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8军对越作战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1957年1月生于天津市塘沽区,1976年12月参军,中共党员。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生前四次荣立三等功,被步兵第114师评为模范干部。1986年8月,陆军第38集团军奉命组建侦察大队赴云南执行第四批对越侦察作战轮战任务,时任步兵第114师司令部侦察科副营职参谋的傅平山被任命为侦察大队司令部侦察参谋。1986年12月27日,发生在我田蓬当面敌境内1447高地的侦察捕俘行动中,因情报不足、准备仓促等原因,我捕俘组虽捕俘成功但却遭大批赶来的敌军包围,不得不将俘虏杀死后突围。担任捕俘组长的傅平山为掩护战友撤离和寻找失散的首长,独自一人仅携带一支67式微声手枪和7发子弹身陷敌阵,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大批越军周旋六天五夜,其间毙伤敌各一名,1987年元旦节上午,战至最后一颗子弹的傅平山参谋被敌人投来的手榴弹炸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越军将烈士遗体掩埋于越南境内某处,我情报人员得知烈士死讯后,我方遂许以人民币一万元买通越南边民前去盗出尸体,无奈遗体挖出时已高度腐烂,最终只得铲下头颅带回中国。1987年5月14日,烈士的头颅被越南边民背回中国境内。1987年9月5日,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政委万海峰签署命令为烈士追记一等功。烈士的头颅火化后,被安葬于天津市塘沽区烈士陵园(现拟更名为塘沽区五星广场)。1988年2月,天津市塘沽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发起学习傅平山的号召。傅平山烈士以他不到三十岁的热血青春实践了他“活着要有意义,死了要有价值” 的诺言。
烈士牺牲的噩耗传回家后,傅参谋的遗孀于燕萍(时任陆军步兵第114师第342团卫生队军医)顽强地支撑起残缺的家庭,对年届七旬、瘫痪在床的婆婆善意地隐瞒真相长达八年,直到老人去世。烈士的女儿当时仅三岁,于燕萍军医二十二年来一直未再婚,多次婉拒上级对她的照顾安排,坚强地独自将女儿抚养成人、成才。此外,于燕萍还在事业上积极进取,为部队医疗事业贡献青春,成为面瘫治疗的权威,深受海内外大批患者的好评。于燕萍军医现任武警8640部队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大校警衔。2006年,她入选“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候选人名单。
以上及以下图片及烈士介绍收集于网络,向傅平山烈士及遗孀于燕萍致敬。向原作者致敬。
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是64式7.62毫米微声手枪的简化版,主要装备于侦察人员及特工人员,有效射程30米,枪口噪声低于80分贝,有消烟消光等特性,可以非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射击。该枪最最最最最致命的毛病就是威力严重不足,据说该枪在靶场上无法打掉钢板靶,射不穿树干,甚至出现过我军侦察兵在2米距离上以该枪对敌特工连射5枪,枪枪命中却打不死人的“奇迹”。第12侦察大队司令部侦察参谋傅平山烈士,就是以一支67式微声手枪、7发子弹,在敌后与上百敌兵周旋了六天五夜,直至壮烈牺牲。以他的身手,要是换一种别的武器,他兴许还能突围出来。67式手枪也许消音等效果达标了,但是威力却严重不合格。
《吻你,我不惊醒你!自卫反击战后某一年的清明节,人们到烈士陵园扫墓时看到的。当时它被写在一张招魂帆上。
吻你,我不惊醒你
——一个长眠南疆士兵的妻子在这里的留言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和煦的土地是这样的安宁
墓碑前我默默地注视着你 我知道尽管这座座坟莹只是生命的缩影
但那巍然屹立的英灵却是一个个不倒的躯体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热红的土地是这样的安静
墓碑前我轻轻地抚摸着你
我知道尽管这排排石碑再不会复苏 ^
但那魂糸南疆的每一个英名却在这里永垂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褐色的土地是这样的肃静
墓碑前我紧紧拥抱着你 我知道尽管我们人生的梦还没有真正实现
但为和平而战、死和生你都会那样坦然 '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座正义鲜血染红的长城是这样悄静
墓碑前我给你一个深沉的吻
我知道尽管你再不能感受到那炽热的爱
但你却没有一点忧伤和惆怅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五湖四海英灵再生的土地是这样沉静
墓碑前我的心在呼唤你
我知道尽管我们再不能同枕共叙
但爱的神灵却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吻你,我不惊醒你
这片和煦、褐色、正义的土地是那样的壮丽
是你们破碎的躯体装饰了她
是你们的热血浇?灌注了她
我知道尽管你们再不能亲临其境
但历史的丰碑上?却永远铭刻着你们的伟绩
吻你,我不惊醒你 在这边陲小镇将烙下——
一个普通女性永恒的长吻
为祝福你在这里静静地安息
吻你……我不惊醒你……
不惊醒你……不惊醒你……
于燕平
永生难忘
车站军礼告别
“上战场前,我去火车站送他。他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于燕平说,多年来,她将这一场景铭记在了心头。“我也向他敬了一个军礼。当时我是百种滋味在心头呀!每当回想起这个场景,我还是那样心情复杂。”想想那应该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瞬间。于燕平不愿意过多地回忆,因为采访过程中每次提及付平山烈士,她的眼里都会泛起点点泪光。
付平山的战友记录下了这个瞬间:“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日下午,在河北完县车站小小的站台上,参战的队伍就要出发了。军、师、团各级领导都来为赴疆战士送行,当然也有几位是军人的妻子。下午一点多,全体人员都登车了,大家簇拥着站立在火车车厢的门口,等待与送行领导的话别。这时,付平山与妻子话别完毕也要登车,就在他准备转身的一刹那,忽然迅速举起手来,端端正正地给妻子敬了一个军礼。带着几分羞涩的妻子凭着军人特有的机灵和敏锐,在反应过来的那一刻,迅速回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所有在场的人们都肃然了。”
要退休了,也到享享清福的时候了,我想回家,想回天津,想回到丈夫付平山的身边。