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制药集团的前身是郯南制药厂,赵志全同志带来的奇迹
像所有知名企业所走过的道路一样,“鲁南”的成长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鲁南制药集团的前身是郯南制药厂,1968年由几个下放干部在郯南农校建立,在1987年以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办工厂。1987年10月25日,在临沂市进行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试点中,31岁的赵志全脱颖而出,担任了厂长。当时的郯南制药厂,厂房破旧、设备简陋、产品单一、人心涣散、体制陈旧,经济上困难重重,当时账面资产只有19万元,中标后仓库的原料仅仅能维持生产3天,只有2万元启动资金……赵志全能妙手回春吗?众多企盼、观望、怀疑、担忧的目光立即投向这个在沂蒙山老区深处的村落中长大的农村孩子,这个大学毕业刚5年的年轻人。
赵志全用事实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上任伊始,赵志全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一系列弊病,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确定了择优选才、任人唯贤的干部制度;打破了条条框框,从专业技术人员中,特别是从生产一线中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管理岗位;对全厂中层实行了聘任制;对机关进行了“消肿”,压缩人员,精简机构;根据劳动条件、工作难易、产品质量拉开收入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三年之后,郯南制药厂正式更名为鲁南制药厂,制药厂的产值达到1700多万元,利润160万元。
十几年来,赵志全始终认为:“成事在人,谋事在人,败事在人,业在人创,事在人为。”成就企业的关键是人才,赵志全常常这样对鲁南的员工说:“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吸收、培养、选拔,使用各种人才的途径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这不仅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项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赵志全以各种方式吸引人才、重用人才。目前在鲁南公司5000名员工中,博士生15人,研究生78名,执业药师56名,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有三人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
鲁南这叶小舟终于发展成一艘巨轮,成为医药界的一面旗帜。2005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销售回款13.6亿元。望着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赵志全深情地说:“我深深地爱着我们鲁南和每一名职工,不懈地追求着鲁南富强的不灭梦想,我们要成为一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