节庆各地举办的庙会。

资料显示,我国的寺庙可分为四大类:

历史文化传承类,例如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西宁塔尔寺、开封大相国寺等,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承,在中国的佛教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殊认知类,以河南登封少林寺为代表,以其卓绝的少林武功和禅宗名扬天下。

建筑艺术类,古刹名寺,多在建筑上别具一格,体现当时的建筑水平和审美水准,例如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五台山的南禅寺等。

山水风景类,“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本就是山水俱佳的游览胜地,坐落在名山中的寺庙,名气彼此相得益彰。

如今,有着厚重历史或是鲜明特色的寺庙,仍是地方推介旅游资源时的重要吸引物。

不能仅是“游乐园”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言时这样阐述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的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

“然而,现今的‘看庙’文化体验性不足。”戴斌说。

张广瑞指出,作为宗教文化旅游,不应当长期停留在一种“游乐园”的水平上。张广瑞介绍,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宗教文化旅游成功的案例。例如,欧洲从法国到基督圣城西班牙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漫漫800多公里,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民族,怀着不同的心情、目的和期望,行走在这条历史文化之路上,对人生、对社会产生新的体验和认知。

在韩国,那里的寺庙虽然远没有中国庙宇的规模和名气,但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庙居旅游”活动,深受欧美游客欢迎。

去年,浙江慈恩寺推出“短期出家”,引起社会关注,由于报名者众多,寺院因担心影响活动的效果,后来不得不决定暂缓这项活动。“慈恩寺的做法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旅游活动,但它是对中国宗教旅游长期停留在看庙层面的一种升华,是重视旅游体验的一种创新,值得赞赏。”张广瑞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