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地藏经讲义第三十三卷-3

来源: 发表人: 2023-06-15 浏览量:187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毗婆尸”是梵语音译的,意思叫‘胜观’,胜是殊胜,观是观察。我们凡夫对于一切万物往往看偏差、看错了,换句话说,就是不殊胜。这个殊胜是对于一切诸法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观就叫胜观。我这个讲法大家听了一定觉得含糊笼统,我们没有办法学习。实在讲‘观’就是你的观念。《楞严经》上说得很好,什么样的观才是真正殊胜之观,交光大师在注解里面教给我们‘舍识用根’,那真正是名实相应的胜观。说得虽然不错,我们凡夫做不到,凡夫用的是第六识,用的是意识,舍识用根那就不用意识了。根是根中之性,也就是说我们用见性见色,这个观就殊胜。诸位要晓得楞严会上,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观世音菩萨他所修的法门就是这个,‘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提出的修学报告,他怎么修行成功的?就是用根中之性,根中之性是真心;换句话说,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用见性见色,见色那就不是色尘,我们用眼识见色是色尘,尘是染污;如果用见性见色就见色性,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他们本事大,我们非常差劲,用闻性闻声性,用鼻性嗅香性,舌性尝味性,明心见性。我们很糟糕,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是六种污染,人家六根接触外面六种是见性,所以见性之后才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那当然,六根所接触的都是真如本性,见性成佛。

  见性的是什么人?给诸位说圆教初住菩萨,所以我们就晓得,《楞严经》上二十五位菩萨都是圆教初住菩萨。这是我们从《楞严经》上去看,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示现都是说他们自己,用什么方法修行证果的,他们做一个代表。这二十五是二十五大类,每一类里面数量很多很多,他们就代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将无量法门归纳为二十五类,不是法门就是二十五种,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这二十五个人都是圆初住菩萨,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示现的身分是初住菩萨;在《华严经》上示现的身分,将来到五十三参诸位读到是第七回向;在《法华经普门品》里面地位是等觉菩萨,所以在哪一会他用什么样身分来示现。

  这个地方我们把话再说回来,应该从哪里下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用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第一念是见性见,我们睁开眼睛看外面的境界,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分别执著的时候这第一念,这一念佛知佛见,这一念是见性。可是凡夫没有办法保持,到第二念就起分别执著,第二念就落到意识里头去,你能够永远保持第一念,你不就成佛了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眼睛睁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时候是见性见色性,你的见是真实的,外面色也是真实的,诸位晓得这就是一真法界。可是第二念起来他就有分别、有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立刻就现前,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人家是一真法界?因为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时空是一不是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十方,是在这个境界里头。第二念起来的时候,妄想、分别、执著现前,就把一真里头变现出无量无边的障碍。不只十法界,十法界是讲大别,十实在讲不是数字,十表无尽、表无量,道理在此地。

  大乘佛法里面叫修行,修行叫修观,修观不仅仅是宗门,教下也修观,止观。所以修观是我们佛法修行,也是一个总纲领,在佛门里术语叫‘大陀罗尼门’,是个总纲领。不会修观的,才叫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带业往生,修观就不带业。你念念是清净平等觉,这就是佛家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清净平等觉。清净,不执著,没有执著;平等,没有分别;不分别就平等,不执著就清净,没有妄想就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你能与这个相应,那当然成佛了,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所以一个念头起来就坏了,那个速度之快,比光、比电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快速堕落,快速的在变化。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真正懂得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生佛不隔毫端,就在一念之间’。我们的看法,我们六根跟六尘境界的接触是错误的接触,诸佛菩萨的接触是正确的接触;他是大觉的接触,我们是迷邪的接触。这桩事情佛跟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转变在自己,佛菩萨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转变,转变在自己,修行在个人,佛菩萨再慈悲,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转变。我们自己懂得转变、肯转变,佛菩萨看到欢喜,我们不懂转变、不肯转变,佛菩萨也无可奈何。这是说毗婆尸佛胜观的意思。

  注解里面末后他引用《大庄严论》一首偈,在一百四十二面最后一行,这个偈子四句我们要记住。‘无病第一利’,利是利益,什么叫真实的利益?没有病。‘知足第一富’,世间人追求富贵,什么是富?知足是富。过去佛弟子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第一富,知足。‘善友第一亲’,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善友。‘涅槃第一乐’,涅槃跟前面讲过,涅槃的意思玄奘大师翻得好,‘圆寂’,功德圆满,清净寂灭,这是第一乐。他末后这两句话,‘此乃受即不受,无受即受’,这两句话的味道很长、意义很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果然能回头、能觉悟、能认真的学习,说这个“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他当然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他这个‘胜妙乐’,就是末后这个偈子所讲,决不是世间五欲六尘之乐,决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之乐,你要把这个看作乐,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乐佛法里面讲乐是坏苦,不是真乐。胜妙乐是真乐,末后这首偈子实际上就是解释‘受胜妙乐’,他说‘受即不受,无受即受’,这才是真正的胜妙乐,与前面因行里头胜观相应,胜观才得胜妙乐。我们看下面第七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