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讨论、分析,我们对禅门公案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是我们准确解读、参究公案的前提。事实上,要比较清楚地解读公案玄旨,在参究中得到真正的智慧和精神解脱,还必须了解一些佛教的基本知识,诸如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论、佛教在中国的弘传、禅宗简史以及三宝、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印、缘起、圣谛、因缘等基本名相都要有所把握。此外,在具体的解读、参究过程中,尚需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大语言原则,即不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知见情识,时刻想到在人类情识之外的天地万物,也有其“情识”和“语言”,这是参究公案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基本方法。
第二,禅家特色在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故直截了当的非理性思维,直觉观照显得特别重要。历代公案反复强调的,无非要人放弃凡俗分辨执着,超脱生死名利妄念,调息生命自然本性。故一切公案言句,最终只能作随机直解,不可执着于文字表面,更不可局限于逻辑推理,在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上兜圈子。
禅门公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公案中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它既有宗教宣传、教义阐释、开化的内涵,也有哲学思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论的内涵,既有社会道德、人伦品藻的内涵,更有心理学、美学内涵,它对人生体验、情识智慧的开发,则是历来受到禅宗内外喜爱、激赏的直接原因。故公案的解读不可作程式化,更不可死守成说,局于一解。只要是自体本性,直觉观照,联想所及,发散思维,尽可随宜设化,方便作解。
此外,禅宗特别强调自证自悟,反对流于言句,故参究公案宜与生活日用打成一片,在对佛法的不断修行中,渐渐领解公案玄旨。
愿禅门公案启迪你无穷智慧。
愿无穷智慧伴随你自在人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