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之性质
塔之性质,是就塔的宗教属性和建塔的目的意义而言。依此来划分塔之种类,儒家有纪念塔、墓塔、标志塔等;道家有风水塔、道人塔等;佛教以所藏之物又分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籸塔等;若以佛教本身的性质意义则别有祈福塔、报恩塔、法身塔、寿塔等等,而五台山现存的儒家塔有龙泉寺西北坡上的令公塔、石咀乡台麓寺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等;属于道教的塔有定襄回凤塔;属于佛教的塔有塔院寺的释迦文佛舍利塔、文殊发塔、显通寺藏珍楼中的象牙塔、东台笠子塔、西天寺遗址上的宗喀巴衣冠塔、鱼湾普同塔、镇海寺三世章嘉国师灵塔等高僧墓塔、三塔寺的文殊塔、普贤塔、观音塔、中台顶的祈光塔、佛光寺的无垢净光造像塔、镇海寺的镇海塔、宝华寺的飞来塔、法华村的大华严经塔、善德堂的衣钵塔、佛光寺塔坪上的杲公唯识戒师和尚预修之塔、显通寺妙高处的五方佛塔、显通寺铜殿中的释迦佛塔、多宝佛塔、灵丘县曲回寺的无缝塔等等,真不愧是中国著名的汉藏佛教圣地,佛塔种类极多,是中国佛教塔文化的宝库。
塔之位势
塔之位势,就是塔排列的位置和样态。依此来划分塔的种类,有孤立式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栱立式塔等。就五台山宝塔而言,有下列之塔:
一、孤立式,就是单纯独立的式样。此类塔五台山遗存很多,如竹林寺舍利塔、车沟砖塔等等。
二、对立式塔,就是两塔对峙的式样。即通常说的双塔。据《历代名画记》卷5l说,东晋元帝时(317—322),谢尚和、戴若思在武昌昌乐寺造的东、西两塔,是我国最早的双塔,可惜已毁。我国现存最古的双塔是造于唐初的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大殿前的双塔。山西省最早出现的双塔是较昌乐寺双塔晚150年左右、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中的浮雕石刻双塔。山西省现存最古的双塔是临猗县城妙道寺内建于唐、宋时的双塔。其最高的双塔是太原永祚寺双塔,高54.78米。而五台山现存最古的双塔是塔院寺内的大白塔和文殊发塔。建于元、明时候。其最典型的是显通寺铜殿内,造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两座木雕佛塔。其型制、大小、材料均同,都是八角基台上置一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分每面都饰以云纹、花卉等图案,转角处还置有角板。座上还饰有一圈肥硕的覆莲瓣,承托着坛形覆钵,塔身正面中央雕一火焰形的佛龛,一个上书“释迦佛塔”,一个上书“多宝佛塔”,字体圆润, 金光闪闪。其中,多宝佛是东方宝净世界之佛,其入灭后以本愿为全身舍利,而多宝佛塔就是安置多宝佛全身舍利之塔,《法华经•宝塔品》说,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华经》时,忽然地下涌出多宝佛塔,塔中发声赞叹释迦牟尼,善哉善哉,如所说者,皆是真实。证明佛言皆是真谛。铜殿中置此二塔,意在说明五台山灵鹫峰是世尊说《法华经》之地,有多宝佛作证。释迦佛塔的塔脖子上多了一圈宝珠,其余都是十三级相轮,但释迦佛塔的宝盖上却又少一圈宝珠,其上又都是桃形宝珠。通身桃木雕成,外涂橙红颜色,雕刻精细,线条流畅,装饰华丽,是一件珍贵的明代文物。
三、排立式塔,是诸塔并排于一直线上之样式。我国现存最古的排立式塔,是山西省太谷县凤凰山上并排的3座唐塔,五台山三塔寺内的3塔,就是排立式塔。该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1987年,西藏朝台僧人又予重建。3塔布局为排列式,一字儿并列于寺院中,形制仿佛,大小一样,通身砖砌,外涂白垩,塔顶为黄色,高约4米。塔基为石砌四角基台,边长2.8米。上置四角束腰须弥座,座的上下部分都是叠涩、反叠涩三层构成的平台。束腰部分平整光洁,毫无装饰。座的上部之上,为反叠涩五层方形平台(右面一座反叠涩四层,且每面都有方洞),正面中央置一正方形的石块。内雕塔名,由左至右,分别为文殊菩萨塔、普贤菩萨塔和观音菩萨塔。平台上为敦厚结实的坛形覆钵,正面砌一火焰形的十三天刹身和宝盖、仰月、圆光、宝珠组成的刹顶。塔座高大,巍峨壮观。是五台山仅有的一处覆钵式的三大士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