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佛教东传,中土设立戒坛传戒以来,沙弥、比丘、菩萨三坛戒法要在三个不同时期分别授受,至明清之际,汉传佛教创立了一期三坛顿受的“三坛大戒”制度,这种传戒方式可谓中国汉传佛教传戒制度的再创制,体现了中土大乘佛教会通大小乘的“会通之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运用,是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独特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坛大戒”制度仪轨沿革的纵相梳理,以及《弘戒法仪》和《传戒正范》这两部通行戒本的横向比较,以明确“三坛大戒”制度于明清之际确立的义理基础,进而指出该制度是佛教戒律制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佛教戒学思想于明清之际实现成熟与完善的根本标志。
一、明清之际“三坛大戒”制度的仪轨沿革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政府解除了开坛传戒的禁令,一时诸方丛席竞相传戒,因无统一的传戒仪轨,传戒者也大都不通律典,导致多处均是不依律制的非法别众。面对诸方传戒的积弊,明末一批习律,持律的僧人深入经藏,爬梳律典,对传戒仪轨进行设计和实践,立图提供一个诸方可遵的传戒范式:其中,古心律师撰有《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并在现实层面最早践行了三坛大戒齐受;于古心处受具足戒的临济僧人汉月法藏,撰有《弘戒法仪》二卷,后经其弟子超远检录为《传授三坛弘戒法仪》一卷,该传戒仪轨盛行于湘鄂一带;古心的再传弟子见月律师撰有《传戒正范》四卷,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佛教三坛大戒传戒仪轨从实践到理论的最终完成。后人称“传戒之书,律中名为授戒羯磨。东土宣律师以后,自华山《传戒正范》一出,而天下奉为司南,名曰律主,是诚足以庄严佛树矣。”
1.律师古心之《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古心是晚明佛教恢复开坛传戒后,第一位奉命传皇戒的律师,并最早践行了沙弥、比丘、菩萨三大戒在一段时期内次第授受的传戒形式。其所撰的《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于传戒最大的贡献是申明了应依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之顺序次第授受,并特别强调持守“前戒”是得受“后戒”戒体的前提和保证。正如其在受沙弥戒仪中所言:若欲“秉受具圆,必须从前所受十戒之相,一一陈白。若有犯者,如实发露忏悔,不得覆藏瑕疵,隐覆在心。……诸沙弥等,从受十戒,若久若近所犯戒,从实发露,令汝如法忏悔,净其器皿。诸师坐前,白四羯磨,方受大比丘戒。”,而比丘二百五十戒戒相清净,七遮罪秋毫无犯,方可从受菩萨大戒。与古心同时代的袾宏亦持同样的观点,他在《梵网经菩萨戒义疏发隐》中援引《菩萨善戒经》,指出“菩萨摩诃萨先当具足学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若言不具优婆塞戒得沙弥戒者,无有是处;不具沙弥戒得比丘戒者,无有是处;不具如是三种戒得菩萨戒者,亦无有是处” ;又“譬如重楼四级,自下而上,次第历然,不可躐等;受戒亦然”。两位弘律大德,均秉持戒律应依沙弥、比丘、菩萨的顺序次第受持,实则是对当时不依次第,只言顿立、直入时弊的纠偏。
尽管古心之《经律戒相布萨轨仪》在教义、仪轨上略显简单、粗糙,其对佛教三坛大戒传戒仪轨的设计也仅具雏形,但是他对三坛大戒传戒仪轨的发展、完善实有首倡之功,因此《经律戒相布萨轨仪》当属三坛大戒的开山之作。
2.禅僧法藏之《弘戒法仪》
法藏所撰之《弘戒法仪》承继古心之《经律戒相布萨轨仪》,是晚明第一部完整陈述三坛传戒仪轨的著作。据《弘戒法仪》序言所述,法藏于云栖袾宏处受沙弥戒,在古心处受具足戒,又在云栖塔前得受菩萨戒,愤于当时因戒坛封闭,“仪法尽亡”,禅律两宗“相互讥诃,难于会和”的局面,乃“求拾古规”,参演于古心处所受的具足戒仪,仿照袾宏《梵网经菩萨戒疏发隐》中的菩萨戒仪,力图达到“禅教律三宗,会归实相无相,涅槃妙心之一旨” 的境界。
作为第一部传授三坛大戒仪轨的著述,《弘戒法仪》的特点之一是内容丰富,为使受戒之人有本所依,广利在家、出家二众,法藏集三归、五戒、八戒、剃度十戒,比丘白四羯磨,菩萨戒等为诸品说戒之式;汇《沙弥律仪要略》、《比丘戒本》、《梵网经》为三种诵戒之本;列随机羯磨为比丘之法则、着《梵网一线》上下卷,作为禅律一心之宗旨;更兼及佛教藏经四卷述禅、教、律三宗为一的实相之旨。
《弘戒法仪》的特点之二是法藏结合自受三戒之经历,广泛吸收诸家的戒本、疏记,使得所举之法得有依凭,传承,其中出家、在家所受之五戒、八戒,受沙弥戒、比丘戒多引自戒坛古本;授菩萨戒法则远承《梵网经》之宗趣,直依云栖《梵网经疏》之意旨。
法仪依先授三皈、五戒,次授沙弥戒,再授比丘戒,最后授菩萨戒的顺序次第演进,法仪每一项的内容,以及仪法的出处如下图所示:
法藏《弘戒法仪》授戒仪轨演进次第表
弘戒法仪
三皈五戒仪
1.授在家二众三皈依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2.审在家、出家求授五戒、八戒并求剃度十戒等遮难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3.出家、在家授五戒法仪(出自戒坛古本)
第一请师
第二开导
第三请圣
第四忏悔
第五遮难
第六皈依
第七结戒
第八说戒相
第九发愿
第十嘱诲
授沙弥戒仪
4.沙弥得度仪(出自《百丈清规》)
5.将登坛授具足戒预问难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6.或将出家、或将受具足戒先授四依法仪(出自昭庆戒坛古本)
7.将欲登坛受具先整授沙弥十戒初禀堂头和尚仪法(出自戒坛古本)
第一明请师法
第二正请师法
8.次差阿阇黎授沙弥十戒法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