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圣道门修行之四预流支
在圣道门的修行里,无论是大乘还是声闻乘,有一个修行的通轨:在见道、在悟入诸法的实相之前,有四种前行的方便,称之为“四预流支”,就是说,预入圣流,成为圣者,有四个方便,或者说四种因。第一是亲近善士,第二是多闻熏习,第三是如理作意,第四是法随法行。这四点你们要记住,非常重要啊!
亲近善士
为什么第一要“亲近善士”?“善士”者,最上善士唯佛乃是,所以我们称佛陀为“大师”。我们现在表示尊重,经常称某某为“大师”,但实际上,唯有佛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大师。我们现在也经常称某位师父为“法师”,其实要到九地菩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法师。为什么?因为九地的菩萨得十无碍解,到这时才能远离一切问答怖畏,能够答众生的一切疑难。这里我们讲亲近善士,最重要的就是要去亲近佛陀,因为只有佛陀所说的法才是无垢无染,所谓法义圆满,纯一满净,文义圆满。它不光是义理圆满,包括文字都是圆满的,它有着殊胜的功德。那么,我们其他的人,没有成佛、乃至没有圆满、没有成为大乘无学果位的人,我们在讲法上面,都犹有缺漏,还是有不圆满的地方。所以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亲近佛陀,这在大乘的修行里被称为趣入见道的四种利益之中的“因利”,或者说“善友利”。在《摄大乘论》里讲到,我们要想悟入大乘境界,必须“承事供养亲近无量诸佛出现”,才能够对大乘佛法深生信解乃至发起修行趣证,要积累无边的福智资粮。所以《阿弥陀经》里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自然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趣入圣道。那么,怎样积累福德因缘?最重要的莫过于亲近一切三世诸佛。
《般若经》里把“念佛三昧”称为“除诸业障第一三昧”,就是说,修行要想清净障碍,灭除罪障,最为殊胜的三昧就是念佛三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说,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所以念佛功德所灭罪障逾于恒沙,恒沙所喻之劫都不能来比拟。那么这句经文往往被我们看作是一个广告词,就像一个宣传手册一样,它多多少少要来表扬一下:你看我们念佛的功德非常了不起,念一句佛号就能灭除无量无数的恒沙罪业,大家觉得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但是,事实上,这个是完全如是的一个说法。因为,这里的念佛尤指趣入念佛三昧。般若经典里讲,在佛陀的一切无量三摩地门(三昧)里面,这个念佛三昧是什么呢?是灭除业障第一三昧。通过对佛陀的亲近依止承事供养,随学其法,就能够使我们去除无边的障碍,积累无量的功德。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福智二种资粮,这在“亲近诸佛、如法承事供养”一法里面就已经圆满具足。
为什么圆满具足呢?因为亲近佛陀、听闻佛法能够积累智慧资粮,熏习我们的般若种子,让我们八识田中来自于最清净法界等流的佛法不断任运增长。同时,供养承事佛陀,也就具足了无边的福德资粮。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引用经论来说明,我们在拜佛的时候,身体趴下去所占的这么大小的面积啊,从此地面,乃至金刚际这里面所有的微尘,所有的碎为微尘啊,一尘一劫,我们以此拜佛所招感到的转轮王的果报,还要超过这样的数量,超过这样的时间,所以这个果报是非常的不可思议。以佛陀为所缘境来修行所获得的福德无量无边,不可穷尽,用我们凡夫的智慧,是不可以计量的,所以说它能迅速地积累福德资粮。
《大乘庄严经论》里说:“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备无边际”。成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二者圆满,缺一不可,才能被称为是两足尊的佛陀。而要具足这二资粮,最殊胜的方便莫过于以佛陀为所缘境来亲近承事供养,以其他任何所缘境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这是第一点,要亲近善士。
多闻熏习、如理作意
接下来,“多闻熏习,如理作意”,这是刚才我们讲的成就圣道的另外两种因缘。不光是大乘佛教讲,在《阿含经》里面有讲到,《般若经》里面有讲到,《大般若经》里有讲,在《宝积经》里有讲,在很多的经里面,还有很多论,比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等等,无量的经论里都说,要成就出世间最上无漏智慧,一定是要以多闻熏习和如理作意为其因缘。为什么呢?因为由此闻思所成正见才能够引发毗婆舍那的观慧,依于此观慧的修行最后才能克服世间的种种妄见,从世俗的虚妄分别中解脱出来,趣入无分别的圣智。因为成佛是获得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成就最为无上周遍圆满的智慧。这个智慧,要依于这样的修行来获得。这在一切大小乘的经典与论典里面,都共同如是说到。我不完全地搜寻统计了一下,至少有不下十种,都是这样的。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见,这是一切大小乘修行的通轨,非常重要。
摄四归一
而“多闻熏习如理作意”又是以“亲近善士”为基础为方便的,最后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法随法行”,趣入智慧的境界。所以在这里,依止善士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善士难遇,佛法难闻
但是对于“依止善士”,这是容易获得还是不容易获得?我请问诸位善友。有些人说,挺容易的啊,对不对?寺院里讲经,我想去就去。只要我有空,去了之后法师就可以讲。有的时候就跟我们看电视点播频道一样,法师你给我讲个净土,法师就讲个净土,法师你给我讲个般若经,法师就讲个般若经。你们觉得很容易对吧?大藏经摆在屋子里,我想看哪本看哪本,对不对?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对闻法生起轻易之心,觉得这很容易。但其实,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非常难以获得的。要知道,哪怕是闻一佛名,听到一声佛陀的名号,都是我们无量劫中久修善根所获得的功德,才能以此因缘,获得此胜境。有些人可能也就把这个善根当作露水善根,太阳一出来就蒸发掉了。虽然过去有这样一个学法的善根,但是呢,他又轻易地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舍弃了暇满人身的真正要义。所以,亲近善士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亲近佛陀。佛陀出世,甚难可得。
因此,在座的诸位,你们是非常非常有福报的,都不知道过去生修了什么样的伟大的功德,是修了佛陀的舍利塔,还是拯救了无数的众生?有各种各样殊妙的功德,才能够使你们生在佛世。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佛,还有缺憾,但是我们已经感到很了不起了,因为,我们毕竟生在有佛陀化度的世间。虽然我们是通过经典或者善知识的讲解来间接地学习和了解佛陀所说的法,但是毕竟还能够听闻到佛法,甚至像净土法门这样一种甚深难信之法,你看我们现在也能够听闻修习,如说而行,所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了解到这一点,就不会觉得“亲近善士”很容易获得而轻视它。我们要了解,佛陀的出世啊,甚难可得,这要有无量的善根福德,才能够招感到佛陀出现于世,招感到我们去听闻佛法。
即使大藏经就放在你的房间里,也不是随时就能打开闻法的,一定要有善根,你才会有心思、有这个兴趣,去把这个佛经打开,否则的话就算是像念“阿弥陀佛”这么简单的修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忘在脑后。有一句话叫“临时抱佛脚”,遇到大灾大难了,突然一下想起了佛陀,这个时候好好地念两声。所以有的时候大家往往念观世音菩萨比念佛要诚恳,因为很多人都是遇到灾难了才赶紧念“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啊,对不对?这个时候,有困难了,他很诚恳,但是困难一过,他又该干嘛干嘛了。这就是善根微劣的表现。甚至有的时候我们还会善根退堕,这时尽管大藏经摆在那里,你也不会去翻,善知识在这里你也不会去请教,或者你跟善知识在一起的时候,唯说世事,谈论的都是什么呢?世间法。“师父,你吃好了没有?”你没有问:“师父,你给我讲讲佛法,讲讲解脱的要领吧!”没有。这是我们善根退堕的表现。就算是佛经摆在那里,你要能够去翻开它,能够看上一字一句,都是要有无量的善根来作支撑的。
所以要想能够随常地亲近佛陀,听闻佛法,就要往生净土,就要生在佛前,就要生在佛陀讲法的大会众之中,来听闻熏习,以此作为整个佛法修行的前方便。如果没有这些的话,我们的修行会非常困难。
你设想一下,即使是在佛陀的时代,能够听闻佛法的人,三分之中可能仅占一分;能够见到佛听到佛陀教法乃至一句一偈的,可能只是一少部分人;那么在这些听闻佛法的人里面,还能够如说修行的,可能又是少之又少。更多人虽然生在佛陀的时代,却并没有听闻佛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娑婆世界是一个染土。佛陀能够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出现于世,这是甚难希有的。我们能够在这里对佛法生起乃至一念的信心,都是因为我们过去跟佛陀结了缘,是佛陀所度化的弟子,所度化的众生。也许佛陀从那个地方走过去的时候,我们是那个小蚂蚁,佛陀看到我,祝福了我一下,小蚂蚁,愿你赶紧消除业障,见佛闻法。可能因为这样的一个因缘,最后我们就生在佛世,现在也能够来听闻佛法,对佛法、佛陀生起信心和道念。佛陀在过去生精进修行的时候,特意地去培植众生的善根,所以等到佛陀出世的时候,众生的善根已经成熟。
但是佛陀啊,并没有像弥勒菩萨那样着意成就清净的佛土,这样的方便去作意修行。菩萨修行有两个重要的方便,一个是成熟有情,一个是严净佛土。释迦牟尼成佛出于无限的悲心去培植众生的善根,此时众生善根已经成熟了,但是佛土还尚未严净。由于这部分众生善根已经成熟,能够招感佛陀出现于世间,所以佛陀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给我们讲法。但是,由于这样一个娑婆世界——我们也把它叫做堪忍世界——有苦有乐,甚至很多时候苦多乐少,暇满人身甚难可得,更多的人为了追求生计而劳碌一生,更不要说有时间有闲暇去修习佛法。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真正能够有成熟善根去听闻佛法的人是很少的,更多的人因为环境的恶劣,修行非常辛苦,往往是进一步又退三步。大家有没有这个体会呀?就象我们现在来打佛七,精进修行,这七天非常努力,等到一回去马上就放逸懈怠,散成一团。有没有?这是世间众生的通病。没有佛陀的摄受,环境又恶劣,这时候你要去精进修行啊,实际上是有很多困难的。
在《解深密经》的“如来成所作事品”里就讲道,我们这个染土之中啊,八事易得二事难得。什么是最容易获得的呢?各种邪见众生特别容易获得,对吧?我们经常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种种错误的观念来引导我们。有的时候我们会被很多的相似佛法所诱惑,拼命地学习,原来学的都是什么呢?是相似佛法,是错误的观念,并没有真正契合如来的圣道。然后是,下劣作意的众生非常容易获得。什么叫下劣作意啊?就是自私自利仅仅追求自身的解脱,没有发起广大的菩提心,要度化一切有情的菩萨的无上菩提之心。象这样的众生是难能可得的,反过来,下劣作意的众生随处都是。
佛陀度化众生啊,他在任何的境界里面,只要众生善根成熟,他都会现身度化。但这里面犹然有几种差别。有的时候佛陀出现在染土中来度化众生,就象佛陀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度化我们一样。更多的时候,佛陀在清净的世界去度化众生。后面我会跟大家讲,这个净土啊,里面也是有很深的密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