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吧 Feel-bar>>哲理小故事专题>> 心灵鸡汤哲理小故事
11岁微笑妹妹陈礼燕照顾病重父撑起一个家
相依为命 承载父亲的精神寄托
陈礼燕的家位于巫溪县城厢镇渔度村,离县城约七八公里,透过起伏的绵山,县城的轮廓依稀可见。陈礼燕9岁,上小学二年级。父亲陈德纯57岁,重度肺结核患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父女俩相依为命,家里的全部财产是当地镇政府资助建设的两间平房,陈礼燕睡在水泥砖和木板搭建的“床”上。
陈礼燕1岁零2个月大时,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走这些年,没有回来看过我们父女,更别说给孩子带点衣服、零食什么的……都已经习惯了。”说起妻子出走,陈德纯很坦然。在“小燕子”的印象中,也早没有了关于母亲的回忆,谈起那个已经遥远的她,陈礼燕只会“傻傻”地笑。
在患肺结核之前,父女俩租住在县城前进桥附近,靠父亲下苦力维持生计。
“妻子走后,女儿成了全部希望。”陈德纯说,妻子的出走完全在意料之外。孩子还小,他只好既当爹又当妈,拉扯孩子。外出干活时,就把孩子寄到别人家里,干完活再把孩子抱回去。 “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孩子一天高高兴兴地,身上就有了力气。”为了孩子长大能有出息,陈德纯凑钱将女儿送到了县城的长春小学:“只能到县城租房住,虽然这样经济更紧张了,但不能因为娃娃没了妈就比别的孩子差多少。”
这段时间也成了陈礼燕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父亲悉心呵护,老师细心教导,整天无忧无虑。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开家长会了。”说起在县城上学的时候,“小燕子”带着羞涩的笑容:“因为家长会上,老师会表扬在校表现突出的同学。我得表扬了,爸爸就会奖励我。沿柏杨河河堤回家,爸爸会背我一段路,趴在爸爸背上给他讲在学校里发生的事。”
“日子虽然过得紧,但女儿懂事,能干,感觉生活有希望。”陈德纯说:“她上幼儿园时,从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经常找家里要钱。放学回家,还会帮着扫地、洗碗,洗自己的衣服,做一些的家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