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退却千年劫难仍庄严“一代宗师”中的那座古刹1

来源: 发表人: 2023-06-17 浏览量:1497

[原标题]奉国寺《一代宗师》中的那座古刹

辽宁奉国寺(图片来源:枫网)

辽宁奉国寺内古物(图片来源:枫网)

七佛旧貌安然(图片来源:枫网)

电影《一代宗师》的最后一个镜头,落在宫二决意复仇时停留的佛寺大殿。镜头缓缓扫过佛台上一盏盏燃亮的佛灯,呼应电影里武林前辈嘱托后辈的一句词:“点一盏灯,留一口气。”

影片中的寺院就是辽宁义县的奉国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著名古刹。奉国寺是我国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堪称世界之最。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历经劫难

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在其母亲萧绰(即萧太后)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寺院初建时,称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被称为大佛寺或七佛寺。到了金代,改称奉国寺。元以后,塞北繁荣景象日渐消沉,加之战乱影响,奉国寺日趋衰落。到明清两代,寺内辽金时期的宏伟建筑群仅保存了大雄殿,其他建筑均已无存。现今殿前两边的六钟亭、四角碑亭和中轴线上的无量殿、牌坊、小山门以及西院两栋硬山式的禅堂,都是清代续建的。

站在雄伟壮观的奉国寺前,人们都禁不住感慨万千,因为这座千年古刹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仍然保存完好,实在难得。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原始建筑无一不遭破坏毁灭,唯独供奉列尊佛祖的奉国寺不可思议地避过了5次历史上的劫难,而雄姿依然。

辽代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与各民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女真人不甘心忍受契丹人的残酷压迫和统治,最终奋起抗辽,推翻了契丹人执掌的辽政权。

据史料记载,金灭辽时的战争打得十分惨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遣兵攻入显州奉先县城,入城后烧杀抢掠,焚毁了普慈寺。后来他还曾派兵遍掘辽陵,以便切断辽国的龙脉。按说,像奉国寺这样在辽国臣民中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皇家寺院是必须被金国的统治者所毁灭的,可在这场战争中,奉国寺却意外地成为在辽国疆域内仅存的两座寺庙之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什么会放过奉国寺?至今都是谜。

此后,在元灭金的残酷战争中,中原人口死伤达百万户之多,战火波及下全国疆域内成百上千座寺院遭到灾难性的破坏,奉国寺是在金国境内仅存的少数寺庙之一。自古以来,义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兴建的奉国寺能避开战祸而独存,又躲过一劫。

如果说在战火中得以保存是包含了人为因素的话,奉国寺在强烈地震中还能保持巍然屹立,就难免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七年(1290年)8月23日夜,武平路(今宁城县大明镇)发生了8级强震。这场地震波及义县,并造成了极大的灾害,而这座辽代皇家寺院却在灾难中展现出不可思议的抗震能力,基本无恙。

辽沈战役中,义县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城内的钟鼓楼、魁星楼、关帝庙、药王庙以及古城门和城墙等都被炸毁。当时,奉国寺内也落了两枚炸弹,所幸都没有爆炸:其中一枚落在了大雄殿外侧;另一枚把大雄殿屋顶砸了个大窟窿,落在佛祖释迦牟尼佛双手之中,仅损伤了佛像右手。

“文革”期间,奉国寺也先后被全国各地数十起学生“光顾”。1966年秋天,沈阳某学院红卫兵闯入奉国寺,欲铲除佛像。沈阳市文化局文物科的刘谦告诉学生们,这里是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向红卫兵解释柱脚的做法,讲斗拱的力学原理,劝学生要保护祖国文物。一番劝说之下,终于让这批红卫兵撤离了奉国寺。没隔几天,清华大学红卫兵进入大雄殿,写了一条“造反派要保护文物古迹”的标语后,便撤离了奉国寺。以后,凡是来奉国寺的学生,看到标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转了一阵便撤走,只是,有一伙红卫兵把水泥大门上的大佛寺3个字凿掉了,而古建筑和佛像均完好无恙。

神州第一殿

在义县,当地人习惯称奉国寺为大佛寺。大佛寺究竟有多大,当地有民谣形容:“说它大,一百间房子装不下;说它高,云彩在庙檐轻轻飘。”至于佛像的壮观,形容得就更有趣了:“手掌一摊像盘磨,四个人上去团团坐。”

果不其然。沿着新建的外山门前行,映入眼帘的奉国寺与其他古寺院别无二致,可跨过外山门的一刹那,宗教的庄严感便由然而生,旧山门、古牌坊、无量殿和大雄殿沿中轴线依次排开,错落有致又威严雄壮。

步入山门,经过牌坊,穿过清代修建的无量殿,放眼望去,耸立在高阔台基上的大雄殿全貌全部展现出来。顺着宽敞的石头甬道,越向前越感受到大雄殿的巍峨和气势逼人。

殿前门额上高悬的三块匾,为清代所立,中间匾题“大雄殿”,据说是乾隆的御笔,字迹苍劲挺拔。大殿之上,有一块金代修缮后留下的碑刻,其中24个字是对大雄殿的高度概括:“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煌;宝殿崔巍,俨居七佛。”迈进大殿的高高门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七尊泥塑彩色大佛一字排开,虽年代久远,佛像色彩仍清晰可辨。一般的寺院大都供奉一佛、三佛或五佛,而奉国寺大雄殿内的佛像与众不同,以“过去七佛”作为主尊供奉,十分罕见。高大的佛坛上由东而西排列着七尊佛像: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伏、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尊佛皆结跏趺端坐在须弥座上,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在每尊佛像前两侧,各有一尊协侍菩萨,均高2.5米以上。14尊协侍菩萨造型生动优美,神态各异。佛坛东西两端,各塑一尊威武刚劲的天王像。在正中一佛毗婆尸的背后,有明代重塑的高3.8米男相倒坐观音,还有一尊明代的木雕韦驮,格外引人注目。七尊大佛像宏伟壮观,生态端庄,高大慈祥,庄严殊胜,通高在8.6米以上,正中的毗婆尸佛合座高达9.5米。游人走到近前,还不及莲花底座高,抬头仰望才能看见佛祖真容。

在大雄殿中仔细观看,你会看到一些不寻常的地方。在大殿左上方的横梁上悬挂着一个木制的大墨斗子,这是当年鲁班用过的墨斗。在释迦牟尼佛像前,有一根上头劈裂的立柱,柱头上绑着一根麻绳。走出正殿,在大殿的东南角,有一根粗大的立柱没有柱脚石,柱头下边还垂着一段余出的绳头。至于那根没有柱脚石的立柱,就是当初的一棵大树,它已不再生枝发芽,树皮也早就掉光了,可还稳稳当当地支撑着这座雄伟壮观的大佛寺。

伴着夕阳西下,寺内传出悠扬的钟声,那钟声圆润、浑厚、深沉,由开始的绵长震撼到慢慢地余音袅袅,似乎由空灵而唤起一种虚无感,一瞬间,时空、因果、虚实、动静融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浑然莫辨,顿然醒悟,原来,瞬间就是永恒。这就是佛禅的世界,也是艺术的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