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假装跛哑的太子-2

来源: 发表人: 2023-06-18 浏览量:382
国王闻言不禁失声痛哭,他泪流满面抱住太子感慨道:“你出家修持去吧,我亦欲为你弟子。”国王言罢又对诸大臣说:“各位大智者,我哑跛太子若不出家会如何?”大臣们回答说:“大国王,他若不出家必当国王。”国王又问他们:“你们儿子又会变为何等人物?”众大臣说道:“均会成国王之臣仆。”国王鼓动众人说:“我哑跛太子已决定出家,你们儿子为何不出家跟随?”众人附和道:“国王如何吩咐,我等照做就是,我们儿子也可追随太子出家。”

  当时离鹿野苑不远处有一寂静地,一大慈大悲之仙人修行者住于其中。哑跛与五百童子准备好大批财物后,便一起前往仙人处出家学法。仙人向他们传授教言,众人全都依之精进修持,哑跛于其中首先获得五神通。仙人圆寂后,哑跛将各种妙香放在仙人身上,焚烧后又行供养。接下来他又开始对五百人传授教言,并使其全部现前五神通。

  哑跛舍弃王位,至森林中现前禅定之功德,乃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所为。

  又释迦牟尼佛曾为外道本师,名为美眼,远离执著一切妙欲之贪心,又具有种种神变。他于成千上万众生前宣说无尽清净法门,首先听闻他教法之众,大多都于死后转生梵天天界;有些则转生为人天中有福报者。

  美眼本师已获得第二禅定,与他修行境界同等之婆罗门子摧灭、护象等人亦获得同等果位。

  释迦牟尼佛曾为外道本师,名为哑跛,具种种神变,对世间妙欲无有贪执。他门下有五百婆罗门弟子,哑跛有次心中暗想:我这些婆罗门弟子为何不能获得五神通?他反复思索原因后终于想到:这些弟子拥有人皮、树皮、净瓶、木棒、浇灌勺 等众多物品,他们占有如此多之财物,哪里还知少欲知足。他们还整日忙于准备蔬菜、莲根,这样“修行”何能得五神通?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治罚他们,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摆脱束缚。

  哑跛非常精于调化众生之术,他首先告诉弟子们说:“我欲精勤内观。除供养我水果之一婆罗门弟子外,任何人都勿见我,唯除十五日这天。”

  制定下这条规矩后,哑跛有次远远望见一只野兽正向自己方向走来,他便自言自语道:“野兽,你来的正是时候。你与我情况相同,只求温饱就已心满意足。但这里有些人并非如此,他们整日忙于寻觅蔬菜、莲根等物,不知餍足。”婆罗门弟子知道后议论纷纷:“规定不允打扰上师之时间已过,我们前去拜见上师,他应能与我等交流。上师既能跟野兽讲话,那也必定能与我们交谈。”于是他们便相拥来到哑跛面前。

  但哑跛却未答理他们,众人好生奇怪:上师不对人讲,却对野兽言语,这到底为何?

  此时一长有野兽形象之人远远向哑跛处走来,哑跛远望到他后便开口说道:“持有野兽形象者真乃善妙,你只拥有一份净瓶、木棒、浇灌勺等物,只求能解决温饱。而这里有些人却非同一般,他们拥有很多人皮、树皮,还要四处寻觅蔬菜、莲根,永不知餍足。”

  众婆罗门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上师是在赞叹清心寡欲,斥责贪欲之过。他们心想:上师是在治罚我等,从今日始,除必备浇灌勺、净瓶等资具外,余者全部丢入名为常流之江河中。心意已决,他们就决心跟着上师精进修学,力争清净心相续,各人行为皆能如理如法。

  待他们对上师恭敬顶礼之时,上师眼见众弟子心与行为皆清净无染,就马上开始宣说能令五神通现前之法门。

  当人寿八万岁时,对众生身心造成痛苦、危害之种种因素有:寒热、饥渴、贪欲、疾病、衰老等等。当时有一国王名为具作,于其治下森林中有一烈卓达大树,树旁居住有一如萨拉大树般之婆罗门,名为辐轮婆罗门,也即因地时之释迦牟尼佛。辐轮对五百婆罗门子教授婆罗门秘诀,他有次在寂静地想到:所有人众皆寿命短暂,而来世则真实不虚。既得转世再生,但生已无一不死。看来人在存活时就应修持善法、行梵净行,而现今之人却于有意义之善法不加重视。不过无论如何,我都应出家求法。

  辐轮将自己想法告诉诸位弟子,又征询众婆罗门子意见。他们坚定说道:“我们所得一切皆依赖上师传授,既然上师欲出家,我们也跟你前往。”辐轮观众人因缘皆已成熟,就带领他们全部出家学法。他教众人断除五障、修四无量心,人们此时都称他为辐轮大师。

  大师又教导诸弟子道:“诸位婆罗门弟子,人寿实为短暂,而生存时却需面对诸多烦恼。人存世时间并非长久,人间充满太多痛苦。人生就如草尖露珠,阳光遍洒大地之时也即露珠消失难觅之际。短暂寿命不得不承担种种苦痛煎迫,这生命真如水中涟漪,又似水上十字刻痕,瞬间即失、了无影踪。就像很快就会被大水淹没之土块、堤岸;迅速就会下沉之入水金刚;疾坠地面之甩向空中之木棍;快速趋向接头处之纺线;同样,人生亦短暂即逝,并始终导向死亡,与前往屠宰场之牲畜并无两样,皆在一步步逼近命终之时。口中所含一小块肉,放入大锅中立即就酥软烂熟;崖上水流顺山而下时会将草叶、土粒一一冲走,众生生命亦复如是。诸位弟子,大家理应修持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我一直在修持从慈心到舍心之四无量心,希望你等也能努力修持。”

  辐轮大师能住世八万年,但他依然以人寿为短暂、脆弱,并依此而传法。对我们而言,自他更应以不放逸心精进修持善法,修持禅定与梵净行,此点实为重要、关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