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陈兵:佛弟子要在恪尽社会责任中实践佛法(3)

来源: 发表人: 2023-01-08 浏览量:769

在尽责任中了生死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佛教徒个人了生死的大事一体不二,并非水火难容。各种社会责任,对学佛了生死而言,决非不得已的负担与障碍,而是必不可缺的胜缘。以上所举三重社会责任,都属传统佛教五乘道的基本内容,不出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的正道和现世安乐、利乐众生、普度众生、庄严国土的意旨,皆可证之于经教。五戒十善、六度四摄,利乐众生,庄严国土,都必须在与众生的关系中,主要是在人类社会中实践,在社会责任中完成,离开人类,脱卸社会责任,便无从成就佛果,也难以自了生死。所谓了生死,并非死后方了,并非离社会责任才能了,要在于我人生活之当下,以智慧照破自心中的我法二执,证见本来无生的实性。《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善法,指五乘正道、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皆可具体摄于以上所举三重社会责任中。三重社会责任,要在现实人间以我人身心去承当,皆属做人、完善人格之事。当一个人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切的大悲心、离我法二执的清净心去做时,便可于做人、尽责任中自觉觉他,增长福智,虽未必能当下三身圆满成佛,却足以了脱生死,分证佛德。另一方面,力尽诸责时,都有个克己利他之事在,所以只要全心尽诸责任,烦恼根株--我法二执自然淡化、消解,福智资粮自然积集,人格自然完善,完善至极点,即近于佛。太虚大师所谓“人成即佛成”,印顺法师所谓“从人而向于佛道”之人间佛教的深意,大概即在于此。依佛理而言,这无疑是学佛正道,甚至可成为快速成佛的圆顿之道。若人能于一念间以离我法二执之心恪尽诸责利益全人类,则可于当念间成佛,较密法由三密相应的观修成佛更快。若人于恪尽诸责、作诸功德后,于临命终时深信切愿往生极乐净土,必能遂愿往生,比未尽责任多所亏欠而仅持佛名号者往生更易,生品更高。何以故?福德深厚、事理俱到、自他两利、生死根株易拔故。一个人即便遁世入山修定发通,乃至修密法得悉地,也只是自己有所成就,至多是自了生死,离圆满成佛尚远。何况从来入山者多如牛毛,成就者寥若晨星。就算得大成就自了生死,还须再来人间多生多世尽诸责任,广结善缘,利乐百千亿众生,方能圆满成佛。与其他生后世再来人间尽责利人,何如当下即在人群社会中好好做人,恪尽诸责,广行劝化,弘扬正法,从做人直趋佛道?盲目效法古人之离尘出世入山苦行,欲图尽快了生死而不顾社会责任,到头来往往是佛未能成,人先做不成。究其原因,便是未能深解佛法了生死的旨趣,不知做人与成佛的密切关系,没悟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真意。 

具有无上价值的佛法,只有通过广大佛弟子在恪尽社会责任中的实践运用,方能使世人透过其社会价值而认识其本具价值,方能在人间发挥其建设净土的应有功用。身为佛弟子,尤其是生当斯世的佛弟子,肩负着维系人类文化慧命的伟大使命,责任重大,当勇敢担荷,全力承当,不负我佛,不负众生,不负此生。 

陈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四川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佛教理论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