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8475920
本馆由[ 老虎 ]创建于2010年08月22日

-------“秘密文件”的历史记录---------

发布时间:2010-08-22 17:31:20      发布人: 老虎
-------“秘密文件”的历史记录--------- [回复]
访客:张京安 | 2009/09/14, 13:07 | IP地址:123.175.205.*
-------“秘密文件”的历史记录--------- 为了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缅怀先烈,我详细地整理了家父生前留下的资料。在资料中,我发现他生前精心保留的有关太原解放老照片九张和三幅当年攻打四大要塞牛驼寨和山头要塞战斗部署要图。 但最引起我关注的是一本用手工精心刻制、蜡版印刷在麻纸上的小册子。 小册子封面上(秘密)二字和“一九四八、十二、五印”"战术经验摘录"引起我的兴趣。在文件中夹着家父生前写着的一张字条:“这本小册子是临汾旅攻打太原外围的几个据点后,纵队首长对登城总攻战斗的战术要求及历次攻坚战斗经验的总结。关于“太原战役的战术问题”有关文件,已于太原解放四十周年时赠牛驼寨烈士陵园,陈列在展览馆第一展室中央展柜内。” 原来这是在太原战役中,1948年12月5日八纵23旅(临汾旅)印发的-秘密文件.上面有八纵首长关于解放太原登城战术的指示信、23旅67团攻占杨家屿南独立碉的总结和阵地的警戒与配备等,文件有16页。 文件中针对即将开始的解放太原,登城总攻战斗中的突击队、连、营、团的任务、组织、指挥、战术等作出了具体要求.从此资料中可以看到当年我军在太原战役总攻前的战术准备工作是十分精细的,上至纵队首长对战役的战术总结研究到了登城突击小组携带的武器装备、人员配置及战术动作、联络方式......等。我反复将文件看了多遍,仿佛置身于了60年前的太原解放的登城总攻的战斗中--- 1949年4月24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解放大军做好了一切总攻太原城垣的战斗准备。在我东线18兵团右集团60军突击阵地上,登城突击团临汾旅537团全体指战员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紧挨在我突击阵地后方是刚刚放列的集团军炮兵群,树起了一道道的钢铁的长城。一线是八二迫击炮和一二零迫击炮;二线是山炮和野炮;三线是榴弹炮。炮兵阵地依据地形排列,是那么庄重和威严。炮手们将距离、方位角、高低角依据试射数据进行着标定,一切都在悄然有序地进行。突击之前,这是一个无比兴奋的不眠之夜,炮手们睡不着,突击手们睡不着,全团指战员没有一个睡着的。大家仰望着夜空,期盼着早点冲破这黎明前的黑暗。 早晨五点半钟,在太原前线司令部统一号令之下,太原前线我军,发起了攻城作战。只见红、黄、绿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象绽开的花朵迎接着黎明。全线一千三百门大炮,从四面八方,一齐向太原城墙和城内的重要军事目标猛烈轰击,炮声震撼山河,发出电闪鸣雷般的隆隆声。倾刻间,雷霆万钧,硝烟弥漫,天昏地暗,距城50米外壕的边沿都看不见城墙。 按原战斗预案早5时30分发起战斗,9时登城。为了减少登城部队的伤亡,狂风暴雨似的炮火要连续轰炸三个多小时,彻底打开城墙缺口。结果不到七点,城墙完全被烟火淹没。此时,师属炮兵群已看不清准确的轰击目标,无法修正偏差。黄定基师长在师指挥所观察孔里,手捧望远镜及时地观察到以上情况,他镇静、迅速、准确地判断后,抓住战机下定了决心。他经电话请示上级,命令各个炮群炮火停止轰击城墙豁口,要求炮火转移射向,向突破口两侧城墙进行摧毁轰击;还要求炮火向城内敌人可能增援的纵深街道进行阻拦轰击。与此同时,命令战前早就准备好炸药包的工兵部队,立即对没有完全被炮火摧毁击塌的突破口,进行连续爆破。并对我突击团下达命令:“要顾全大局,巩固好突破口,先接应兄弟部队登城,然后再向纵深发展。” 炮火发起至7时许,传来兄弟部队十九、二十兵团提前登城的消息。为了不失时机,协同作战。黄师长下达了采取爆破与云梯相结合强行突破的命令。 当时我突击团前方突破城墙的位置,经过炮击只形成了斜坡,没有缺口。按照炮火与炸药爆破并举的战斗预案。在炮火转移的瞬间,师工兵连50多名爆破突击手奋勇前行,用3000公斤炸药,对城墙上尚未被炮火彻底打开的豁口进行了强行爆破, 随着连续四声巨大的爆破声响后,在我突击城墙的位置上出现了一道十多米宽的缺口。 我537团一营登城突击队与535团二营登城突击队兵分左右两路,在登城军号吹响的瞬间向突破口冲去。突击队(排)由爆破组、突击组、机枪组、联络组组成。只见突击组的突击队员头戴钢盔,身穿炸弹衣(每人携带12枚手榴弹,两枚黄磷燃烧弹,两个讯号筒),有的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有的肩跨卡宾枪,手握长把军刀;随后跟进的是由三挺转盘机枪(苏式)组成的机枪组。冲在最前头的是突击队的突击组,随后紧跟着机枪组和登城战斗联络组,联络组扛着的一面大红旗。突击队员们争先恐后勇猛冲杀而上,高擎战旗的战士紧跟着突击组之后,显示着城头我军的战斗位置,以便城外我军炮火的及时支援。我战斗突击组在组长钞富彬的带领下向上攀登,在城墙缺口上端好几具敌人尸体挡住他们,第一名登城英雄刘永昌用脚将尸体踢开,用一只手抓住埋在城墙下敌人尸体的双脚,一跃而上,紧接着韩治国、钞富彬、高来风等勇士冲上城墙,用讯号筒发射出讯号显示着部队的位置,然后配合后续部队,占领了突破口,仅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在7点20分他们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制高点。战后钞富彬被60军授予特等功臣称号。历史将铭记:“刘韩秒高四英雄,总攻太原为人民;红旗插在并州城,大显神通建奇功。” 城头争夺战在激烈的进行,虽然防守城墙之敌,在我强大炮火的轰击下,一部死亡,大部潜伏在城下隐蔽部内不敢反抗。但城墙内的敌人不断向我突击队扫射、轰击。突然,我两名战士用力将向导马天林按倒在地上,爬在了他的身上,他正在发懵,还没有来得急反应,就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重磅迫击炮弹在他们附近爆炸了,炸出一个一米多深的大坑。向导安然无烊,两名战士却英勇牺牲。突破口的战斗向两翼逐渐延伸。“临汾旅”535团突击营向北发展,歼灭向城墙突击的敌人。 家父随团突击营登上城墙,带着两门附属突击团的战防炮。任务是防止在我突击部队登城后,敌人的坦克车从城墙内的环城公路,对我突破口进行封锁和进攻,指挥部队巩固突破口,接应后续部队。战士们将拆开部件扛上城头的战防炮,在突破口敌人原有的工事里迅速组装安装放列。这时没有发现敌人坦克车的迹象,可在突破口的西北方向,敌人在一个水塔的高处安放的两挺重机枪,却在疯狂地向我突破口城头部队扫射着。他转身命令用战防炮摧毁敌人水塔上的火力点,并告诉战士们要保护好水塔,这是人民的财产,不要将水塔炸毁,从侧面打掉敌人的火力点。战士们连发四弹,均从水塔的边角打过,消灭了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点,保护了水塔。179师两个突击团,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城头战斗任务。535团向北发展攻击敌人城头突击部。我537团突击营为了接应兄弟部队向南进展,抵进大东门城楼和瓮城。敌我双方机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从城楼的北面,忽然转到城楼的西南面,来回反复了两次 ,机枪声、卡宾枪声,慢慢中断了。只见随突击队的大红战旗在大东门城楼上向外摇摆,紧接着司号员在门楼上吹响了占领大东门的联络号音。随既大东门以南的友邻部队和我团突击营,胜利会师在了大东门城楼上。俘敌200余人,缴获的武器装备一堆一堆,堆积在了城头。我突击队伤亡10余人。这时,我突击营一部又随即攻占了铁路医院敌人阵地 及敌人在大东门内部署的一个炮兵阵地 ,当场缴获榴弹炮三门。 我突击537团二梯队三营、二营,在突击营(一营)占领突破口后,迅速登城,全团兵分三路按照战斗预案向阎锡山老巢----山西省绥靖公署进剿。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冲入城内。 梅山是阎锡山老巢----山西省绥靖公署大院内的制高点,守敌是阎锡山身边的侍卫队,这股敌人不仅武器精良,弹药充足,而且政治上及其反动,他们妄图凭借梅山上的防御工事,进行着最后绝望的抵抗。经过激烈战斗,全团进攻到梅山东北面后小河街。此时,阎锡山老巢----山西省绥靖公署已成了瓮中之鳖。 团长张国斌忙着对攻击梅山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副团长彭勃组织了全团各种不同口径的曲射炮40多门,分布在了东缉虎营东口的空场上,家父在占领的五座居民院子的屋顶部署了12挺重机枪和部分轻机枪,同时掩护三营七连和九连,分为两个突击箭头,对梅山实施了突然进攻。此时,我师535团3营8连与兄弟部队也攻入伪绥靖公署院内,阎锡山侍卫队在我军前后夹击协同下,被全部歼灭,我军俘虏敌人百余人。仅仅用了十分钟,就把“光荣的临汾旅”的战旗插到了梅山塔顶的制高点。宣告了阎锡山老巢----山西省绥靖公署的覆灭。 军长王新亭接到报告,十分感慨地说:“179师突破城垣,占领伪绥靖公署,又为人民建立了大功!” 1949年4月24日上午10时许,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守护太原城的敌军八万余名,全部被消灭。敌军头目梁化之自杀,孙楚、王靖国、岩田等全部活捉。统治了山西人民三十八年的阎锡山反动政权,终被推翻。从此,太原城复活了,太原人民解放了,太原开始了它的新生。 当年家父张裕龙时任23旅(临汾旅)69团参谋长参加了战役全过程.69团就是后来的60军179师537团.是18兵团东线右集团攻城突击团队之一。1949年4月24日,早上7点10分在炮火硝烟中,在大东门北侧,家父是随团突击营登上城墙,带着两门附属本团的战防炮。任务是防止在我突击部队登城后,敌人的坦克车从城墙内的环城公路,对我突破口进行封锁和进攻,指挥部队巩固突破口,接应后续部队。看了这份文件,我才知道原来纵队首长,在太原总攻前5个月就在关于解放太原登城战术的指示信中就有要求,在火器配备中就明确指出:“突击团除本身迫击炮外另附属步重炮两门随突击营后由一团干指挥。”可见当年太原战役的组织准备是十分精细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