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入佛门以来,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死后升往弥勒天。在游西域时,他又听说无著兄弟都升到了弥勒天,于是他更加频繁地发愿请求,每次都有所感应。
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告诉和他一起翻译的僧人和弟子:
“有为之法都是会灭的幻影,形体这种虚幻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我到六十五岁时,一定会死的,现在谁有问趣,可速来问。”
“年纪未到耆耋,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听到人惊奇地问。
玄奘答道:“此事我自己知道。”
玄奘于是前去向佛像告别。有门人要外出的,玄奘对他们说:“你去吧,我现在就与你告别了。你再也不用来见我了,来了也见不到我。”
正月九日,玄奘告诉寺中的僧人:
“我要死。经里说,身体是可恶的,就象死狗一样。我死已后,把我的尸体在接近官寺的安静之处下葬。”
说完就躺下来,闭眼睁眼,只看到大莲花,鲜艳洁白,又看到自己高大的身相。玄奘知道是自己将要升天的时候了。玄奘让僧人们读他所翻译佛经的名称,他感到很欣慰。玄奘把寺中门人全部召集起来说:“无常将近,快来相见。”并在嘉寿殿的香木上挂菩提像,向它施礼,并再次向众僧告辞,而且留下了给皇帝的表奏。然后他自日默念弥勒,让旁边的人人念:
“南谟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谟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以必生其中。”
到二月四日,玄奘右手支头,身体侧卧,寂然不动。门人问他:“这是什么姿式呢?” 玄奘说:“不要问,妨碍我的正念。”五日中夜,弟子问:“和尚一定能生弥勒天吗?”玄奘回答说:“一定能。”说完就断了气。玄奘死后两个月,尸体形色如常。
玄奘死后,皇帝下诏入葬,并让京中僧尼制作幢盖前往送行。只见送葬的队伍中,素盖白幢,如白云浮动,哀乐之声响彻云霄,令人神动。四俗为他悲痛,七众对他的死表示惋惜。玄奘下葬在白鹿原,在方圆四十里的地方,僧俗两众充满其间。后来,皇帝又下诏把玄奘改葬于樊川,把玄奘的尸体从地下抬出来,其面色就象没死时一样。众人叹奇异。如果玄奘不是愿力持久之人,怎么能这样呢?
玄奘默默地来到世上,轰轰烈烈地过了一生,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