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骑着毛驴寻觅佛光寺
目前,经过建筑学家、考古学家多年考察确证,全国共有4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芮城广仁王庙、平顺天台庵,它们都奇迹般地存于山西省境内。这些榫卯结构不着一钉的木构建筑,传达着唐代独特的艺术神韵。
林徽因在测量古建筑(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如果只能选择一座唐代的古建筑,也许就是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有分量的唐代建筑,梁思成先生形容为“国内古建筑的第一瑰宝”。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关于古建筑的研究及发现几乎是一片空白。曾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的奈良去。然而建筑学家梁思成却不相信这一点。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思成看到了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按实物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其中117号洞窟的唐代壁画让梁思成怦然心动,这张“五台山图”不是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吗?其中一座名为“大佛光之寺”的古寺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唐代木构建筑吗?
然而时间已过去一千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虫蛀、火灾、战乱……对木构建筑都是致命的威胁。加之当时战乱频繁,许多极具价值的庙宇都可能被毁于一旦。
1931年至1937年间,为了收集编写中国建筑史的资料,梁思成与当时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跋山涉水,跑了200多个县,调查研究了2000多座古建筑和早期造像石窟。
1937年6月26日,梁思成、林徽因骑着毛驴来到山西五台山脚下的豆村。黄昏时分,这个偏僻村落背面山坡上的一座外形奇特的大殿映入他们的眼帘。巨大、坚固和简洁的斗拱、超长的屋檐,显示其年代之久远,梁思成惊喜万分,“它能比我们此前所发现的最老的木建筑还要老吗?”
繁复的测量与艰难的考据开始了。他们看到殿内的22根檐柱和14根内柱围成一个“回”字形,在宋人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这种形构被称为“金厢底槽”,这正是中国古代早期木结构建筑特有的型制。梁思成又发现,这大殿的屋顶架构,只在唐代绘画里才有。而塑像、梁架、斗拱、藻井甚至壁画、墨迹都明白无误地传达出晚唐遗风。
梁思成先生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构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个别地说,它们是稀世之珍,加在一起它们更是独一无二的。”至此,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的说法被否定。佛光寺这座被忘却千年的奇珍惊动了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